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21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21年11月29日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
预展地点
北京国贸大酒店
【中国古董珍玩部 禹贡Ⅰ、禹贡Ⅱ拍卖专场】
拍卖时间
12月5日星期日 19:00(顺延)
拍卖地点
国贸大酒店(A厅)
清乾隆 御制「湘江秋碧」连珠式琴
「乾隆十年秋补桐书屋制」墨书款
琴L:101.5 cm 隐间L:91 cm 首W:15 cm 肩W:16.8 cm 尾W:12 cm
扫一扫微信 觅一世知音
《梅花三弄》(丝弦) 琴:李凤云,箫:王建欣
扫一扫微信 觅一世知音
《良宵引》(丝弦) 独奏:李凤云
四壁琴书翰墨林
乾隆帝补桐书屋与古琴
补桐书屋是位于北京西苑瀛台(今中南海之南海)上的一座建筑,它最为显著的特征是院落中植有两株梧桐树。除此之外,门前之假山也颇具特色,山石从院外堆砌至院内,正如乾隆帝《补桐书屋》诗中所言:
“四壁琴书翰墨林”说的是补桐书屋前的梧桐树曾有一株为风雨摧毁,乾隆帝命人补植并将旧桐斫为四琴,再次庋藏补桐书屋内的佳话。据清代吴长元《宸垣识略》(清乾隆池北草堂刻本)记载有补桐书屋在瀛台上的大致方位:
清代庆桂的《国朝宫史续编》(清嘉庆十一年内府抄本)中还记载有补桐书屋内的对联,北向联是:
西室联是:
清阴欲凌霄汉上,远意自在山水间。
两联均有修身养性之意。
对于乾隆帝而言,补桐书屋是一处重要的精神寄托地。仅他个人所写与补桐书屋相关的御制诗一项,便有 25 首之多。自其父雍正帝登基伊始,年仅十余岁的他便被安排进入此地,将此地作为书房使用,而当时此处还没有被命名为补桐书屋。
瀛台东侧待月轩,山坡上朝南的房子是“随安室”,
待月轩后可见山墙的房子为“补桐书屋”(1930年左右)。
一、弘历于补桐书屋读书之时间
清代皇家极其重视皇子的教育,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68 岁的康熙皇帝到皇四子胤禛的圆明园赏花饮酒,第一次见到了已十二岁的皇孙弘历,因弘历聪颖异常,康熙帝“见即惊爱”,下令将他养育宫中。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设立上书房(一说康熙帝设立上书房),定皇子拜见师傅礼。雍正二年上谕:“诸皇子入学之日,与师傅预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将书籍笔砚安设桌上。皇子行礼时,尔等力劝其受礼。如不肯受,皇子向座一揖,以师傅之礼相敬,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尽心教导,此古礼也。”明确指出皇子师傅所用之陈设与皇子应行之礼。
也就是在此时,弘历被安排进入补桐书屋读书学习。关于弘历何时开始在此处读书?乾隆御制诗中给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补桐书屋》
髫龄至耄岁,过八望九矣。
自注中说的:“予自雍正元年(1723)十三岁即在此读书。”另外一种是《补桐书屋作》
倚桐无语立斯须,仿佛廿年前觅句。
自注中说的:“雍正二年(1724)在此读书,屈指至今二十年矣。光阴瞬息,为之悚然。”虽然乾隆帝可能在后来的回忆中记忆出现了偏差,但是不管是雍正元年还是雍正二年,从大的时段和政策背景来看这两年都算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二、补桐书屋名称之由来
当弘历十三四岁进入补桐书屋的时候,它还不是当下这个名字,但是由于史籍失载,补桐书屋之前的具体名称已无从查考。
至于补桐书屋的命名,七十多岁的乾隆皇帝曾在御制诗注中回忆说:
这段话说的很清楚。弘历年少时读书的书屋庭院中本有两棵梧桐树,其中一棵为风雨所摧而亡。乾隆甲子岁,他命奉宸苑补植了一棵新的梧桐树,因此此地便被改名为补桐书屋。乾隆甲子岁为乾隆九年,也就是公元 1744 年,距离雍正元年已有 21 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补桐书屋的名字才被正式使用的。
三、乾隆年间对补桐书屋之营造
从造办处的档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自从乾隆九年(1744)开始,有关补桐书屋的档案多了起来。从乾隆帝亲自题写匾额,对补桐书屋用心装饰和持续不断的进行维修保养等诸多方面来看,乾隆帝对补桐书屋的确有着很深的感情。
清乾隆 曹素功“补桐书屋”墨
(一)题写匾额
乾隆九年农历五月初七日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了第一张补桐书屋匾文的制作:初七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补桐书屋画龙黄笺纸匾文二张。传旨着做壁子匾一面,先画样呈览,钦此。于本月初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画得补桐书屋匾样三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做包镶斑竹边骚青绢画万字锦地,钦此。(于七月十六日柏唐阿盛德将做得包斑竹边骚青绢画万字锦地壁子匾一面持赴瀛台安挂讫)。(《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12乾隆八年起乾隆九年止 1743-1744》第 480 页)
