伊斯兰陶器,是指9世纪到17世纪的伊斯兰时代以中东地域为中心烧制的低温素陶和多彩釉陶(包括虹彩陶),直至18世纪(有的说法是15-16世纪),伊斯兰世界未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其烧制温度多在1100℃以下,无法达到瓷器烧制温度的1300℃。
土耳其的能工巧匠们经历了多番实验后,于早期“伊斯兰瓷”的基础上,在15世纪后期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土耳其特色的高品质陶器,它们在外观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十分接近中国瓷器的水准,由于奥斯曼帝国陶器工业中心位于伊兹尼克,故被统称为“伊兹尼克陶器”。
伊兹尼克是十四到十八世纪土耳其陶器中心产地,号称土耳其的“景德镇”,生产釉下彩陶器、白釉多彩陶器、白釉青彩等陶器。
器型有钵、盘、大小水罐、花瓶、灯盏等。
中国元明两代的青花瓷对伊兹尼克制陶业影响巨大,以至在伊兹尼克随处可见一味模仿中国瓷器的产品。
奥斯曼宫廷对中国元明时期的青花瓷相当痴迷,因此,伊兹尼克陶器在颜料上也常常选择钴蓝色,甚至一度出现了大批中国青花瓷的土耳其伊兹尼克“姐妹款”。
但平心而论,伊兹尼克陶器虽然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还是具有自身特色,尤其是土耳其式的纹饰(因伊斯兰教义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土耳其画师、工匠在装饰题材上不能尽情展现人物和动物,他们因此发展出了高度发达植物花卉图案,与中原瓷器大异其趣),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突厥风情。
伊兹尼克陶器鉴赏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文章转发自北京陶瓷艺术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