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精彩回顾|《游弋方寸间—古代印章的历史与文化》讲座+工作坊

  • 观复博物馆
  • 2021年12月21日08时

12月18日下午,上海观复博物馆内的观复学堂开展了一堂魅力讲座《游弋方寸间—古代印章的历史与文化》。在这次课程中,观复学堂的老师娓娓道来几千年的印章故事。下面我们回到现场,看看精彩回顾吧!


从光敏章、日期章、纪念章再到公章,印章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本次讲座中,观复老师围绕印章一番古今趣谈,之后的工作坊则是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完成,刻一方小章,铃印在印屏上,与古为徒,不亦乐乎。


第一部分:讲座


印者,信也。印章之初,乃是表明主人身份的凭信物品,印证之用。



讲座从印章的起源问题开始,从上古传说的“天王符玺”到近百年出土的“三方商玺”。春秋后期,印章的应用已由经济推广到政治上,进入战国时代后,印章更大量使用,全面发展。考古发掘中虽然还不曾发现过确实可靠的春秋时代的玺印,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周礼》、《礼记》记载了玺和玺节的应用。《左传》更是有季武子用玺书的记载,可推论出春秋时期官方使用的可能性。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一整套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史记·秦始皇本纪》“秦设郡县,书同文,车同轨。”秦代制度中,限皇帝称玺,臣下一律称印。汉印又在印章史上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在汉武帝时代已经订出一整套的体系。名称、质料、钮制、绶色,都有一定的等级。后有“印宗秦汉”的说法。



秦汉至南北朝的印章,继续战国的成法,还是用在封泥上,依靠印文凹凸做标志。官印一般2.5公分见方,私印一般2公分见方,或者更小。印文绝大多数用“白文”——这是后世用印色钤出来以后的称谓,在当时叫做“阳文”,南北朝时代,由于绢纸已经普遍通用,封泥制度逐步废止,印章蘸上朱或墨,盖在绢纸上。绢纸地位宽裕,印型随之也渐大,特别是官印,一般大到5公分或6、7公分见方,印文也纯用朱文。



宋元之后,书印成趣,缺之不可。说罢印章的起源和功能,老师隆重介绍了几位“印人”。尤其“三希堂主人”乾隆皇帝,对印章的痴迷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宝薮》是乾隆帝的印谱,其印玺竟有1000余方,其中常用的有500余方,收藏钤印之繁,令人啧啧称奇。


印章本身便是一种艺术品,印文的篆刻、印章图样的设计,这些都是古代文人倾注心血之处,可谓是身体虽小,内涵却大,通过古代艺术家的心。我们今天鉴赏印章印文,也要把作品表现的特征,如印面、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通过亲手篆刻一枚印章,体验古人的乐趣。


第二部分:篆刻体验


本次工作坊最大的特点便是需要家长和小朋友亲密无间的合作与互动沟通,制作一大一小两枚印章,钤印在印冊之中,别有一番古趣。



最后,大家带着集合了各自的铃印作品的印屏和可爱的观复老师拍了一张合照,定格了此刻的喜悦。本次观复学堂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啦~


观复学堂

自观复博物馆成立以来创立的社教品牌,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针对“亲子”、“成人”,以讲座、工作坊、快闪的形式,利用馆藏器物,结合中小学教材和时下热点,讲述历史,思考当下。


上海观复博物馆社教咨询与合作请联系:

shgfsj@guanfumuseum.org.cn

021-61089988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