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北京保利拍卖丨晚明书法的奇丽高峰——王铎、傅山与张瑞图

  • 北京保利拍卖
  • 2022年11月24日10时

明中晚期以降,地域商业文明的发达、阳明心学的兴起、以及政治环境的错综,一定程度上客观上促进了艺术上尚奇崇古的风潮,在书法方面,出现了王铎、傅山、张瑞图等这样极具开创性的书法大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奇丽的高峰。



王铎(1594-1652)草书册
册页(十八开) 水墨纸本 31.5×29 cm.×18
1624年作

出版:
1.《明王铎草书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
2.《中国古代书法经典·王铎·草书》,中国书店,2007年。
3.《清四家墨迹经典》,第1-20页,中国书店,2007年。
4.《书法鉴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2页,2007年。
5.《书法鉴赏与收藏》,第164页,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2012年。
6.《王铎、傅山行草书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7.《书法鉴赏·第二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2页,2014年。
8.《王铎草书临习——草书册、草书诗卷》,第1-17页,三秦出版社,2014年。
9.《临习技法精解·王铎草书》,第1-29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年。
10.《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王铎》,第68-71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年。
11.《王铎书法全集·六》,第1-17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
著录:
1.《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风》,第229页,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
2.《王铎草书研究》,第206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
3.薛龙春《王铎年谱长编》,第82-83页,中华书局,2020年。
说明:
1.上款人何闳中乃王铎同年。《(乾隆)黄冈县志》卷九《宦迹》:“何闳中字卿,性敏捷,目十行下。天启壬戌进士,授镇江府推官,累迁四川提学副使。
2.梁章钜、沈丹书、沈树镛递藏。梁章钜题签、题跋。
3.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福建福州人。曾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著有《退庵金石书画题跋》二十卷。
4.沈丹书,字笛渔,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刻印。
5.沈树镛(1832-1873),字韵初,号郑斋,江苏川沙县人,清朝文学家。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中举人,官至内阁中书。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

梁章钜题签及题跋

王铎为镇江府推官何闳中作草书册,作于1624年,时33岁,杂抄文语片段,与王铎杂糅随性的临帖颇具异曲同工之妙。薛龙春先生《王铎年谱长编》收入此作,并作详备介绍,原文誊录如下:
揆诸书风及用印,在天启初,又言治装起行,书写当在此际。所抄文字率短文小品,当非己作。如“当日有好怀,袖手哦古人诗,足矣。青山秀水,到眼即可舒啸,何必居篱落下,然后为己物”一节,出自何镗《高奇往事》卷四《高苑》。余不及一一按核。

又:何闳中为先生同年,《(乾隆)黄冈县志》卷九《宦迹》:“何闳中字卿,性敏捷,目十行下。天启壬戌进士,授镇江府推官,累迁四川提学副使。素饶才学,复善甄别,所得皆知名士。载《四川名宦志》。改云南澜沧兵备道,捍患御灾,功绩甚著,避乱妇女数千人赖以生全。卒于洱海。”先生与何氏交厚,《本集初》五律卷二《过何卿洪半石》:“友道今寥落,风流得几人。来寻黄鹤侣,共和白云吟。破壁弹长剑,空斋卧短衾。千春各自惜,莫负岁寒心。”即《本集残》五律卷二所收《何卿洪半石夜过》,文字小异。(《王铎年谱长编》,第一册,第82-83页)

薛龙春《王铎年谱长编》






王铎《草书册》局部





王铎(1594-1652) 行书《三宿岩》
立轴 水墨绫本 251×50 cm.

