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专访| 一代代“粤鉴人”,守好文物安全“南大门”

  • 收藏拍卖杂志
  • 2023年1月29日08时





说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许多人都对它充满各种猜想:在里面工作的人一定掌握很多“秘不示人”的收藏鉴定秘籍,他们的火眼金睛可轻松识破花样百出的造假文物……当真正走近了解后,才发现这只是这些文物鉴定“大咖”多年来在工作一线和文物市场上摸爬滚打、炼就丰富技能的冰山一角:他们需要长期从事文物的鉴定与研究工作,常年参与广东口岸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与定级工作、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以及为群众提供民间收藏文物咨询鉴定服务等。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工作人员开展鉴定工作


刚刚过去的2022年,广东省文物鉴定事业已迈入第70个年头,也是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成立25周年。虎年岁末,我们难得采访了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刘成基。用“难得”二字是因为他常年带队外出鉴定,档期排满。这不,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带着鉴定组在一线开展工作,有时一天下来鉴定的物品多达千余件,工作量很大。


水滚茶香,听着他娓娓说起有关鉴定站的各种故事,话语间带有几分令普通老百姓好奇的神秘感。


刘成基,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站长、研究馆员



01


守好文物安全“南大门”



陕西、山西、河南等中原文物大省,地上地下的古文化遗存丰富,广东似乎相形见绌,但与一般人的认知不同的是,作为沿海省份的广东,同样也属于文物大省。


虽然地下文物确实没有人家多,但我们的水下文物在全国是比较多的,南海I号、南澳I号等水下考古丰富了我们的文物资源。其次,广东还是革命文物大省,革命文物数量及级别均位居全国前列,再加上广东进出境口岸众多,文物市场活跃,文物鉴定工作一点也不轻松。2022年我站开展各类文物鉴定工作近500宗,鉴定物品9.5万余件/套,鉴定站业务人员平均每天需要鉴定近380件物品。”刘站长回答。


据悉,广东是国内最早建立文物鉴定机构的四大省份(直辖市)之一。从1952年成立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到1982年的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再到1997年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成立,广东省的文物鉴定事业如今迈入第70个年头。建立初期,广东省文物出境鉴定组尚未建立完备的人才培养方面的机制,人员大多从省内外博物馆、高校抽调,后来逐渐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鉴定队伍。一代代“粤鉴人”不余力筑牢文物保护网,守好文物安全“南大门”。


“我曾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事一线考古工作二十余年,对于各个时期的陶瓷、古建筑等文物比较熟悉,因此上级任命我到鉴定站主持工作”。刘站长回忆起当初工作上的成长与锻炼经历,眼神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在广州综合保税区审核进出境文物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与海关在敦煌研究院进行出境展览文物审核

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出入境口岸众多,其中广州更是国际航空枢纽辐射全球,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更多展示中国形象的文物展览走向世界,众多精彩纷呈的外国展览被引入国内,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更加频繁。


“其实很多群众并不清楚,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运送、邮寄、携带文物进出境,都要先到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http://gl.ncha.gov.cn/#/Home)上提交申请,办理“文物护照”。背靠我国文物安全的‘南大门’,我站承担文物进出境审核以及海关查扣疑似文物的鉴定业务,近5年来我站共完成个人携带和单位文物展览的进出境审核管理业务350余宗(近8000件/套)。我站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比如疫情期间,针对部分个人或展览文物因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按照原定时间正常出境的情况,我站主动为申请延期者办理出境延期手续,减少疫情对其原定计划的影响。再如,在文物经综合保税区进出增多的情形下,我站按照海关总署、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优化综合保税区文物进出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专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特事特办,优化审核流程,从而压缩审批时间,令相关文物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快速便捷通关。”刘站长分享道。


此外,基于海关查扣疑似文物仓单数量庞大、查扣物品不宜频繁搬动的现实,鉴定站转变鉴定方式。“对于省内海关查扣的疑似文物,先进行高清网络图片鉴定,再对其中有疑问的物品补充现场实物鉴定,以此提高疑似文物的鉴定效率,同时保证进出境文物审核管理的质量。5年内,我站接受海关疑似文物鉴定委托近800宗,组织文物鉴定专家鉴定物品3.5万件/套。同时,为细化完善文物进出境审核的制度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我站发挥自身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承担起草了陶瓷、金属器等8个项目的《文物出境审核规范》,参与编制了《文物进出境标识使用规范》,并在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下,和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浙江、天津管理处展开合作,主导开展了多项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名家名单制修订项目。”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积极开展文物公益性咨询鉴定


近年来,广东多地陆续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鉴定站承担着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定级和认定工作,而这类工作正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和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藏品征集鉴定和认定工作,可能会有赝品、仿品混入博物馆,对博物馆的声誉和发展造成影响;如果没有藏品定级工作,博物馆方缺少足够数量的珍贵文物或缺乏挖掘文物的珍贵意义,也不利于博物馆的评级。


“我站始终助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对于省内博物馆的鉴定需求,我站除辨别拟征集、拟接受捐赠物品的真伪之外,还在博物馆确认藏品等级以更好进行展示、研究、保护等方面提供客观专业的建议,为博物馆藏品提供‘身份认证’。在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的新形势下,我站还承担着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部分工作,受广东省文物局、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和深圳市博物馆协会的委托,对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认定和定级,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精神。2019年至2022年底,我站共计完成近600宗(16余万件/套)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的物品征集鉴定、定级和认定,其中文物11余万件/套。”刘站长回答。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鉴定海关查扣物品过程中发现的明铜鎏金绿度母像,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图源: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岭表撷英》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在鉴定海关查扣物品过程中发现的唐青白釉双龙耳盘口壶,现藏于高要市博物馆

