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朱振彬: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珍籍的修复

  • 古籍
  • 2023年2月09日12时
2022年1月7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重大项目——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正式结项并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不仅保证了修复任务的完成,还先后完成了近十项相关科研项目,研发了所需的修复材料,如瓷青纸、粉蜡笺等,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现将相关成果予以分享。

作者/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朱振斌


提要:本文以《宋板春秋经传集解》《孟子音义》《宋板班马字类》三部"天禄琳琅"藏书为例,简要阐述了修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帝命内直诸臣,检阊宫廷秘藏,选择珍本进呈御览,列于昭仁殿,赐名"天禄琳琅",并亲书匾额。"天禄"为传说中神兽名,可去除灾难,永安百禄。汉代时,朝廷设有"天禄阁",既是存放档案的库房,又是撰史著述、校勘典籍的场所。"琳琅"为美玉之意,意谓内府藏书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即"天禄琳琅"藏书的由来。


"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宫廷所藏宋、元、明、清珍籍的精华,是中国古籍的奇珍。但是在200余年的岁月里,"天禄琳琅"藏书历经聚散转手,天灾兵变,很多已经破烂不堪,甚至是千疮百孔。据统计,存世"天禄琳琅"珍籍约600余部。清华大学刘蔷女士在其所著《天禄琳琅研究》一书中,对海内外"天禄琳琅"藏书的分布数量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收藏最多者依次为台北故宫博物院317部,中国国家图书馆270部,辽宁省图书馆35部。除去这三家单位,其它零星分散于海内外数十个公私藏家。"(1)关于国图所藏部分,据笔者了解应为279部。2013年,国家图书馆在对馆藏"天禄琳琅"珍藉进行整理及破损情况分析中发现,所藏279部3500余册古籍中约百分之十即300余册存在严重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装帧解体等问题。因破损严重,急需抢救性修复。


一、关于修复材料


(一)修理纸

"天禄琳琅"藏书函盖了宋、元、明及清内府所刻的历代的珍稀善本。其书品上乘,版本精美。代表了中国古代刻书、印书的最高水平。其所用纸张也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如清内府刻本中,很多用了太史连纸以及开化纸。太史连纸为竹纸与皮纸的混合纸,色泽微黄,细腻雅致。开化纸洁白光滑,温润如玉,受墨乌亮,为皮纸的混合纸。两种纸被后人称为"一金一玉"为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最高水平。两种纸的造纸工艺已经失传了近百年。所幸的是,国家图书馆还存有少量的太史连纸和开化纸。此次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禄琳琅"藏书的原貌,修旧如旧,两种纸派上了用场。在选纸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旧纸,就只能用新纸了。在新纸选用上力求选择与原书纸质、帘纹、薄厚相一致的手工纸。在使用此类新纸之前,对其酸碱度、拉力等进行测试。目的就是使用时不能对原书造成伤害。关于新纸染色方面,主要选用橡碗子、茶叶、黄檗、栀子、姜黄等。为纸张染色,历史悠久。晋唐时期的敦煌写经用纸就大量采用了黄柏汁染色,史称"潢纸"。另外,明代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笺》卷三十五"燕闲清赏笺"中也提到了运用橡碗子、黄柏等染配黄色纸张。文曰:"黄柏一斤槌碎,用水四升浸一伏时,煎熬至二升止听用。橡斗子一升,如上法煎水听用.........。"(2)此次为修复"天禄琳琅"藏书,在翻阊有关资料时,在清"武英殿刻书作定例"中也找到清宫刻书作为染色而采买颜色的一份采购清单。其中就包括了橡碗子、栀子、藤黄等植物。综上而知,用橡碗子、栀子、藤黄等植物染纸,自古就有,其悠久的历史印证了此法的安全。用这些植物柒过的纸用于"天禄琳琅"藏书的修复,对珍籍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对于修书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在用染色纸补书时,要控制糨糊及喷水过程中水的使用,因为与原纸相比,染色纸多少都有掉色现象出现,如果在修复时水使用不当,易造成晕染现象出现,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二)修复用糨糊