诗文著录:
《拟山园选集》诗集卷之一·五言律诗,第四页,国家图书馆藏清顺治十年刻本。

《拟山园选集》页影

王铎草书自作诗《三宿岩》,绫本巨轴,诗见《拟山园选集》,文句略有不同

清代初期的书法主要延续明代的帖学传统,但风貌大相径庭,一些由明入清的书家承接明末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的书风,以个性鲜明、直抒胸怀、狂放朴拙的行草书风名极一时,其中尤以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最为重要。遗憾的是,这一路书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消失在书法史演进的洪流中,成为乱世绝响。王铎,与倪元璐、黄道周为同榜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书法胎出二王,旁参米芾,尤以行草大字见长。

王铎《行书<三宿岩>》局部

王铎对二王书风有着深刻的喜好和理解,从所作宋拓《圣教序》跋文中可见一斑:

每遇烦惫,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此中消息,如文如诗。口之晓泠,不可单也。即强形容,他人未必喻。故曰:可为知者道。

对二王法书的勤奋钻研一直持续到晚年,“一日临帖,一日应索”。就内容而言,王铎书法大致分作“临帖”和“应索”两类。从临帖作品中,能够窥探他对于古代经典的研习和取舍;从应索作品中,能够体会他熔古人精粹,进而突规破矩,自立风标,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故而名重于时,友人彭而述尝为王铎《拟山园选集》作序:四十年来,荐绅士大夫罘罳绮疏,无先生一字,则以为其人鄙不足道。

王铎行书<三宿岩>》局部

文辞虽略有夸张,却道出了王铎在当时备受推重的事实。黄道周赞之: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黄漳浦集,卷十四,《书品论》)

同为书法巨匠,傅山对于王铎的书风变化有着清醒的观察: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霜红龛书论》)

王铎行书<三宿岩>》局部

本件自作诗《三宿岩》巨轴,用笔或方或圆,时见折笔顿挫,结字奇崛险茂而富于变化,章法恣纵错落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而大气磅礴,于秀逸婉转之中追求刚健豪迈、苍郁雄畅的“气骨”。本轴尺幅巨大,晚明及清初巨轴书画的风行,并非仅仅关乎审美趋向或趣味,更与诸多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结构的演进、厅堂样式的发展,致使悬画和室内空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催生了长轴或巨轴书画。文震亨《长物志》曾记录彼时的风尚:

悬画宜高,斋中仅可置一轴于上,若悬两壁及左右对列,最俗。长画可挂高壁,不可用挨画竹曲挂画......堂中宜挂大幅、横批。

想必此《三宿岩》诗轴曾悬高堂素壁之间,读之心神畅快,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




傅山(1605-1690) 草书《访隐者不遇》
立轴 水墨绫本 181×44 cm.

说明:
此作为林朗庵旧藏。林朗庵(1897-1971),名熊光,号朗庵、磊斋,室名“宝宋室”,台湾板桥林家后裔。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三十年代居日经商,至台湾1945年光复后才返台。精鉴赏,富收藏。因家藏有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 上图》、李公麟《春宴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等宋元真迹,遂称“宝宋室”。著有《宝宋室笔记》。


傅山《草书<访隐者不遇>》局部

傅山草书李商隐《访隐者不遇》诗轴,林朗庵旧物。傅山,与八大山人皆是著名的遗民书画家,也以行草书擅名,在书风上与王铎一样都追求“气骨”,强调直抒性情,傅山还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书法美学观。他兼擅篆、隶、楷书,从二十岁左右即开始临学晋唐楷书,后来因为得到赵孟頫、董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利,遂临仿并能乱真。但很快他又意识到此种方法容易使书法坠入软美浅俗一途,因此改学苍劲浑厚的颜体,终于自成一家。纵观此轴,行草书兼而用之,用笔之纵横遒迈,结体之宕逸浑脱,情感之狂肆真率,风格之古拙苍劲,无不是其审美意趣的体现。作为明代遗民,傅山大约很可以体会李商隐《访隐者不遇》中那份隐逸和超脱的情怀,以及出世和入世之间的矛盾。傅山大约意在借李商隐之口,委婉地表达内心微妙而复杂的情绪。




张瑞图(1576-1641) 行书格言巨轴
立轴 水墨纸本 358×98 cm.

