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谷小水:共产党人在辛亥

  • 古籍
  • 2021年10月20日12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究其根本,实深植于1840年以来先进中国人上下求索、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之中。对众多早期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是其中的年长者还是年轻者,辛亥革命都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投身革命

早期共产党人中的年长者往往躬逢其会,程度不等地卷入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但思想上有所皈依,而且行动上积极参与。


陈独秀早年走传统读书人科举仕进之路。1897年维新运动如火如荼之际,阅《时务报》,“茅塞顿开,觉昨非而今是”,思想遂由“选学妖孽转变为康梁派”。1901年10月赴日留学,参加留学生组织,创办报刊,思想渐由改良转向革命。1903年4月,返回安徽活动,自此往来于长江下游省市间,创办报刊,联络同志,从事革命宣传,成为安徽地区革命活动的主要人物。


李大钊少年时期历遭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刺激,痛感国势不振,“慨然起研究政治,以长期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思想”。1907年9月,因“急思深研政理”,考入位于天津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该校六年间,受担任地理教员的同盟会员白毓昆影响,接触革命思想,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甲午战败后,吴玉章忧国伤时,悲愤难抑,“想做点有益于人有益于国的事情”。1903年赴日留学,参加拒俄运动,阅读《苏报》《革命军》等革命书刊,剪去发辫,“以示永不回头”。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因在川籍留学生中资望较高,当选评议部评议员。1907年创办《四川》杂志,宣传革命主张。


1905年春夏间,董必武赴武昌报考湖北省“文普通”中学堂。等待入学期间,常赴革命团体日知会阅读书报,结识“革命思想的启蒙老师”刘静庵,交往密切。受其指导,阅读革命书刊,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12月,加入同盟会,参与重组同盟会湖北支部,被推为支部评议部评议员。同月赴武昌军政府理财部任秘书官,随后受军政府派遣,以理财部特派员身份前往黄冈募集革命经费。


1907年,朱德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设体育学堂,脱下长袍换上学生装,偷偷阅读《民报》,寻求加同盟会未果。1909年离开四川前往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入校不久,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8月毕业,被分配加入云南新军蔡锷部。因在云南光复和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被蔡锷授予“复兴”和“援川”两枚勋章,晋升少校军衔。


思想濡染


与陈独秀、吴玉章、董必武等师长辈有机会亲身参与辛亥革命不同,毛泽东、恽代英、蔡和森、周恩来等,因为年龄的关系,革命发生时多在中小学校就读,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层面。


▲少年毛泽东


1911年春,毛泽东赴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堂,首次接触革命派书刊,了解革命派主张及事迹,思想转而趋向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长沙全城戒严,为来校演讲的革命党人感召,毛泽东决心投笔从戎。在接受军事训练的同时,他重视研究时事和社会问题,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的言论,对社会主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1910年,恽代英因接触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图书征订目录,开始广泛阅读西学书籍,特别是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的译著,汲取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和现代科学知识。1911年革命爆发,鄂北清政府官员闻风而逃,老河口无人主事。恽代英向往革命,毅然剪去辫子以作响应。


1907年秋瑾遇难,蔡和森母亲葛兰英(后改名葛健豪)钦佩其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勇敢走上革命道路,时常讲述秋瑾事迹,蔡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献身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种子。1912年,中华民国创建。3月,蔡和森更多了解辛亥革命和革命党人的活动,为孙中山百折不挠为国为民的精神感染,在学校带头剪辫,宣传辛亥革命的意义,并劝说同学和家人剪辫。


▲少年周恩来


1910年,周恩来移居奉天府(今辽宁沈阳)伯父家,入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学习。在校两年间,受高戈吾等进步教员的影响,阅读《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革命书刊,订阅《盛京时报》,养成每天读报、关心国事的习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当即剪去发辫,以示与清政府决裂。同年,在回答修身课老师“读书为了什么”的提问时,答以“为了中华之崛起”。


焕然一新


辛亥革命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但是囿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这场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华民国建立不过两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为袁世凯所窃取。面对混乱不堪的时局,经受过辛亥革命洗礼的先进中国人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重重迷雾中艰难探索,奋力前行。


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李大钊为例。民国肇建,当社会各界还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业已敏锐地觉察隐忧潜伏,“不早为之所,其贻民国忧者正巨也”。1913年冬,因寄予厚望的二次革命迅速失败,他东渡日本求学,翌年春入读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本科。在日两年间,参加留日学生总会,致力于反对“二十一条”和讨袁的政治斗争。同时开始接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1916年5月返回国内,先后参与编辑《晨钟报》《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等期刊,启迪民智。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李大钊入职北京大学。因留日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背景,对北方邻国的政局变动极为敏感,先人一步意识到这场革命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次年春,“开始向周围的人及友人宣传十月革命”。1919年5月,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系统而完整的介绍。至迟在这年夏秋,率先从进步知识界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着手建党工作。


1918年8月,毛泽东自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第一次来到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10月,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在随后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在这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习和传播的发源地,毛泽东汲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子发酵成长。1919年七八月间,毛泽东发表《民众大联合》一文,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呼吁中国民众联合起来,效法别国进行革命。是年底,毛泽东再度来到北京,次年4月又自北京前往上海。在京四月间,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交往密切,在他们的影响下,如饥似渴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随后展开的上海之行,与业已着手组党的陈独秀建立了联系,思想同时呈现质的跃升。是年11月,毛泽东应陈独秀函约,创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历史的阶梯


▲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

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发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讲话。在这篇奠定中共党史建构和研究规范的重要文献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源流的认识。他说:“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面的部分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这一认识既体现了毛泽东本人所提倡的“古今中外”研究法,更包含了他作为事件亲历者的切身体验。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阶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辛亥革命既是早期共产党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揭开了“新的斗争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本文选自《作家文摘》2021年10月12日版,图片为编者所加。作者谷小水,中山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代表专著《各方致孙中山函电汇编》(4、5、6卷)等。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