由此可见至迟自乾隆九年七月十六日补桐书屋便有自己的匾额了。
此后,到乾隆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补桐书屋进行过一次换匾的工作: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瀛台补桐书屋匾,着拆下,将字起下交进,其匾胎著好生收贮,有用处用,钦此。于本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起下补桐书屋匾文一张持进交讫。(第 451 页)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初一乾隆帝御笔题写了匾额:
太监张国祥来说首领文旦交御笔白笺纸补桐书屋匾文一张,御笔白笺纸怀远斋匾文一张。传旨将怀远斋照静憩轩匾式样做,其补桐书屋做油木匾一面。先画样呈览,钦此。于本月十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画得老树椿补桐书屋匾样一件持进,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钦此。(于十二年二月十八日柏唐阿强涌将做得油木匾二面持赴瀛台内挂讫,第 535 页)
据这两条档案可知,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对补桐书屋匾额不满意进行了更换,最后于乾隆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乾隆帝御笔所书之匾挂于补桐书屋之上。
(二)装饰书屋
乾隆十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命人为补桐书屋安装了两块玻璃,当时玻璃还是非常难得的制品:
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补桐书屋元窗户二扇着造办处安玻璃窗户眼二块,钦此。于本日员外郎白世秀来将挑得前库收贮见方八寸三分玻璃二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准用,钦此。于本月二十九日安讫。(第123 页)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帝命人将安于补桐书屋室内的隔扇上贴二十四张宣纸字画字画,已起到美观的效果: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宣纸字画二十四张,传旨著在补桐书屋碧砂厨八扇上糊用,外框糊玉色绫边,钦此。于本月二十八日副催总强锡将宣纸字纸二十四张持进补桐书屋贴讫。(第 595 页)
不仅如此,乾隆九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命人将御笔所画之竹挂于补桐书屋内:
二十二日司库白世秀副催总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御笔宣纸画竹子对一副,传旨着做一块玉挂对一付,安闷钉护眼,得时在补桐书屋内挂,钦此。(于八月十一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御笔一块,玉挂对一付,安得闷钉护眼持赴补桐书屋内挂讫。第 489 页)
乾隆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乾隆帝又命人将御题瀛台双桐字画等挂于补桐书屋内: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御题瀛台双桐字画一张,传旨著裱琴边画一轴,画心要与对子一般高,随画斗云别一分钦此。于本月二十七日副催总强锡将御题瀛台双桐字画一张,裱得琴边画一轴,随画斗云别,持赴补桐书屋挂讫。(第 461 页 )
乾隆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乾隆帝命人将《御笔补桐书屋图》挂至补桐书屋。关于这幅图,乾隆帝在《补桐书屋作》中说:
每教旧句联新句,可识今年即去年。
他自注道:
曾为补桐书屋图挂之壁间,数年来于此得句即复书之。
据此可知,他曾在此图上接力似的题咏过很多次。
除了自己的字画,乾隆帝还命人将大臣们的画挂到补桐书屋内,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太监刘成来说首领文旦交余省宣纸花卉一张,陈世俊宣纸山水一张。传旨着托纸一层,钦此。于本月十六日副催总强锡将托得宣纸张赴补桐书屋贴讫。(第501页)
(三)岁修如常
乾隆帝如此用心的经营着补桐书屋这处小的空间,以至于每过一段时间他就像古建的岁修一样,为补桐书屋添置一些物拾。
