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青花和山水的“牵手”有多难?

  • 观复博物馆
  • 2021年12月02日09时

观复博物馆出品 手绘青花山水盖碗


我们今天看到一件绘有山水画的青花瓷,赏心悦目之余,并不会觉得多么难得。但青花瓷和山水画这两门精彩的艺术,能够碰撞到一起,发展成经典的纹饰,并传承有序地呈现在今天人们的眼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论山水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开始成熟独立;青花瓷的起源,学术界虽有不同界定,但在元代发展成熟,已是不争的事实。


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也就是说等了六百多年,成熟的青花瓷和山水画,才终于可以在元朝同时空并置,但你以为这样古人就可以很快欣赏到青花山水了吗,并没有。以现有的资料来看,元代青花瓷上没有直接绘制的山水纹,它仅在少数人物故事题材的青花瓷中零星体现,充其量只能算是背景。


又过了一百多年,到明代初年的宣德时期,青花瓷上的山水纹开始结合亭台楼阁、石栏水榭出现,从笔法上来看,仍是图案式的勾画、填充,尚未形成山水画的笔墨与意境,将其归为青花山水还是很勉强。


宣德时期青花瓷上的山水纹并没有顺势发展下去,而是一下子销声匿迹了二百多年,原因不得而知,成了青花历史上的一个谜团。直到明代晚期的天启年间,它才又重新出现,这一时期的山水纹不论精粗,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文人气质,令人眼前一亮。


自此,山水在青花上的艺术表达终于开始大放异彩,并在康熙朝达到了巅峰,不仅胎、釉、彩、纹饰有机地融为一体,每一件瓷器如果将纹饰展开,都是一副文人气息浓郁的山水画。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大罐故宫博物院藏


回望青花和山水的碰撞过程,着实曲折又漫长,究其原因十分复杂,也许是山水纹比不上花鸟纹、瑞兽纹有情趣,没有人物纹、宗教纹的教化功能,也许是表意太过含蓄,意境太过孤高,审美渗透需要过程等。那么它何以在明末冲破这层桎梏,并在清康熙时期走上巅峰呢?因为文化一旦与时代合拍,就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明末清初,在青花瓷上大兴山水之风其实并非偶然,随着朝代更迭,一方面文人士大夫感到大势已去,唯有逃避到山水世界中,方能暂时得到心灵的安宁。另一方面官窑长期呈现衰败态势,无力应对海外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给民窑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这一时期的民间制瓷艺人,不再拘泥于以往的官方刻板样式,而是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灵活借鉴当时书画家的笔墨,甚至有些绘制者本人就是文人或书画家。尤其是那些技法熟练、构图精巧,寄托文人情思的青花山水,绝非一般画工所为。


明崇祯青花壩桥行旅图筒瓶上海博物馆藏


到了清康熙时期,为稳定社会,笼络文人,青花山水更加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推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一时期的青花山水,无论官窑、民窑,无不追求雄霸画坛、风靡朝野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山水画风。清代的《陶雅》中曾记载“不但官窑器皿仿佛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人化,波澜老成”。


清 王鉴 《仿董其昌山水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四王山水的笔墨多变,制瓷艺人将“分水法”巧妙地应用到青花用料上,使之产生出不同的色阶,人称“墨分五色”或“康熙五彩”。同时借鉴西洋画的明暗技法和焦点透视,通过“披麻皴”、“斧劈皴”等笔法呈现,使画面充满空间感和层次感,无论是远山近水、茂林修竹,还是云雾雨雪的描绘,都不亚于纸上山水。


清康熙 青花山水图瓶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山水纹,我们今天看来只是瓷器上一个小小的表现,但在文化上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不同时代的审美风格不断在上面叠加、积累、凝结,值得今人细细品味。由此,观复博物馆向您推荐两款手绘青花盖碗。


01

手绘青花山水盖碗

中国人眼中的山水,是展现对天地万物的认知与思考,是体悟与哲思,是映照胸中丘壑。将山水画绘制于陶瓷之上,让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考融于日常生活中,以期达到观复博物馆的核心理念: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02

手绘青花博古纹盖碗

博古纹,由宋徽宗的《宣和博古图》而来,图案多为古铜器、玉器、瓷器、文房、花卉、瑞果等,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清代的青花瓷上多有绘制,是风靡一时的文人乐趣。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