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华门真武庙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清乾隆十年,也就是公元1754年的一天,乾隆皇帝来到真武庙游玩,当见到这口摆放在大殿跟前的大缸时,乾隆帝立刻两眼发光,三步并两步的走进菜瓮仔细查看,随后感叹道:尔等竟然拿如此国宝器物,用作腌咸菜……真是暴殄天物啊!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其收藏之富在历史上堪称空前,单纯从收藏的数量来看,他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皇帝。
因此,乾隆帝能够一眼辨别出蒙尘的国宝,也并不稀奇。
真武庙的所有人都被皇帝说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瞧着这个不起眼的菜瓮,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连皇上都赞不绝口的国宝?
既然是国宝,为什么又会出现在北京郊区的一座道观呢?
误被当作腌菜缸的国宝
解开这个谜题,我们还要从800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说起。
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族,此后开始向黄河流域扩张。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金、大理等国。
到了忽必烈时期,蒙古铁骑已经横扫中原。
元世祖忽必烈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正式入主中原。元军攻占城池的时候,缴获了大量稀世珍宝,
在这些珍宝中,有一块重约5吨的特大玉石,这块玉石色泽青白带黑,石质细腻光泽润滑,是一块天赐的奇石。
巨大的玉石
忽必烈得知此事龙心大悦,认为是祥瑞之兆。蒙古族性格豪放,喜欢饮酒,于是忽必烈决定将这块玉石雕刻成盛酒的容器。
当时的能工巧匠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玉石被雕刻成了一件巨大的盛酒器皿,取名为“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
忽必烈看到这件雕刻精美,色泽莹润的玉雕作品,非常喜爱。它通体雕刻了十几种动物图案,都是蒙古族敬仰的图腾象征。
随即,忽必烈下旨将渎山大玉海放置在琼华岛广寒殿中,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
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率领大军攻占了元大都。
包括“渎山大玉海”在内的无数奇珍异宝成了明朝的战利品。
此件绝世玉雕被历代明朝皇帝视若珍宝精心收藏。
在渎山大玉海问世后的三百多年里,虽然历经战乱,但依然保存在广寒殿中不曾挪动。
可是,有一天突然祸从天降!一场大火烧毁了广寒殿,也殃及到了渎山大玉海。
明朝万历7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进而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烧的通体焦黑,玉石爆裂,面目全非。
大火被扑灭之后, 渎山大玉海却也不见了踪影!
重达3500多公斤的巨大玉雕突然消失,使得万历皇帝心急如焚。
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渎山大玉海再也没有任何消息,就这样神秘消失了……
渐渐地,这件曾风光无限的国之珍宝被人们遗忘了……
此后,不知过了多少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真武庙的道士在荒郊野岭发现了这个已经通体焦黑的玉雕。
看着这块巨大的形似缸子的器物,道士们并不知道它的价值,只是觉得可以“废物利用”。道观里正缺一个腌菜的菜缸,于是便搬回了道观。
就这样,渎山大玉海在真武庙安了家。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清康熙五十年,也就是1711年。这一年真武庙重修,在清理物件时,道士们才发现这个咸菜缸竟然是玉质的。
于是,道士们将缸子清洗干净,放置在了大殿观音大士之前,从此以后,真武庙因为这个巨大的玉雕,又被称为“玉钵庵”。
但是,此时所有人并不知道这块玉制的缸子真实的身份与来历。
直到1736年,清乾隆帝登基之后,前来真武庙游玩,才一眼看出了玉雕便是“渎山大玉海”真身。
乾隆皇帝一生爱玉成痴,他不遗余力收集各类美玉,中国历朝历代的精美玉器,乾隆帝都如数家珍。
渎山大玉海的故事,乾隆帝自然非常清楚。
想不到一直苦寻无果梦寐以求的东西,竟然在这座道观无意中发现。此乃妙不可言的缘分!
乾隆皇帝修筑的玉瓮亭
乾隆皇帝此时龙心大悦,兴奋异常!
真武庙的道士们保护了国宝,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皇帝下旨用1000两黄金,将渎山大玉海买回。
放在位于今天北海公园团城的承光殿保存。
乾隆帝还在承光殿前修筑了精致的小亭子,命名为“玉瓮亭”
专门用来安放渎山大玉海。
作为一件国家至宝,渎山大玉海历经磨难,终于有了真正的安身之所。
一段颠沛流离又颇具传奇色彩的“国宝传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非常值得推荐阅读的一本正版西周玉器书籍资料▼
▲欲购买本书籍者长按小程序识别或扫一扫进入店铺下单!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转发无需授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加入玉器群
请加微信13247694314在对话框
给我回复:玉器群即可
(玉器群专属古玉协会、古玉文化商会、古玉行家、古玉爱好者)
文章转发自玉器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