修复用糨糊的使用亦需小心谨慎。市场上也能买到小麦淀粉,但买来的小麦淀粉用着不放心,怕有添加物。故此次修复"天禄琳琅",我提出要自己做小麦淀粉的提取,虽然辛苦一点,但是用着放心,对古籍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此次提取,我们也在传统的基础上用上了烘干机,成粉时间比传统时间大大地缩短了。但是做过几次小麦淀粉提取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冲好后的糨糊呈现凉粉状态,感觉太过透明。其次,冲熟后也没闻到麦香的味道,再用手搓了搓感到也没有劲。一番分析后,我认为问题出在分离过程。之前,我们用纯手工分离浆水时,浆中多少带有一些筋,这样制做出来的糨糊补书后,书叶平整而不失糨糊的劲道。由于此次是第一次采用机器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太过强调纯度了,这样提取的小麦淀粉补书后其牢固程度就降低了。在分析后做的小麦淀粉提取中,我们注意了以上这些问题,黏度就大大提高了。

二、三部"天禄琳琅"藏书的修复


"天禄琳琅"藏书自2014年8月正式开始修复以来,已完成四部四十余册。现以《宋板春秋经传集解》《孟子音义》《宋板班马字类》(均书签所题)为例,分析一下破损情况及釆取的修复措施。

《宋板春秋经传集解》共四函三十二册,四眼线装,粉绢衣,黄签,包角。明嘉靖翻刻宋闽山阮仲猷刻本。

《孟子音义》共一册,四眼线装,蓝花锦衣,黄签,包角。明抄本。

《宋板班马字类》一部三册,四眼线装,蓝绢衣,黄签,包角。清翻刻宋本。


修复中我们发现,以上三部藏书都经前人修复过,且自前人修复后至今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关于"天禄琳琅"的修复,据记载,自其建立后,清宫曾多次对其进行维护,如修补、装帧等。从《军机处镘副奏折》记载中我们发现,大的修复有多次。如道光元年(1821),有关大臣奉命点查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凡属破损虫蛀者统送武英殿修书处修补装潢。此次共修补、装帧书籍187部、3541册(3)。另外,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起,清宫又对包括昭仁殿、毓庆宫、懋勤殿等多处宫廷藏书进行了清点修缮。此次修书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4)。同时,据缪荃孙《琉璃厂书肆后记》记载,穆宗重装"天禄琳琅"时,遇内府修缮不及时,还将宫中藏书发交宫外书肆重新装潢(5)。但据《故宫善本书目》之"凡例"记载,这些被送到民间书肆重装之书"工料俗劣",与乾嘉时之古雅悦目相去甚远(6)。

观察前人对"天禄琳琅"的修复,以《春秋经传集解》《孟子音义》《班马字类》为例,我们发现,前人采取的为"连补带衬"修复手法。所谓"连补带衬",就是把糨糊涂抹在书叶背面破损处,之后取一张与书叶大小一致的纸与书叶背面相粘。采用此种方法修复后的古籍毎一次展阍,其书叶破损与衬纸连接位置都会产生摩擦,而每一次的摩擦所产生的力对书叶都是致命的,最后的结果是书叶破损位置周边与书叶脱离并断裂,形成新的破损。故我一直认为,"连补带衬"是不可取的,用此种方法对古籍的修复实际是一种破坏性的修复,不利于古籍的使用,对保存与流传也极为不利。细观前人对以上三部珍籍的修复,我们还发现,前人所使用的糨糊大都极为黏稠,疑为胶与糨糊的混合物,且糨糊堆积严重,造成局部收缩,使修复后的书叶极不平整,纸的柔韧性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对此类书如何修比较恰当呢?前些时读到一篇文章,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高宜君先生写的《善本古籍的保存修护——以清宫天禄琳琅藏书〈渊颖吴先生集〉为例》一文(7)。此文主要介绍了对"天禄琳琅"藏书《渊颖吴先生集》一书的修复过程。巧的是此书也是经前人修复过,手法也是"连补带衬"。高宜君先生在文中认为:"此一补纸方式可能因收缩不均造成书叶不平整的状态,故在此次的修护中亦将旧衬纸移除"。文中又介绍,为了保证"修护后的书本厚度要尽量与修复前一致,不宜过厚,所以在评估后决定使用质地细密,颜色适中的菠萝宣(一种用台湾当地菠萝树皮为原料抄制的纸张)做为衬纸的原料"。由此我们得知,台湾同行对待前人的修复是将旧衬纸移除,而后使用台湾当地产菠萝宣作为新的衬纸。对于此种修复方法,我认为不合适。我以为,对待前人的修复,我们要区别对待。以此次修复《春秋经传集解》第八册为例,此书虽经前人以"连补带衬"手法修复过,但是糨糊的稀稠方面控制相对较好,故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折皱现象,所以对本书的负面影响较小。故在修复此书时,这一部分并没有动,衹对新的破损书叶进行了揭开衬纸并对书叶进行修补。同时,对于揭下来的衬纸补好后重新放于原位。我以为,此种修复手法对保持书的原貌无疑是恰当的。(见图1—2)按以上思路我们完成了对此书三十二册的修复,从修复效果看,整体仍保留了修复前旧装的面貌。(见图3—4)

