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仿永乐青花缠枝花卉开光花果纹玉壶春执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6.5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主体呈玉壶春瓶样式,唇口外侈,短束颈,溜肩,鼓腹下垂,下承圈足,整体造型丰腴端庄。腹部一侧设长流,以云纹饰板巧妙与壶体连接,既起到了加固作用,又不碍美观,另一侧置曲形手柄,上亦有圆形小系。柄下部还饰有三乳钉,平添古朴之气。通体纹饰以青花描绘而成,发色纯正艳丽,纹饰布局主次得宜,层次清晰,颈部及近足处分饰蕉叶、缠枝莲和莲瓣纹等多条纹饰带,流及手柄分别描绘卷草及灵芝,腹部主体两面装饰菱形开光,一侧开光内描绘折枝寿桃,开光之外搭配牡丹、菊花;另一侧开光内绘制折枝枇杷,两旁点缀茶花、莲花,所绘祥花瑞果笔触细腻,气韵流畅,秀美而不失浑厚。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端庄隽秀,为乾隆御窑器之典型款识。
此式执壶原型为西亚银制执壶,永乐御窑首创为瓷质作品。清代乾隆朝率先开始仿烧,其造型、纹饰、画法均着力师法永宣,尤其是其花纹浓艳处以重笔点染,以仿明初“苏麻离青”铁锈斑之效果,凝重妍丽,苍雅雄劲。
清道光 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
年代清道光
尺寸:直径17.7cm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本朝
清康熙 青花黄彩云龙纹碗
年代清康熙
尺寸直径13.8cm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9.5cm
带木座
本品撇口,长直颈,扁鼓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足墙微外撇,造型挺拔隽秀。外壁满绘青花釉里红海水苍龙教子图,整器以釉里红绘海水纹为地,波涛汹涌,海浪翻滚,青花绘双龙,苍龙腾空而起,叱咤风云,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釉里红海浪波涛汹涌之象,是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乾隆时期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时亦是乾隆时期为解决釉里红易晕散问题,而做出的以线描代替渲染之变化。青花绘就的二龙神形俱佳,栩栩如生,相顾之际,更得以妙笔传示出浓浓的殷切之情。
苍龙教子图作为清宫御瓷装饰题材始见于康熙一朝。满清定鼎中原之后,之所以能够出现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除了三代君主皆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均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高宗皇帝秘密建储,决定皇位将来传给皇十五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这一政治事件有关。苍龙教子图作为清代官窑传统图式,此时又予以特殊政治寓意,寄托了高宗皇帝对嘉庆的殷殷期望之情。画面中高高在上的苍龙在训导行云布雨的幼龙,寓意帝王在传授为人君之术,具有极为强烈明显的皇家特征。而本品烧造时间当为乾隆晚期,虽不书款识,却难掩其御窑性质。
而探究此式纹饰布局之母本,当属永乐时期的海水龙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亦藏有雍正仿永乐之青花海水釉里红龙纹天球瓶,推测本品之设计理念当由此而出。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耿宝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
清乾隆 仿汝釉大碗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撇口,斜直壁,下承圈足,器型周正,体量硕大。内外壁通施仿汝釉,色泽偏粉青,釉汁肥厚,釉面密布细小开片,为仿北宋汝窑鱼子纹之意。碗底足平削,上施酱色护胎釉,以达到汝窑香灰胎“铜骨”的效果,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即开始仿制汝瓷,其后断绝,于清雍正时期复烧,质量远在宣德仿品之上。乾隆帝即位后,景德镇官窑仿汝瓷烧制依旧,从清宫文献记载分析,乾隆一朝烧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前,本器即是当时作品的典型代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记载由皇宫内廷发旨定烧的仿宋汝釉青瓷有“仿铜骨鱼子纹汝釉”和“仿铜骨无纹汝釉”两种,本器应为前者。碗在汝瓷中属于少见器形,因此清宫仿汝瓷也以摹古器型为多,仿汝釉碗亦较少见。本器体型硕大,烧制极易变形,故成品极少,更显珍贵。
清康熙 青花五彩仕女婴戏图大棒槌瓶
拍卖会中国嘉德2022年秋季拍卖会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66.8cm
