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约5分钟请注意在WiFi环境下观看
讲解员:北京陶瓷艺术馆袁兴华
我国传统制瓷有着七十二道工序,《天工开物》中所记载“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道出了制瓷工艺的严谨与繁琐。
即使是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一些传统工艺仍然保留着手工制作的传统,一件精美瓷器的诞生过程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往往要经过无数能工巧匠之手,历经许多到工序制成。
选矿运石(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瓷土都有矿脉,得寻找矿源、矿点。元代制瓷工艺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将制瓷原料从原来的瓷石一元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从而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烧成中的变形率,为造大型复杂器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瓷石矿大多在山里,运输矿石得人力担筐肩挑或独木轮车运送,一般要挑到临河建有水碓棚的地方进行粉碎加工。
碎石炼泥(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在水碓棚边,人工先把挑来的大块瓷石用铁锤砸成鸡蛋拳头大小的规格,以备碓石进一步粉碎。人工把瓷石进行淘洗,去除杂物,提高原料的纯洁度,炼制成瓷浆泥。瓷浆泥阴凉几天,成泥后放在长方形模匣里,用隔泥线去掉多余的泥,提去模匣,就制成长方形的“不”(dǔn)子半成品原料。
制坯(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精练的泥还要进行类似和面的揉搓,在铺白布的揉泥凳子上,双手用力将泥团揉成锣鼓状或羊头状,排挤出泥里的气泡,使泥中的水分均布,继而拍扒成团。通过拉坯成型、捏塑、泥条盘筑、泥板拼接等成型方式将瓷泥制成素坯。做好的瓷器坯胎,一定要让它干透,防止烧制过程变形,最好在有太阳的晴天搬捧出来晒,或放在坯坊的晒架塘上,上可日晒,下可通风,有利均衡干燥。
施釉与绘画(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将制成的素坯通过吹釉、荡釉、浇釉、蘸釉等方式进行上釉,期间可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釉上彩或者釉下彩的绘制,以及各种不同门类的装饰技艺,是烧制前的关键步骤。
入窑烧制(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将瓷器装入匣钵中隔绝烟尘,将装有坯体的匣钵运到窑堂,烧窑工把匣钵根据瓷釉耐火的要求及成瓷标准用叠直竖放的排列顺序布立好,整窑匣钵要分行排列,稳直不斜,中间还须留有焰火流通的空隙。对放置最顶端的匣钵称作“加表”。
开窑(图源:北京陶瓷艺术馆沙盘)
待等停火歇窑的时候,窑工们进窑搬出一摞摞的匣钵,取出一件件烧好的瓷器。一块瓷土经历无数道工序,最终成为一件光洁的瓷器,其中不仅蕴含的不仅是工艺的精湛,更是文化的光辉。
北京陶瓷艺术馆是弘扬陶瓷文化、鉴赏陶瓷艺术、开展陶艺教育、体验陶艺生活的具有知识性、教育性、科普性、群众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机构,是集产品展示、陶艺普及、实践体验、学习交流为一体的大型活动平台,是国家承认、北京市文化局负责、民政局签发的文化单位。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呼唤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为推进国粹艺术形式的重新振兴展开了大量工作。陶瓷作为中华艺术的瑰宝,也应被相关人士积极保护、人民群众广泛欣赏、优秀艺术家大力推广。北京陶瓷艺术馆作为目前北京规模较大的专业现代陶瓷艺术馆之一,馆内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包括陶瓷博物馆、陶瓷工艺科普厅、综合展览馆、高科技展厅多功能厅、3D打印创意空间,陶艺体验中心、陶瓷原创馆、国学堂、陶瓷文化生活馆等多个展馆区域。北京陶瓷艺术馆不仅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力打造高端艺术交流平台,且立足公益事业,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公众教育、国学传播等活动,同时以陶瓷文化为主线贯穿爱国主义教育,深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以“传承与创新陶瓷艺术”为宗旨,“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陶瓷国际化”、“陶瓷年轻化”为方向,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贡献。
品味陶瓷艺术,走进行业圈子,欢迎来到北京陶瓷艺术馆
出品北京陶瓷艺术馆
摄影:苏航
排版:小智
设计:萌萌
策划:小智
编审:大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