图1 《宋板春秋经传集解》第八册修复前

图2 《宋板春秋经传集解》第八册修复后

图3 《宋板春秋经传集解》整体修复前

图4 《宋板春秋经传集解》整体修复后

另外,在修复此书时还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此书四函三十二册中有十六册在每书的第一叶紧挨右边栏下方钤有"元之私印"一枚。仔细观察此书经前人修复后,在装订时竟将书眼订在印中"之"字上。开始对此书第三函进行修复时,就发现了此问题,但当时考虑应尽量保持原貌,如果移动书眼位置,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包角的位置要改变,还要订新的书眼,更重要的是每函中不受印章牵扯的其它册也要改变书眼和包角位置,故修复后仍按原书眼进行了订线。但随着修复的进行,总觉得按原样恢复不妥。因为把书眼订在印中字上和随后的订线,对印中之字都是极大的破坏,印的损伤将达到近三分之一,这显然与古籍修复中所提倡的"片纸只字,要认真对待"的理念相背。故最终决定,为保证文献资料的完整和印章的完好无缺,移动书眼,既使改变书的外观也在所不惜。(见图5—6)

图5 移动书眼前

图6 移动书眼后

另外,在修复《孟子音义》一书时,发现此书同样是经前人采用"连补带衬"方法修复过的,修复后又出现了虫蛀现象。但与《春秋经传集解》不同的是此书因为通册糨糊堆积严重造成局部收缩并产生折皱。此次修复,主要采取的修复方法为逐叶揭开衬纸对书叶进行补破(见图7—8)。为保证修复后书叶平整,在不损伤书叶的前提下,尽量去掉多余的厚重糨糊。书叶补完后,把揭下来的衬纸重新放于原位。从修复后的效果看,去除了书叶的收缩和褶皱,恢复了书叶的平整。(见图9—10)

图7 书叶干揭

图8 书叶干揭

图9 《孟子音义》书叶修复前

图10 《孟子音义》书叶修复后

最后,再谈一下对《宋板班马字类》的修复。表面上看,此书似乎也是经前人以"连补带衬"的方法修复过的,且极不平整,有折皱现象,修复后又被虫蛀。但打开书叶后,发现与前两者又有不同。以卷二钤有乾隆三玺的副叶和第一叶为例,发现书叶背面完全不是衬纸,而是一些极破的纸毫无章法地撕成方形随意补缀在书叶背面(见图11)。仔细再观察还有二次修复的痕迹,而且是不揭开原补纸,就在其上又覆一层纸,造成破损处又厚又硬,同时书叶的厚度和韧性也都发生了变化(见图12)。其结果正如北魏人贾思勰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所说的一样,如"瘢疮般硬厚"。此次修复时,采取的办法是揭下这些随意补上去的纸,去掉堆积在书叶上的厚重糨糊(见图13—14),选择与书叶相匹配的纸,对书叶进行重新修复,以恢复书叶的原有平整与韧性。(见图15—16)

图11 前人随意修复的书叶背面

图12 书叶上留有前人多次修复的痕迹

图13 去除糨糊堆积前

图14 去除糨糊堆积后

图15 《宋板班马字类》修复前外观

图16 《宋板班马字类》修复后外观

以上仅以"天禄琳琅"中三部珍藏例例,谈了谈"天禄琳琅"藏书修复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清宫"天禄琳琅"珍藏修复项目是国家图书馆继修复"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以及西夏文献之后,又一项文物级别高、修复数量大的工程。目前修复工作正进行中。
注釋:

(1) 刘蔷:《天禄琳琅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2页。

(2)赵立勋等校注:《遵生八笺校注》卷之十五·燕闲清赏笺·中卷,明代高濂原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577页。

(3) 《军机处镙副奏折第5059包,转引自杨玉良著:《清宫保护善本古籍小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2期,84页。

(4) 杨玉良:《清宫保护善本古籍小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2期,85页。

(5) 孙殿起:《琉璃厂小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引自《艺风堂文漫存·乙丁稿》卷三,《琉璃厂书肆后记》,104页。

(6) 《故宫善本》第1页。《图例》。

(7) 故宫文物月刊·317期,2009年8月,38页。


原载《文津学志》2016年(第九辑)第336-342页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