本品长束颈,折肩筒腹,下承圈足,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细腻洁白。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金彩点缀其间,颈部绘五子夺魁图,肩部及近足处绘龟背锦地,四面间以海棠形开光内绘矾红描金莲花纹,腹部绘仕女婴戏图。庭园内绿树阴垂,曲栏杆畔,文生容貌温恭,衣着锦绣,仕女挽髻戴冠,浅颦轻笑,持扇与男子并坐,桌上雅器漫置,桌前二童子嬉闹,侍女侧立一旁;另一侧厅堂外,一女子着青裙绛罗襦,端庄华丽,身后三稚子追逐打闹;内室秩序井然,屏风上绘锦鸡图,长尾锦鸡立于岩石之上。整幅画面大面积使用金彩,增强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吉祥气息满溢。
明代嘉、万时期,青花五彩瓷的烧造已十分成熟,但天启、崇祯时期,除了少数外销日本的器物,五彩瓷的烧造已大为减少。进入清代,五彩又得以复兴,而本品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诞生的一件康熙青花五彩瓷珍。它在第一次烧造之前先用青料在瓷胎上绘以图案的局部,施釉烧成后再以釉上彩完成整幅画面,精工细作。本品纹饰描绘极为细致,树木花草等细节无一草草带过,上色勾勒精细严谨,大面积金彩描绘尤为特殊,装饰效果可称同类器之冠。康熙朝青花五彩器多见于将军罐或花觚之上,如本品之体量硕大的棒槌瓶罕见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焚香拜月图卧足杯
清乾隆早期 唐英自用青花缠枝花卉纹烛台
年代清乾隆早期
尺寸直径25.5cm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青花高士图围棋罐
年代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尺寸直径14cm
“嘉靖癸卯年(1543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嘉靖
本朝本品敛口,弧腹,下承内挖式圈足,整器釉面莹润光洁,外壁以青花绘就,发色蓝艳,纹饰笔法灵动,口沿绘钱纹,腹部描绘两组人物图,一为“携琴访友”,一为“高士对弈”。在烟云氤氲中,远山忽隐忽现,高士或席地对弈,或遥指远方,身边皆有书童站立,一派脱离世俗、逍遥于山水之间之景。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嘉靖癸卯年(1543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书写为嘉靖御窑书款方式,又是颇为独特的纪年款,可知为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所作,意义非凡。
年代清雍正
尺寸直径19.8cm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清早期 楠木夹头榫独板面带托子翘头案
年代清早期
尺寸217×51×84 cm. (85 3/8×20 1/8×33 1/8 in.)
此翘头案尺寸硕大,楠木制,用料厚实。案面独板,致密细腻,中间纹理仿若源源不竭之水流。两端装翘头,轻盈上扬。夹头榫结构,牙条宽大,沿边起线。牙头铲地浮雕螭龙纹。方材腿足,边缘及中间皆起线,下承托子,两侧腿足间装双层挡板,挡板透雕灵芝纹,纹饰回旋饱满,富有韵律。
清 灵璧石立峰
年代清
尺寸H:28 cm. (11 in.)
此山子为灵璧石质,其形如峰峦叠翠,此起彼伏。其色青灰,油亮有泽,表面清峻嶙峋,间生褐线,可谓质、色、彩、纹、形兼备,摆于书斋案头,颇有借“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
采石灵璧以为清赏,起于唐,盛于宋,以其品贵,视若拱璧,为历代文人雅士所致力购求,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
清 “宣德年制”铜桥耳炉
年代清
尺寸D:25 cm. (9 7/8 in.)/H:19 cm. (7 1/2 in.);9.25kg 口径:23.3 cm. (9 1/8 in.)
炉铜质,唇口,鼓腹,下承三足。造型简练,打磨光润,线条稳重雅致,铜色幽雅,包浆浑圆莹润。口缘上一对玉带桥耳,俊逸飞动。桥耳炉又称”凤眼耳“,因双耳做成有弧度桥形立于口沿而得名。底部中央减地阳刻“宣德年制”四字阳文篆书款,字型长方端整。本炉气韵浑成,造型凝重而大气,熔铸饱满规整,线条简洁优雅,虽无任何纹饰,却有如空谷回音的袅袅余韵,予人回味无穷。
清乾隆 鎏金无量寿佛
年代清乾隆
尺寸H:12.5 cm. (4 7/8 in.);663g
无量寿佛,亦称无量光佛、长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此尊无量寿佛头戴五叶花冠,面庞丰润,慈目微张,略带微笑。胸前层叠嵌璎珞,飘事绕臂在肘外侧飞舞成环,为静态造像增添了一丝动感。双手结禅定印托长寿宝瓶于腹前,双腿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之上,此形象为无量寿佛的标准姿态。后衬葫芦型火焰状背光,下承双层莲台,背光与主尊十分贴合。整体造像鎏金莹润,精致华美。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