张瑞图行书格言巨轴,纸本,纵358公分,横98公分,为目前著录及所见之张二水先生直幅立轴最大者。查世界各地公私藏品,直幅立轴纵3米以上者共计7件。余6件为:

1.《南山北斗行书巨轴》,338x96cm,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
2.《行书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句轴》,344.2x96cm,首都博物馆藏;
3.《浪迹莫愁难问询》,348x92cm,広津云仙编《张瑞图の书法》著录,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4.《高阁逼诸天》,348x92cm;
5.《闲将一掬芙蓉露》,334x78.5cm,日本私人藏;
6.《九天阊阖开宫殿》,339.4x90cm,Van Gulik氏藏,FreerGallery of Art提供。

且书为北宋司马光家训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如其所言,“先贤之格言,万世之龟鉴也”,殊为难得。


因尺幅甚巨,蔚为壮观,故而张瑞图书写此轴少尖锋凌厉之笔,多浑穆厚重之姿。此轴通篇结体朴厚方茂,笔笔中锋且行笔沉雄坚实,且完美诠释其书风结体开张,中宫收紧,横向取势之典型风貌,如“积”“遗”“读”“中”“此”“贤”“格”“鉴”等字的结体和用笔,而明显的张瑞图以方折用笔之字如“孙”“能”“守”“书”“读”等字,诚纵意所如,老辣弥坚。

张瑞图 《行书格言巨轴》局部


尽管张瑞图自谓“余于草书,亦少知使转而已,情性终不近也”,此作因书写此种巨幅大字,不如写小字挥洒自如,所以后人所评其书“有折无转”,转换为更多的“折转互用”。我们说,书家不可能以单一的笔法进行创作,“有折无转”亦是张瑞图典型书风之概括,即使在张瑞图形成其个人风格比较强烈的天启年间(1621-1627),许多作品都体现出折转兼备的特点,如其于天启七年创作的《杜甫饮中八仙歌试卷》,其标准的“三角形”的折角已经不多见,横折的角度大多在90°左右,方圆互用,折转自如。类似还如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行草欧阳修醉翁亭记卷》;江西省博物馆所藏的《行书五律诗》等等,都体现了一种书法家的自信和变化。另外,本作书写字体之大,张瑞图在处理字与字之映带关系如牵丝的连带与呼应亦缓急相间,如“积金”“遗子孙”“中以 为”“子孙长久”等等。

张瑞图 《行书格言巨轴》局部


是作应为张瑞图作于天启年间,且稍晚时期成熟之作。我们把天启元年至崇祯元年(1628)这一时期他个人风格比较明显并逐渐固定的时期视为张瑞图书法创作的成熟期。依据文献资料,天启五年(1625)到崇祯三年(1630)张瑞图61岁时,一直使用“果亭山人”这个名号,而从崇祯六年(1633),其开始使用“白毫庵”这个名号。有学者研究,依据其“瑞图”款,有两种基本类型,以“瑞”字为例,其一“瑞”字为左右结构,其二“端”部“山”字头上移,形成整体的上下结构;相应的以“图”字为例,其形体变化,成熟期早年上窄下宽,晚年趋于方形,后逐渐上宽下缩,若以此为判断依据,此撼人心魄之作应为天启五年或者天启六年所书。与此相似的,还有今藏日本黄山万福寺之《行草王建宫词等四首条屏》,藏于首都博物馆之《行书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诗句轴》等等。

张瑞图 《行书格言巨轴》局部


张瑞图作为晚明最有创造性的书家之一,以此格言巨轴为代表的大幅长轴的探索,在内容上一扫不激不厉、庄重典雅的传统范式,而代之以激越奇崛的气象,名义上师法古人,实则别出心裁,洋溢着创新精神。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清人梁巘《承晋斋积闻录》曰:“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评书帖》又曰:“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王铎)、张(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云征集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