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与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节气,虽然在视觉的直观呈现是天寒地坼、霜雪满园,但同时也意味着春的临近。所以在苏州人的眼中,小寒与大寒的关键词是“岁末”“辞旧”与“迎新”。
无论是小寒还是大寒,苏州人都把对春的祈盼默默融入到饮食当中。因此在这两个节令里,我们不难发现,苏州人家的灶台里都在制作一道用生命的种子孕育的美食。
小寒的腊八粥,大寒的八宝饭,这些用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等寻常谷物坚果混搭出的奇妙组合,仿佛被注入了文化的魔法,成为了盛满福气的碳水。能让往日喧嚣忙碌的姑苏城归于宁静,让辛苦了一年的赶路人回归传统节气的欣喜。
除了温暖的腊八粥和八宝饭,苏州人还在潮湿、阴冷的冬日创造了甜糯软的年糕。苏式年糕整体分为糖年糕和猪油年糕两大类,又根据辅料的不同分有桂花年糕、玫瑰年糕、薄荷年糕、枣泥年糕等。
糖年糕香甜细腻,口感软糯,一般搭配桂花。猪油年糕则是苏式年糕特有的品种,因在糕中混入加工过的猪板油丁而得名。
苏式年糕具有很强的时令性,古时的糖年糕遵从着冬至后上市,十二月三十日落令的传统规律。现在的年糕虽然不会再像历史上那样有着严格的上市、落令时间要求,但依然会根据时令上市,成为小寒、大寒炙手可热的甜食。
当时间跨过大寒,也意味着这一年的结束,二十四节气再一次完整的走过了一场轮回。
但是属于节气的文化盛宴与舌尖激情并没有结束,下一个轮回,我们还会再见。
注:部分图片及参考内容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苏式年糕历史及其食文化研究》
《舌尖上的节气》
点击链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文章转发自苏州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