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苏枕书:新笋、寺院与印佛纸——南山城的馈赠

  • 古籍
  • 2022年7月17日12时

2018年4月16日,苏枕书游净琉璃寺录影

离净琉璃寺还有三四公里的地方,道旁渐渐出现零散的小石佛,便是很有名的当尾石佛群的一部分——当尾是此处地名,山间多花岗岩,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京都名匠多至此开凿佛像,据说也有来自中国明州、曾参加过镰仓时代初期东大寺重建的石工。这一带的小石佛被聚集在树林里,以地藏尊为多,皆执锡杖,体量不大,每一尊跟前都供奉着清水、烛台与花束,与我们平常在京都市内寺庙见到的风景很不一样。

去往净琉璃寺途中所见当尾石佛群

这时忽而看到远处蜿蜒山道上徐徐驶来公交车,虽然地图显示净琉璃寺不过在一公里之外,但还是招手上了车。下车后遇到第一家店,叫“塔尾茶屋”。从周一见有吃的,连连说先吃饱再看寺。

那茶屋的店铺宽阔且宁静,高处挂着不少净琉璃寺佛像的照片,似乎是入江泰吉的作品。挨着厨房的木墙上挂着很旧的圆钟,此外贴着净琉璃的佛像海报或日历。窗口订着一排手写菜单,有山药饭、山药荞麦面、山菜荞麦面之类,朴素的昭和风情,定价不高。我做主点了“塔尾定食”与“山药饭定食”。店里只有老板娘一人,很利索地端了凉茶上来,笑眯眯跟我讲,两份定食里都有刚煮的新笋,正是从附近山里掘来。我听了非常馋,仿佛方才途中遇到的刚被挖掉的笋,是来了这家厨房。

当尾石佛群

不久发现厨房后门口蹲了两只猫,从周对它们喵喵叫,老板娘大概也见惯了喜欢猫的客人,笑说:“我们这里猫特别多。以前还有猫咪,会把客人一路带到寺庙。都说是寺庙的引路猫,像小童子似的。”她从冰箱取出一段竹轮,让从周喂猫。从周掰一小截抛给猫,有一只黑白花的很胆大,敏捷地扑上来夺走了食物,眼神精明且凶悍。后面一只狸花猫畏畏缩缩,想是惯被欺负的。从周又掰一截试图送到狸花猫跟前,但它连连退得更远,黑白花颇不耐,一脸“难道不都是给我吃吗”的神色。最后一段竹轮,大半都被黑白花得了。后来门外又探头探脑出现一只暹罗猫,老板娘也给我一根竹轮。我努力想分得公平些,尽量接近弱小的猫咪,终于让狸花猫多吃了几口。暹罗猫似乎更警觉,大概几只猫彼此关系不大好。

店里后来只剩我们两个食客,老板娘非常和气,一直同我们聊天。食物上来后,我们也不再逗猫。新煮的笋与花菇放一碟,柔软甘甜,山药饭也异常美味,我们吃得很快乐。老板娘问我从哪里来,我说从市内来。想了想又告诉她,对面的是我的丈夫,从北京来。

老板娘似乎不能相信似的:“呀,你都结婚啦?这可真好……北京?哇!”她的赞叹让我觉得自己多说的几句也不算唐突。我说,这里的笋真好吃。她点头笑道:“这边山里到处是笋——对了,刚煮好的笋饭,你们要不要带点回家?”又挪出一大桶煮熟的笋,“这些放在冰箱里,能吃很久。”

我犹豫了一瞬,很痛快地说:“想要!”对于旁人好意馈赠的食物,我都不会推辞。她很高兴,满满盛了两大盒笋饭:“这个你们今晚和明天可以各吃一顿。”又装了一大塑料袋水煮笋,“这些回去泡在水里,放冰箱,可以慢慢吃。这是山里阿姨的礼物。”像去走了趟亲戚,就这样得到了一大堆笋。

林间盛开的上沟樱

旁边的从周很惶恐,小声问我是不是多给点钱比较好。我说不用,这是阿姨喜欢我们,觉得高兴。礼物并不能用钱来算。后来小声教他现学了一段日语:“感谢您的款待,非常美味。谢谢您的竹笋,我们还会再来,也欢迎您来北京玩。”他拼命记了,结账时努力说给阿姨听,对方笑个不停。

