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称“刺桐”,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沿海地带,是一座写满海洋记忆的港口城市,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公元10-14世纪的宋元时期,依靠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泉州在繁荣的国际海洋贸易中兴起,成为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
马可波罗就曾经就描述这里是:
“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这一时期,在泉州也产生并留存下来了一系列跟海洋商贸相关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刚刚通过的世界遗产大会决议中,泉州就是以“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主题入选。
在这个主题下,一共包括22个遗产点。
其中既有直接体现海上贸易产业的瓷器、铁器等出口商品产地;
又有各种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还包括像“市舶司遗址(相当于今天的海关)”这样的行政管理机构;
以及众多体现儒学、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甚至摩尼教和各种民间信仰的多元文化史遗。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理区域内,如此密集地分布着这么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实属罕见。
更重要的是,这些遗迹还都与同一个主题——“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紧密关联,全方位地为我们呈现了泉州这座古城在宋元时期极具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和多元社会结构。
而这一点,就完美地契合了世界遗产评定标准中的第(iv)项(典范价值):
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这也是泉州本次入选世界遗产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这22个遗产点,各自都体现了哪些重要价值?分别又有什么核心看点?
接下来,古猫就来带你一起巡礼这组超强阵容!
详细记录南宋官方为航海商船举行的祈风仪式,
见证官方对海洋贸易的重视。
年代最早的石刻刻于公元1174年,
展现悠久历史。
我国唯一保留遗存的古海关遗址,
体现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地位。
鼎盛时期创造南宋1/50的财政收入,
见证了古泉州兴盛的海上贸易。
出土大量高规格建筑遗迹、瓷器等遗物,
证实官署建筑性质。
宋元古泉州城的南门遗址,
现代城市包围的“露天博物馆”。
宋明等多时代遗迹交叠,
泉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标本。
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多种元素构件,
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
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
世界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
保存了16世纪之前的布局特征,
海内外妈祖庙建筑范本。
延续至今的妈祖诞辰拜祭活动,
见证妈祖信仰延续流传。
供奉泉州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的庙宇。
共祀道、释、儒、印度等多教神明,
体现文化多元包容。
宋代石狮、明代“吞海”石碑等历代遗迹并存,
见证悠久历史。
南宋时期迁居泉州的宋室皇族群体管理机构。
南迁宋室参与泉州海贸事务的直观见证。
出土大量官署建筑构件,
佐证高等级官署建筑性质。
始建于公元976年,
古代泉州最高等级教育机构。
最高等级建筑规格,
体现至圣先师地位。
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
规模为东南七省文庙之冠。
宋元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高的佛教寺院。
始建于公元7世纪,
保留了古代大型佛寺早期典型布局。
保存有“镇国塔”和“仁寿塔”两座宋代石塔。
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
天然巨石独立于山林之间,
体现“道法自然”的气韵。
简约雕刻手法,
阐释“大道至简”的美学理念。
始建于公元1009年,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
阿拉伯文碑文和古兰经铭文壁龛,
见证多元文明交汇。
明成祖朱棣颁发文告碑刻,
体现文化包容。
伊斯兰教移民先贤圣墓融合当地传统风格,
体现多元文化交融;
阿拉伯文重修碑,
记录泉州穆斯林重修圣墓集体历史记忆;
郑和行香碑,
记录郑和下西洋时向阿拉伯先贤行香祈福的重要历史。
世界上现存唯一摩尼教(明教)教主石刻造像。
造像形象与泉州本土文化融合,
见证多元文化交融。
现存庙宇、石刻、出土“明教会”碗,
完整体现摩尼教在泉州的传播和发展历程。
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出口外销瓷窑址代表。
4条龙窑窑炉和1座制瓷作坊遗址,
再现昔日繁盛生产场景。
“泉州古代外销瓷”博物馆,
详尽展示磁灶窑生产和外销全过程。
宋元时期泉州高端外销瓷生产代表性遗址。
多处窑炉及制瓷作坊遗址,
再现完整制瓷产业链条。
窑炉类型丰富,年代跨度大,
展现德化窑悠久历史。
国内首个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
多处窑炉、工作台地、房址等各类遗迹,
见证宋元时期冶铁产业盛况。
铁矿矿洞、古道等相关遗存,
构建完整冶铁及运输产业链条。
宋代官方主持建造的大型跨海石桥,
开启了宋元泉州的造桥运动。
全长731米,采用多种创新建桥技术。
桥上及周边留存楼亭、石塔、石刻将军等众多宋代以来的遗迹。
桥长2255米,
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
官方和民间共同参与修建,
体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泉州海洋贸易的贡献。
桥上及周边建留存有瑞光塔、水心亭等众多附属建筑及石刻遗迹。
始建于南宋时期,
是沟通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重要陆运石桥。
历代多次修缮,现存断桥残面,
体现泉州古城历史变迁。
临近德济门、天后宫遗址,
共同见证泉州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
泉州城内通过晋江连接泉州港出海口的重要转运码头。
码头周围发现有宝箧印经塔、石锚、沉船等宋代遗存,
见证悠久历史。
利用天然礁石建造的外港码头,
体现古人智慧巧思。
始建于唐开元八年,历史悠久。
英烈侯宫、再借亭等附属建筑,
记录历代海防历史。
宋元时期泉州湾船只的导航标志。
泉州本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宗教人士、商人、平民共同参与建造,
体现多元社会结构对泉州海洋贸易的贡献。
位于泉州湾出海口的制高点,
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外海航标。
“望夫成石”的传说,
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以上就是新晋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古城内所有22个遗产点的一些重要看点。
大家记得把自己青睐的遗产点,填进你的“文化遗产旅游攻略”!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作为文化遗产传播的先锋力量,古猫已经和泉州市申遗中心官方合作,正在为大家加紧制作涵盖全部22个遗产点的语音讲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在古猫出品语音讲解的陪伴下,漫游这处中国最“年轻”的世界遗产了。
古猫,期待在泉州与你相遇!
遗迹图片均来自“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官网
文章转发自古猫丨陪你去看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