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1 cm×15 约1.6平尺(每幅)
【说明】
阮元、何绍基等题跋。
【来源】
北京翰海1997秋季拍卖会lot578。
此中,虽受赠者夏之时(一琴)尚无确切可考,但从为其题跋的众人可知其大活动地域和身份地位。此中,有清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至太傅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阮元,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二年四川学政何绍基,道光元年举孝廉方正松江府人杨三俊,浙江仁和才女吴苹香,清道光十五年浙江举人陈二璋,江苏贡生沈树金,江苏人文学家王昶之孙王绍基等。以上,阮元年纪最长,从题扉也能看出其尊者地位,也属其官位最高,学术、政治影响最广。何绍基晚年辞官后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亦桃李各方。从其他人的籍贯来看,大部分活动在今上海周边地区。再从中沈树金跋文:“重阳日于澄照禅寺院适晤,一琴兄大人把臂道别,语长心重,各有暗然,不忍即别之意,蒙邀至华露村…”可知,沈氏跋文的具体地点在澄照禅寺,此寺院始建于唐代,在今上海市郊泖河旁,与前文所题大部分跋文者的所在籍贯也可呼应。
从跋文及图绘中可知,夏氏是好雅嗜琴之人。画面中所表达的:焚香、古琴、丹顶鹤、茶童、幽菊假山,溪亭流水加之屋内隐约可见的书卷、画轴,将画主人对于诗文、绘画、音律等雅好表达淋漓。释文更多处与之相唱和,如阮元引用宋司马光《依韵和促庶省壁画山水》“正恐怒飞朝暮事,丹青难得久淹留”以表丹青留于后世的感慨;何子贞则借元代郑元《题赵千里聚扇上写山次伯雨韵》诗:“宋诸王孙妙磅礴,万里江山归一握,卷藏袖中舒在我,清风徐来谷衣薄。”以突出作品“小中大作”,“意境深远”之特质。顾杰在序中更明确提到:“一琴作是图,寓意于琴,寄情于月,或者以琴之言禁月之言…然则,他日之醇儒国士舍一琴其谁属…” 表达对“高山流水间此骚人逸士”之不及万一的感慨。
阮元题扉
面板题签
从册页目前装裱顺次翻阅,我们首先见阮元题扉曰:“停琴伫月第一图”,再见枫芗绘“停琴伫月第二图”,第三开为顾杰序文。而三开的完成时间分别为1842年、1842年和1833年。这不禁令观者产生疑问。再从画板题签条隐约可见“□戴合绘”等字,此与顾杰序文首句提到:“醇士为国儒自可几焉”可大胆猜测,此册页原来应有戴熙所绘“停琴伫月第一图”,绘制早于或正为1833年。多年后受赠者夏一琴请阮元题扉,并再请枫芗绘第二图。因此,可以理解为,此册首次装裱后有遗散,后经重新装裱才形成如此顺序。册页翻阅顺序与时间不符的还有夏之时在1840年在册页末尾所题呈“吟台诸大雅教正”的篆书行文。
阮元跋文
何绍基跋文
从绘画和书法的艺术价值上看,本册页集清乾隆至咸丰年间上海周边政治家、金石学家、文学家、画家等二十余人。绘画布局考究,用笔写意与工细相结合,并参用西方透视将主角描绘惟妙惟肖,气氛与菊石、琴鹤、溪亭相结合,充分烘托了所绘对象的品行嗜好;书法中,阮元以隶属和行书两次题写,前者方正中见圆润,刚柔结合,老辣坚毅,为整册所系之磐石;后者行笔俊逸,与诗文结合表达内心之情谊。何绍基以颜字为骨,棉里藏针,行笔多变,柔美中见方折,一气呵成,亦不可多得。其他各家更是面貌多变,各自以擅长者所书,让观者目不暇接,可谓满目琳琅。
云征集联系方式
文章转发自北京保利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