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三补桐书屋的绣墩添置八个添锦套。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添裁准碎攽花毯三块。乾隆三十年更换玻璃一块。乾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为补桐书屋的坐褥添配锦套、锦垫,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在补桐书屋殿内挂方琮、沈映晖、杨大章专门为此处画的三幅画。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换如意一柄。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添床毡二块,俱着沿石青缎边。乾隆五十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添红雕漆挂对一副。乾隆五十四年一月二十八日添紫檀木嵌硝石字对一副。乾隆五十五年一月二十三日添嵌玉挂屏一对,乾隆五十七年一月十四日添嵌牙字条对一份,用方挺如意钉九件……
四、补桐书屋之古琴
乾隆皇帝有着文人“左琴右书”的追求,仅故宫博物院便藏有与乾隆帝抚琴相关的古画 4 幅:《弘历薰风琴韵图》《弘历观荷抚琴图》《弘历抚琴图》《弘历观画图》。他还写有多首琴诗,如刻于“松石间意”琴上的《琴》:
乾隆帝也曾得一知音——唐侃。乾隆帝多次亲赴香山听唐侃弹琴,仅写与听唐侃相关的御制诗便有 9 首,他还曾令唐侃与梁诗正共同鉴定清宫藏琴。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专门为补桐书屋制作过一张桐木琴桌,并为其配过一张琴。乾隆九年五月二十二日档案记载:
二十二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琴砖一块,传旨将砖上四面花纹俱各磨平,钦此。于本月二十五日太监施良栋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将琴砖下着做古,配一紫檀木香几先画样呈览准,再做钦此。于本月二十七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木哈将画得琴香几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补桐书屋现安的黑漆琴桌,高矮宽窄其进深酌量,做桐木琴桌一张,先画样呈览,钦此。于十二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将画得照补桐书屋黑漆桌高矮宽窄進深一尺一寸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张玉呈览,奉旨照样准做,其堂画了了。钦此。于十二月初二日司库白世秀将琴砖一块去得花纹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汤蜡(烫蜡)钦此。(于十二年正月十二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配得桐木琴桌并琴砖一块汤得蜡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于十二年九月十九日司库白世秀将桐木桌一张,琴一副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第 299 页)
补桐书屋中最著名的琴要数庭前被风雨所摧之梧桐树制成之四琴了。乾隆皇帝专门写有一首御制诗《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三御制诗二集卷一至卷四十一》第 275 页),诗序中说:
“旧桐已枯,命工斫为四琴,名之曰:瀛蓬仙籁、湘江秋碧、皋禽霜唳、云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书屋中。徘徊感旧,辄以命篇。
诗曰:
由此可知,被风雨所摧之梧桐树,乾隆命人做成了四张琴,而且他为每张琴均起了名字,且每张琴均写了一首诗。
这四首诗的名字就叫作《四琴诗》(《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二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第 458 页)诗序中说:
关于这四张琴的制作档案中有着详实的记载。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日造办处活计档记载:
郎中色勒来说,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由敦、张若靄奉旨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俱仿古样,制办琴腹中写诗之处着汪由敦、张若靄啇酌办理。统于制就细胎时,呈样请旨意,钦此。于本月初七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庄亲王将做得琴坯四张呈览,口奏此琴并匠人在造办处成做,(臣)不时到造办处照看,奉旨知道了。钦此。于十二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现做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琴上龙池不必开,将御题刻在龙池的迎手上,琴名刻在凤沼的迎手上,其字或写或刻,着汪尤(由)敦,张若靄酌量,贴样呈览,准时罩金漆,再须仿古,上等做法。尔等仔细好生庄重成造,钦此。于本月二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要现做活计呈览,钦此。于本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四琴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此琴上应嵌之玉岳山、龙尾、枕(轸)足等处将交庄亲王旧琴内有嵌玉的,将玉拆来嵌用。如无有在库内查玉成做,库内再无玉着买玉做,钦此。于本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庄亲王送来白玉枕(轸)足十副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将此玉枕(轸)足内选四副用,其余六副造办处收贮,再此琴上应用龙吟(龈)、蛟(焦)尾、成路(承露)、岳山之处做样,交南边照样做白玉的送来,钦此。
于十一年正月初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奉庄亲王谕,现做四琴上岳山、成路(承露)、蛟尾(焦尾)、龙音(龈)、下龙音(龈)、托尾、下托尾俱系用玉成做,若用木做样,交南边恐其往软抽小,彼处照木样成做,未免于琴上不合尺寸。着用或虹石、或滑石做样送去,其石性纵软再不至抽小,彼处照样做来方能合式,记此。(于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图拉做得漆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第504页)
时间 : 乾隆十年 ( 公元 1745 年 )12 月 02 日
地点 : 镀金作
事件 : 郎中色勒来说
详情 : 乾隆十年 ( 镀金作 ) 十二月初二日,郎中色勒来说,为乾隆十年十一月十五日,汪由敦张若霭奉所制四琴,着庄亲王遴选良工,会同造办处悉心斟酌。其金徽玉轸等件具仿古样制,辨琴腹中写诗之处,着汪由敦张若霭商酌办理。统于制就细胎时呈样请旨。钦此。
于本月初七日,司库白世秀来说,荘亲王将做得琴坯四张呈览,口奏此琴并匠人在造办处成做,( 臣 ) 不时到造办处照看奉旨知旨道了,钦此。
于十二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现做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琴上龙池不必开,将御题刻在龙池的迎手上,琴名刻在鳯沼的迎手上,其字或写或刻。着汪尤敦张若露酌量贴样,呈览准时罩金漆再湏仿古,上等做法,尔等仔细好生荘重成造。钦此。
于本月二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要现做活计呈览。钦此。
于本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四琴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此琴上应嵌之玉岳山龙尾枕足等处,将交荘亲王旧琴内有嵌玉的,将玉拆来嵌用,如无有,在库内查玉成做,库内再无玉,着买玉做。钦此。
于本月二十三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荘亲王送来白玉枕足十副,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
旨将此玉枕足内选四副用,其余六副造辨处收贮。再此琴上应用龙吟蛟尾成路岳山之处,做样交南边照样做白玉的送来。钦此。
于十一年,正月初八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奉荘亲王谕,现做四琴上,岳山、成路、蛟尾、龙音、下龙音、托尾、下托尾、具系用玉成做。若用木做样交南边,恐其徃软抽小,彼处照木样成做,未免于琴上不合尺寸。着用或(石东)石或滑石做样送去,其石性纵软,再不至抽小,彼处照样做来,方能合式。记此
于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啚拉做得漆琴四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时间 : 乾隆十一年 ( 公元 1746 年 )02 月 01 日
地点 : 苏州
事件 :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
详情 : 二月 ( 苏州 )
初一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现做琴四张着交南边漆做。钦此。
于本月初六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按古琴断纹颜色仿画琴样四张。
传旨,着交南边,照此画样花纹颜色一样漆做,钦此。