这在京都市内恐怕是不可能经历的情形,市区的人们见多了外国人,避之不及,已经没有余力维持淳朴的人情。

穿过寺前一段两旁种满马醉木的窄窄的小路,便到了净琉璃寺北门前。进门后,面前是一方清池,左侧(东面)是三重塔,塔下的高山杜鹃正在盛花期。这三重塔原是治承二年(1178)九月二十日从京都一条大宫某座寺庙拆卸、重组而成。

净琉璃寺三重塔

三重塔对面,隔着一汪池水的便是安置了九尊阿弥陀如来像的本堂。这种隔水而建的佛堂,很像你们这次去平等院时见到的、隔着池水的凤凰堂的立意。“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是基于《观无量寿经》而有的阿弥陀信仰,是对西方阿弥陀佛净土之向往。但净琉璃寺之名却是源自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所成佛国土——东方净琉璃世界。

隔水望去的净琉璃寺本堂

据寺内所传《净琉璃寺流记事》记载,净琉璃寺创建于永承二年(1047)七月十八日,当时是后冷泉天皇的时代,创建者是奈良地区的僧人与本地小豪族,因此最初规模很小。据嘉承二年(1107)记载:“正月十一日丙戌奉移于本佛药师如来等西堂了。”这是寺庙本尊原为药师如来的明证。这尊药师如来坐像今藏三重塔内,只有正月、春分秋分前后开扉,我们并没有赶上。嘉承二年新建本堂内,供奉着新的本尊。而当时总供养导师迎接房经源为奈良兴福寺僧人,是虔诚的阿弥陀信徒,因此推测此时新供奉的本尊由原先的药师佛变为如今的阿弥陀如来像。不过嘉承二年新建的本堂之后又经历搬迁,才是如今我们见到的,池水西岸阔九间、深一间的庑殿顶木构建筑。池畔枫叶新萌,菖蒲刚刚抽出嫩叶,婆娑掩映着池水中本堂清澄的倒影。林间飞过的乌鸦叫得很悠闲,隐约听见远山的回声。

散步至本堂前,纸门紧闭,要从北侧入口买票,再自本堂后廊绕至南侧,打开一扇纸门,便可入堂。堂内灯火幽暗,须弥坛上供奉着巨大的九尊木造漆箔阿弥陀如来像。佛殿不算宽阔,因而似乎离佛像十分近,气氛极庄严。中尊佛像高两米有余,结来迎印,其余胁侍佛体量稍小,皆结弥陀定印。这九尊佛像的依据是《观无量寿经》中的九品往生之说,即云据修行者的智慧功德,在往生之际,分上品、中品、下品,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生,共九品。修建九体阿弥陀堂在平安时代曾盛极一时,但完好无损保存至今的,也只有净琉璃寺的佛堂与九体佛了。

国际日本文化中心藏《拾遗都名所图会》卷四净琉璃寺

据说是大正年间的事,当时净琉璃寺大修,偶然于九尊佛像胎内发现了摺印佛纸。样式有两种,皆为阿弥陀像,结定印,二重圆相光背,坐莲华座。一为横四段纵三列的十二体佛像;另一种纵横十段十列,为百体一版。前者莲华座为仰莲并覆莲。后者莲华座为一重覆莲。原本都卷得极紧,取出后纸张膨胀变形,再也无法收回胎内,只好满满堆在寺内一间厢房内。不久逐渐流入古董、旧书市,寺内竟至一纸无存,直到 1957 年才有信众购回两种,寄赠寺内。这些印佛纸最初两三日元一张,很不稀奇。京都的版画家德力富吉郎就曾在河原町三条以南西侧一带的古董店收入许多。

1931 年 11 月,内藤湖南曾致信罗振玉:

附古印佛一纸,系山城相乐郡净琉璃寺(前九百年创立,与弟居址不甚远)阿弥陀佛象胎内所出,与西域出土印佛酷肖,其时代偶亦相当,可谓奇矣。

净琉璃寺十二体摺印佛纸

而内藤于 1933 年 4 月《工艺》发表的《纸之话》中也从纸张的角度谈到净琉璃寺的印佛纸:

我国所藏中国最古老的纸张,在正仓院圣语藏中亦可见。虽说敦煌或西域出土物中还能见汉代的纸张,但在我国首先是六朝纸张为初见。写经专以麻纸、谷纸,除此之外,有宫内省及前田侯爵家藏王羲之搨本所用可见纸帘纵纹的纸张,有京都小川睦之辅博士家藏智永《千字文》所用纸张等等,有大量种类各异的纸。奈良时期,这类纸张自中国大量传入我国。其中最华丽的当属正仓院所藏光明皇后御书《杜家立成》及《王勃诗集》所用五色纸。这些纸张流传至今,滩(大阪地名)的嘉纳治兵卫氏所藏御堂关白道长的《愿经》用纸形式也与之完全相同。在朝鲜,晚近仍有这类五色纸流传。其余还有藤色洒砂纸,或所谓大圣武荼毘纸等各种各样的纸。敦煌出土的摺佛用纸质量算是下等,而国我南山城净琉璃寺的佛像胎内所出摺佛用纸属同时代,也是粗制的下等纸,这类纸张中有生纸,亦有粗制的麻纸。

全集本在文中附有“净琉璃寺所出印佛纸”及“敦煌出土印佛纸”,前者为百体佛,不知送给罗振玉的是否为此种。不少研究书或解说书都不区分“印佛”和“摺佛”,但以净琉璃寺的这两种为例,十二体佛为捺印,百体佛以印版仰承纸墨,即“刷印”或“摺印”。虽然历史文献中也常常混用“印”和“摺”,但内田启一指出,今日为便于研究,理应对专有名词作出区分与规范。因此他明确指净琉璃寺的十二体佛为“印佛”,百体佛为“摺佛”。

早稻田图书馆中野幸一旧藏净琉璃寺百体一版摺印佛纸

净琉璃寺印佛纸存量极大,当时并不以为珍贵。特别是与敦煌文献中的捺印佛相比,净琉璃寺所出的确不算精品。不过后来也渐渐以“日本最早的印佛纸”而为人所知,价格也高了上去,战后市价乃至 2000 日元左右(约略相当于今日的二十万日元)一纸。四年前,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南山城古寺巡礼”展,曾展出净琉璃寺的两种印佛纸。同是四年前,大和文华馆举办过题为“连续、反复之美”的纹样展,也展出过这两种印佛纸。天理大学图书馆亦藏有二者之一的百体佛,因此在这里并不难邂逅它们。

那日还看到了净琉璃寺镰仓时代所造吉祥天立像,平时秘藏佛龛内,每年只有正月和春秋两季开扉。像高九十厘米,端立于莲台。黑发中分,顶有小髻,戴饰以宝珠、宝云的凤凰云纹璎珞冠,后有光背。面颊丰美,长眉细目,左手托宝珠,右手作施愿印。收藏吉祥天的佛龛外侧绘有竹雀图,内侧绘有诃梨帝母、坚牢地神、大辩才天、四天王、梵天、帝释天诸神,保存状态很好。吉祥天胎内亦有印佛,一体一印,共五十九纸,据云共千体之数。

净琉璃寺镰仓时代所造吉祥天立像

看殿内告示,原来从今年夏天开始,就要由奈良国博文化财保存修理所对九体阿弥陀如来进行修复工作。每年将一至两尊佛像送至奈良国博,修复完成后再送回寺内交换,预计要花五年时间。看来下次要看全九佛,要等五年之后了。因此流连再三,很快已过三点,最多只来得及再去一座寺庙。

犹豫之下,选择了不远不近的海住山寺,约在净琉璃寺以北八公里左右的山中。公共交通已不可能赶得上,便叫了一辆出租车。一路春光融融,饱赏我深爱的郊原与青山。隔着车窗,林间变幻的光线明明灭灭,像金丝轻触在身上,行过木津川,爬上一段漫长峻急的山坡,便是海住山寺了。

海住山寺的国宝五重塔

本文节选自《书问京都》之《秋夜忆南山城》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