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纸币,可以统称为中国现代纸币,其构成要素包括:图案、面值、水印、纸质、冠号、形制、年号、暗记和印章等九个部分,学习和了解这些内容,对更好的进行人民币纸币收藏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构成要素。
05
—
冠号(续)
长号码是指既有冠字又有号码,短号码是指只有冠字而无号码。长号码一般印刷在前,具有数码编号。以后印量多了,就只用短号码。在长号码内还可以分为六位、七位和八位数的差别。
人民币冠号位数少的票券一般比位数多的票券稀少。因为冠号位数的多寡标志着纸币的印制循环交叉排列数量越多,相对存世量也越多,反之存世量也越少。第四套人民币壹角早期的冠号如C冠(CP-CZ)到现在都有了较大的升值。
外汇券中的火炬水印壹角只发行了两个大组,分别是A字头和Z字头,其中A字头仅有AK-AZ共16组,Z字头有ZA-ZZ共26组,共计42组。而其它无火炬水印券别则是26个英文字母的两两选择排列为26*26=676组,是火炬水印壹角组数的16倍,目前前者参考价为14-16元,后者参考价格为150-170元。
人民币冠号颜色有不同。如第三套人民币壹角券(背面棕色)有红色冠号和蓝色冠号两种,红色冠号先发行,较稀少。
06
—
形制
人民币的形制即票幅尺寸时按照审批决定的规格完全一致的。票幅尺寸大小经过精密的机器裁切的。在它投入市场之前,都经过多道程序严格检验,每一种券别都有固定的尺寸大小。
每次新版人民币开始发行发行的的公告上都明确公布它们的尺寸大小。正面和背面的每个图案、图形图景都有固定的尺寸,图案和图案之间都有固定的位置和距离。借助标准尺或两脚规,以真币为标准,来测量可疑币相应的图案、花纹。如果它自身的大小尺寸或图案与图案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有出入,就可判断出假钞来。假钞在长度上和宽度上都和真币略有差异。
07
—
年号
纸币上的年号是指纸币的设计、投印时间,并非实际发行时间。第一套人民币在新中国成立前印制发行的票券正面均以过渡性的“中华民国”年号纪年,背面均已公历年号纪年,共有1948年和1949年两个年份。
新中国成立后印制发行的票券正背面大多以公历年号纪年,共有1950年、1951年、1953年三个年份。
自第二套人民币起,人民币上的年号均改成统一的公历年号纪年。至今已用过1953年、1956年、1960年、1962年、1965年、1972年、1980年、1990年、1996年、1999年、2005年、2015年和2019年13个年份。
1953
1956
1960年
1962年
1965年
1972年
1980年
1990年
1996年
1999年
2005年
2015年
2019年
未完,请继续关注《中国现代纸币的要素构成(五)》。
钱币收藏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文章转发自钱币收藏爱好者,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