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日,在和美术馆对公众开放1周年之际,展出了法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的中国首次大规模个展 ——“贝纳·维内:单义游戏”。
· 展览海报
贝纳·维内的钢结构雕塑《三条不确定的线》,在美术馆启动展中以户外装置的形式于夹岸花园呈现,其刚劲有力的线条和粗犷的金属质感仿佛在此打开了一个可穿越的异质空间。围绕其代表性的钢结构雕塑与独特的数学语言,本次展览对艺术家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艺术实践进行全面的呈现。
数学、模型、公式、符码、图表,这几个词似乎令人难以将其与艺术相联系。但这些象征理性与功能的元素正是贝纳·维内创作的材料,甚至是创作的目的本身。
自20世纪50年代起,哲学、语言学和文化理论的革新不断刺激着新的艺术实验,推动着现代艺术摆脱审美的束缚,朝观念艺术迈进。观念艺术中的“观念”一词,既暗示着抽象性和思想性,也暗示着观念主体的存在,由此,艺术的意义逐渐脱离作品本身,脱离审美的凝视,依附于作品所承载的观念或情感,而这往往是个人的、隐喻的。当传统的媒介和形式分析已失效,对观念的揣测与阐释便成为进入艺术的唯一途径。
· 展览现场
1963年,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其文集《反对阐释》中对过度阐释所带来的后果如此说道。与此对应的是六十年代极简主义者所开启的另一种实践:他 们不再赋予作品和材料任何象征意义,拒绝心理隐喻,将艺术的意义从个人语言中抽离出来,转而在公共空间中找到一种普遍的语言,以此揭示万物为何。
维内对此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纯粹个人化的表达对现实世界并无帮助。如果艺术终究是一种个人的表达,那么最终要通往的只是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情感,他的个人感受,他的个人信仰,甚至是纯粹个人的宇宙观。最终,艺术只能吸引表达者自己,或是与他有着共同幻想和经验的人。而数学的运用,则是维内对“表达”和“阐释”的反抗。他拒绝任何含糊不清的图像隐喻,追求意义的单一性,将一连串理性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图表,由此,作品只能够在数学维度中得以解读,任何其他语境之下,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社会学,都无法产生意义。
· 展览现场
借此,数学的单义性被引入一个其本不可能产生作用的领域。面对另一种语言,既有的艺术法则失效,图表本身既不具备表达性也不具有传统美学意义,任何试图阐释的努力都将感受到揶揄,并终将宣告失败。正如置身于一场单义游戏,你要做的只是留心观察画面,按图索骥,最后便可来到那唯一出口。
关于艺术家
贝纳· 维内,1941 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现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和法国勒梅。作为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法国艺术家之一,维内在世界各地参与了逾 30 个公共雕塑展览和项目,并曾获得巴黎市艺术大奖、法国最高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及 2016 年国际雕塑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往期精选
·
·
文章转发自收藏拍卖杂志,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