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于:耳朵里的博物馆
(ID:erduolidebowuguan)
作者:朵朵编辑部
小时候学习,并不容易理解和体会诗句的含义。这些唐诗究竟“美”在哪里?诗人又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每首诗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刚刚上新的《跟着唐诗去旅行》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感受。片中选取了5位唐代诗人,并邀请了5名文化学者,作为作为“导游”,重返诗人“在路上”的生活,探寻他们的一生,重访他们的轨迹。

这样的讲述方式,让诗人和诗句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与古诗,不应该只是考试中的知识,更传承着中国人的精神、思想与文化,这部央视出品的最新节目特别值得孩子们看,感受诗人与古诗是如何活在现代、与当下生活发生链接的。
唐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重彩浓墨的一笔。其诗歌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不仅有才华辈出的诗人,还分化出众多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诗派。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风格,每一种,都有杰出的代表作。唐诗不仅抒发了诗人当时的感想,还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民情、文化等起到重要的参考意义。《跟着唐诗去旅行》,便是重走诗人走过得路,站在诗人曾站在的位置,去看诗中描写的景色,我们将在此中,看到千年前诗人的悲喜,感受到诗中的美好与无奈,更能对祖国的河山有更深的了解。“作为纪录片工作者,每年都有很长的时间,四处旅行,经常是在渺无人迹的荒野中旅行,面对苍茫的自然界,经常会想到,如果是李白、杜甫在这样的旅程中,会产生怎样的诗意。其实,唐代诗人所走过的足迹,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诗歌和远方,从来都是相伴相随。”
这是一场全新的尝试,五位嘉宾“旅者”,会跟着唐代诗人的脚步,带观众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深度探访千年之间的中:全片分为《长安》、《江湖》、《仙山》、《故人》、《边塞》五个主题。诗人西川,本就对杜甫有着别样的情愫,在这次旅行中,他将带着我们,一起跟随杜甫晚年的漂泊足迹,探索杜甫的人生百态。书法家鲁大东,以艺术的眼光,骑着自行车,慢慢悠悠,带我们一起走进孟浩然的内心深处。学者郦波,则在王维的诗句中,画出一个不寻常的长安城。学者杨雨,踏上从未到过的新疆之途,跟着岑参笔下的波澜壮阔,看戈壁、观边塞,感受诗人的雄心壮志。作家韩松落则紧随李白的脚步,登上了其诗词中所提到的重要山岳。然而,这场浩大旅行,并不只有这五位学人。这部从2017年便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用了四年时间,采访了64位学者,走遍58个地方,在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重庆、湖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均留下痕迹。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旅拍”,在那些偏僻却美丽的地方,我们再也不用想象,如果李白等诗人到了此处,会做什么样的诗词。“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以为看过的书籍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你的气质上,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上。”而一个读过很多书,又走过很多路的诗人,他们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写下“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在车马很慢的年代,依然潇潇洒洒,踏遍名山,看遍万水。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其足迹与李白恰恰相反,他人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长安城里,可他总会独自前往山林,与琴棋书画作伴,给心一对自由翱翔的翅膀。
还有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杜甫,他本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却一生仕途不顺。他所在的时期,正是唐朝败落的时期,现实和内心的冲突,造就了杜甫苦难的一生。他的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现实问题,这让他的诗词,愈发接近生活。但用心体会,又会发现其中的狂放不羁,诗人西川,便看出了杜甫诗中存在的一种自如,那是让人羡慕的自如。西川笑着说,自己一开始热爱的诗人是李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越来越丰富了,然后就越来越喜欢杜甫。是啊,不历经生活的磨砺,便很难理解杜甫笔下的“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鲁迅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在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中,我们亦一路曲折,走向“杜甫草堂”。那年,他对腐败的时政深恶痛绝,便放弃自己的职务,一路西去,从甘肃天水,辗转至四川成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有了落脚的草堂。
在今天看来,这一条路,并不遥远,但在当时来说,杜甫的前行并不容易。在西川的带领下,我们看到杜甫走过很多崎岖、偏僻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地方,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地坝村,那里至今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生活方式。走进古老的房子,当地人用油、面、核桃、茶叶、藿香等组成的特色炒茶招待着西川。品尝着传统的炒茶,西川便想起曾经来过的杜甫,是否也曾喝过这样一杯茶。同行的学者王义则表示,杜甫应该是喝过的,因为杜甫曾“夜宿地坝村”。看到这里,我也忍不住想要尝一尝这杜甫曾喝过的茶了。这一路,杜甫还写下了十余首诗,其中不乏描绘甘肃陇南的宜人景色,但也让我们同感到旅途的艰难。“晨发赤谷亭,险艰方姿兹。乱石无改辙,我车已载脂。”这是一条怎样颠簸的路,在纪录片中,跟着西川的视角,镜头的颠簸,亦能有所体会。这样一场旅行,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因为我们不仅是在旅行,还是在参与诗人们的人生。敢让贵妃研墨的李白可以说是唐朝数一数的“张狂”诗人了,他写过很多诗,走过很多路,但他对于孟浩然,却会尊敬称一声“夫子”,还会一言不合就给孟浩然来一首诗。左一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右一句“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作为浪漫诗派的作者,为什么会把田园诗派的孟浩然,作为自己的偶像呢?究其原因,孟浩然也有着和李白一样的洒脱。如王兆鹏在纪录片中所说:“孟浩然其实是个很任性的人,他想到哪儿,现在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他这样,大诗人走的地方就是多。”《跟着唐诗去旅行》中,书法家鲁大东以艺术家的眼光,品孟浩然的诗,选择骑行的方式,去走孟浩然在41岁、考取功名失败后的那段旅程。鲁大东此时的年龄,与之相仿,更能理解孟浩然的心情。在这一样漫游中,孟浩然豁达的性格,跃然屏幕。鲁大东说:“这次旅行,我的内心得到了改变,这是最大的收获。”因为寻找诗人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探索,这便是这部纪录片的终极意义。“通过五位嘉宾‘旅行者’,跟随唐代诗人的脚步,触摸唐诗的世界,唐诗的世界是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历经千年,依然熠熠发光,我们将以全新的纪录片语言,把这个梦想还原给观众,让无限荣光的唐诗,照亮今天的山河。在历史中,找到古典文化长盛不衰的真谛,找到中国人的诗和远方。”
时光已逝去千年,重新上路的人,也变了容颜,但不变的是诗中的情感,是山河的颜色。体会过这样一场旅行,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诗,什么是远方,什么是不凡的生命?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