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铜钱极,可能出自秦相吕不韦之手

有这样一枚铜钱,出处一直未有定论,宋代以来很多学者为其争论不休。上面图中叫它“文信”,多么富含文化气息的名字,一看就来自先秦。自宋代以来,一些泉谱中出现了这枚铜钱,当时的学者对先秦文字已经研究很透彻,右侧显然是个“文”字,然而左侧文字,至今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知道,钱币铭文都是有意义的,如:计重、记值、纪年、纪地。近代学者罗伯昭、郑家祖二位先生认为,文阳乃地名,实为纪地钱,所纪之地,极可能是“渔阳”或者“汶阳“。前者在辽东、后者在山东,都与前面所说的战国强秦没有什么关系。近代学者王献唐在考证了诸多文献之后,给出了确定性的答案,这枚钱币上的文字实为“文信“。乃是一枚“纪官钱“,所纪为铸造者的官职,遍阅史料,被封“文信“官位、爵位的,似乎只有两人。第一个是西汉初年的楚元王刘交,他随刘邦入关有功,被封为“文信君”,然而刘交只有称号而无封地,不太可能行铸钱之举。另外一个是秦相吕不韦,他在秦庄襄王元年(公园前249年)因拥立之功,被封为丞相,封爵“文信侯“。这样一来有点合乎大家的心理预期,这枚钱会出自鼎鼎大名的“亚父“之手?他可是有足够的声望、实力和财富,更重要的是,钱币铭文“文信”很符合战国时代篆字的风格。1955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西郊汉河南城遗址内发掘了一枚古钱范,正是这枚古钱,出土的地点,似乎正是吕不韦封邑之所在。在没有更多直接证据的前提下,这种观点被普遍接受,于是这种古钱被公推为“文信钱“。很多人愿意相信它是吕不韦在封邑洛阳所铸,他是秦相,同时也是商人,他铸造钱币,方便行商,更为攫取财富。事情到此,似乎就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学者们心中仍有疑惑。战国七雄中,类似的钱币造型(孔方钱)与东方的齐国非常相似。另外,钱币表面的四曲文,经学者考证为“行”字,与北方的燕国颇有渊源。这诸多问题,仍待破解,这枚铜钱的身世似乎又模糊起来。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目前除拍卖行之外,市面上应该没有真的,如果您是河南人,又偏巧在自家地里挖到一枚,那将是上天的恩赐,好好保存吧。
说明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消息
请把古钱币交流圈设为星标
如何设置星标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

如果你是苹果手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商城!
文章转发自古钱币交流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