( 于本年九月初五日,将苏州织造啚拉做得送到漆琴四张,随匣锦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
时间 : 乾隆十一年 ( 公元 1746 年 )02 月 18 日
地点 : 记事绿
事件 : 司康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售
详情 : 十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海望挑选懂得琴的又懂得漆水的人一名,随琴送往南边看着漆做,钦此。
关于这四张琴制作的史料较为常见,而制作完成之后,这四张琴是有无做漆匣?琴囊?如何放置于补桐书屋内?这些问题均可于下面的档案中寻找到答案。
乾隆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档案记载:
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漆琴四张(随漆匣、木匣、缂丝囊)。传旨着照弘德殿的格子样款故紫檀木边框包镶楠木心格子一对,安活盖板,落堂贴字画,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本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画得格子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准做,背板要平,不必落堂,先放大做一糙样,安在补桐书屋,俟侯呈览,准时再做,钦此。于十一月十五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琴格高矮合牌样一件持赴瀛台安补桐书屋俟侯呈览,奉旨准照高矮大小成做,钦此。于十一月十六日七品首领萨木哈为成做琴格一对,需用楠木缮写折片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转奏,奉旨着向内务府大臣三和要,钦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太监张良栋来说首领文旦交宣纸画八张(于十二月初八日柏唐阿柏永吉将做得琴格子二件随琴四张持赴瀛台安讫)。”(第 697 页)
据此条档案可知,这四张琴均制作有随琴之漆匣、木匣、缂丝囊,四琴放置于与弘徳殿格子样款紫檀木边框包镶楠木心的一对格子上。格子和琴均于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初八日由柏唐阿柏永吉安置于补桐书屋内。
直到光绪年间,补桐书屋仍有不少陈设。据光绪十二年南海各殿座库存陈设档记载中仍有:
梧桐树琴桌一张(补桐书屋)(《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四十一》第 180 页)。
而在光绪十八年八月立瀛台各殿陈设档案中记载的补桐书屋陈设更多些:
宝座一张、紫檀嵌青白玉三块如意一柄(黄穗嵌牙豆二个)、玻璃长方容镜一面、紫檀边影木心书格一对、宝座一张、雕紫檀书柜书柜一对、紫漆琴桌一张、紫檀茶几一张、紫檀绣墩三对、宝座一张、紫檀炕案一对、紫檀海棠式茶几一对、雕紫檀绣墩二墩(此款以上安补桐书屋)(《清宫瓷器档案全集卷四十三》第290页)
其中紫檀边影木心书格一对还在补桐书屋,只是不知四张琴是否依然在此处。
参与补桐书屋古琴营造的张若霭(1713-1746)出身名门,祖父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父亲是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张若霭是雍正十一年(1733)二甲头名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并以书画供奉内廷。乾隆九年(1744),奉乾隆帝“内府所储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遴其佳者荟萃成编”的谕旨,张若霭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等人共同编纂的《秘殿珠林》成书,同年又与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庄有恭、裘曰修、陈邦彦、观保、董邦达等人编纂《石渠宝笈》。张若霭于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随乾隆帝西巡,途中他因病回京,于同年十一月十七日卒。所以说张若霭没能见到这四张琴安置到补桐书屋中,这四张琴也成为了张若霭的最后作品。
另一位重要的参与者汪由敦(1692-1758)是雍正二年(1724)二甲头名进士,师从张廷玉,曾任工部、刑部、吏部尚书。汪由敦的书法水平很高,他逝世后乾隆帝曾命人集其书法勒石内廷。
五、乾隆十年鉴琴、制琴之高峰
自乾隆六年乾隆帝命人完成自雍正四年十月十八日开始的将出等的琴三张、有等次的琴十八张配做红漆套箱和黑退光漆套箱,乾隆朝鉴琴活动出现一次高潮后。乾隆十年,乾隆朝的鉴琴、制琴活动再次迎来高潮。而补桐书屋四琴的制作正赶上这一高峰。
乾隆十年七月初七鉴琴活动出现高潮:
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各式琴二十四张(内二十一张隨匣,三张无匣,铜琴一张。本纸折一件,洋漆匣一件,内盛钥匙二十一件)传旨将无匣琴配匣俱添月白穗子,有不齐全处,收拾粘补。其三号改一号,四号改二号,五号改三号,六号改五号,四号六号并二十四号俱添配匣,写号内一张明制改宋制,钦此。(于九月二十九日司库白世秀将做得黑漆琴匣三件并原交出琴二十四件随匣二十一件,改得字号安穗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第 294 页)
如果说这项活动是乾隆六年鉴琴活动延续的话,那么接下来一系列活动说明乾隆十年鉴琴活动高潮的到来:六月二十七日收梅花假琴一张;六月二十八日交来“黑漆琴一张,中和黑漆琴一张”;七月初二日又交来:“旧漆琴一张(随水晶枕足,香色穗,不齐全,少徽七个),旧漆琴一张(随紫檀木枕足,香色穗,不齐全,少徽六个,各随锦囊)”;七月初二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黑漆琴一张(随紫檀木枕足、锦囊、回头穗,琴山裂坏)传旨将琴山子粘好,找补漆了,另换绒口,仍用旧穗钦此(于九月二十日太监祁□将黑漆琴一张收拾好持进去讫)”(387 页);七月初二日:“太监韩立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旧漆琴一张(随玉枕足少徽七个不齐全)镶各色木琴一张(随玉枕足不齐全)泡速香琴一张(随玉枕足少徽六个随红穗不齐全,各随锦囊一件),传旨有不齐全处着收拾,钦此(于九月二十一日太监韩立将收拾得琴三张持去讫)”(387 页);七月初三日交来“旧里漆琴一张(随紫檀木枕足,香色穗,锦囊,琴不齐全)”;七月十三日交来:“黑漆琴三张、铁黎木琴一张。”六七两月有大量的古琴进入宫廷。
同时还有大量的琴被带往盛京故宫或是行宫。七月十三日交填漆琴匣四件(内各盛琴)传旨着交内务府大臣着人带往盛京。十月二十三日将琴一张挂至怡斋,十一月初一将琴三张送往香山。
除古琴外,各类琴的附件也在此时频繁的打造。乾隆十年七月十四日交各式旧琴囊四件,六月二十日向造办处要琴弦二十五副,六月二十六日着打月白回头琴穗二十四副,黑漆硬琴套二件。七月一日打黄回头琴穗一件。六月二十八日做琴套二十件,六月二十八日交来各色锦琴囊二十六件,各色旧琴囊二十六件,传旨将各色锦琴囊面子拆下交秘殿珠林做壳面包,里子做新做琴囊二十四件的里子。
甚至有将铜琴毁掉做铜用的记载,六月二十九日交铜琴一张,传旨将徽起下,送进其琴,交佛保毁铜用。
除了鉴琴、制琴活动迎来高潮外,乾隆十年还有一项颇为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绘制古琴图谱”。七月初五日:
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琴二十四张着造办处画小样呈览,其抽小尺寸问庄亲王,有定规,钦此。于本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将画得抽小琴纸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着向懋勤殿要册页看,按册页上大小抽小画样呈览,钦此。(第556页)
七月十六日档案载:
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太音正希琴谱一册,传旨着按名色将琴画上,先画样呈览,准时再画,钦此。于本月二十日司库白世秀将画得七分之一琴样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准用七分之一用水墨画,其琴傍着张若靄写绘,图依琴体用七分之一字样,钦此。于九月二十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画得琴谱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照样再做一本,着张若靄写余省画。钦此。(第399页)
综上所述,补桐书屋对于乾隆皇帝而言不仅仅是一处书房那么简单。他为此处书房亲自起名、题写匾额、装饰装修、制作古琴。在乾隆朝六十余年的时间里,乾隆帝仅仅为他父亲雍正帝最爱的两张琴:鸣凤与洞天仙籁做过一个专门的存放地点——琴德簃。为乾隆朝本朝制作古琴庋藏一处的做法仅补桐书屋一例。
补桐书屋四琴制作的时间与乾隆朝鉴琴、修琴、斫琴的高潮时段相吻合,因而可知,这四张琴无论是工艺特点还是制作水平上都是乾隆朝优秀的代表作。
撰文:木石金
往期推荐
2021-10-20
2021-10-22
2021-10-27
2021-10-29
2021-11-01
2021-11-05
2021-11-10
2021-11-12
2021-11-13
2021-11-17
2021-11-19
2021-11-21
2021-11-21
2021-11-22
2021-11-23
2021-11-24
2021-11-26
2021-11-28
2021-11-29
2021-11-29
以上专场均可通过
“保利拍卖”官方App及“保利拍卖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
观看直播并参与线上同步拍
点击图片观看直播回放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