图源: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岭表撷英》



02


目鉴、科技检测双管齐下



随着全社会掀起一股文博热潮,公众对于文物收藏的关注度远胜往昔。由于收藏家群体的日益壮大,文物造假也“应运而生”,文物市场鱼目混珠。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不过受金钱、人情、面子、造假手段层出不穷等诸多因素影响,鉴定结果往往变得“不确定”,因此不少人转而寄希望于科技检测。


在刘站长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并不为人熟知的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科技检测室。热释光剂量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在科技检测室内,一台台“神秘”的仪器依次摆开,将10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隔成了不同的工作区。


据刘站长介绍,为降低日益凸显的文物鉴定职业风险,从2004年开始,鉴定站陆续引进热释光剂量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等设备以及相应的科技鉴定人才。借助热释光剂量仪,可以有效识别以假充真的现象,这项技术虽然耗时较长,但在鉴定专家组对同一器物存在不同鉴定意见以及需要谨慎处理存在重大影响的文物案件的情况下,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可以开展文物材质及其结构的分析,检验出使用人工合成材料制作的赝品,从而辅助完成藏品的真伪鉴定。时至今日,作为国内较早对外开展科技鉴定服务的单位,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继续为省内外公检法和文博机构提供检测服务,其科技鉴定应用频率和服务质量依然在国内文物鉴定系统中位居前列。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人员为热释光测试采样


目前收藏界内存在着眼学鉴定和科技检测孰优孰劣的争论,部分收藏爱好者或过分强调科技鉴定,或过分依赖眼学结论,以偏概全,互相攻讦,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文物鉴定中眼学鉴定如同中医里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科技检测如同西医里仪器扫描分析体征数据的诊疗方式,现代医学讲究中西医结合为病人治病,经过实践认证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文物鉴定同样可以结合眼学鉴定和科技检测进行文物鉴定。


在刘站长看来,其实,对于两种鉴定方法谁为主导的这个问题,我们无需太过较真,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二者各有优劣。一方面,科技检测扩展了眼学鉴定的能力范围,让高仿作品原形毕露,但再精密的仪器也存在出现误差的可能;另一方面,在鉴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眼学鉴定对于艺术品的赏析和精细化辨别是科技鉴定所不能及的,但再优秀的专家也可能存在“打眼”的时候。


“科技鉴定为传统眼学鉴定提供了微观角度的实验室数据支撑,是我站科技赋能文物鉴定的创新尝试,传统鉴定为骨,科技鉴定为翼,两者共同发力、互相验证,构建起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业严谨的文物鉴定体系。”刘站长分享。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科技检测人员为热释光检测样品取样



03


助力民间收藏

开展惠民鉴定和人才培养



“盛世古董乱世金”,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文物收藏鉴赏兴趣逐渐提高。我国历史悠久,文物藏品资源丰富,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得以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文物鉴定乱象等衍生问题。


在刘站长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消费者盲目投机、鉴赏水平欠缺及文物交易市场监管不足等不无关系。“‘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由于销售者善于编造故事,以次充好,加上消费者投机心理作祟,缺乏专业知识,难免事后出现经济纠纷。而文物市场鱼龙混杂、监管力量不足,容易出现部分机构或人员假借文物鉴定之名进行诈骗的情况。目前我国文物鉴定工作的难题在于买卖双方文物鉴赏水平不对称,以及文物鉴定人才的供给与文物鉴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为改变这种现状,提升购买者的文物鉴赏水平和加强本地文物鉴定人才的培养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2021年“南粤鉴真公益行”活动现场


2014年,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成为国家文物局指定的全国七家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之一。近年来,鉴定站通过一系列活动,多渠道搭建文物鉴赏学习平台。比如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文物法律知识知多少》系列原创动画短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套路拍”诈骗流程,以及介绍我国现行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规定与标准,相关视频还于鉴定站等候大厅循环播放,提高公众对文物拍卖诈骗的认知;同时,鉴于文物收藏群体的规模壮大与基础鉴定知识缺乏并存,鉴定站于2022年底陆续推出多篇“鉴定宝典”文物鉴定科普小知识科普文章,以真实案例切入,细数鉴定要点,提供专业建议,向公众普及文物鉴定知识。


此外,鉴定站还提供面对面文物鉴定服务,提升现场藏家的文物鉴赏水平,除了长期坚持提供常态化公益鉴定及法律法规咨询服务,还构建起多层次民间收藏文物公益咨询鉴定活动体系,服务全省有文物鉴定需求的藏家朋友。“比如2021年开始,为扭转我站公益鉴定服务辐射范围多限于珠三角区域的现状,我站探索打造‘南粤鉴真公益行’品牌活动,用心用情满足粤东西北民众收藏鉴赏需求。截止到2022年底,已先后于韶关、云浮、梅州、肇庆、河源、阳江、汕头、中山、潮州、湛江、惠州等地举办公益鉴定活动,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响应,活动的预约名额更是场场约满。”刘站长说道。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为群众鉴定陶瓷器


鉴定站承担着多项文物鉴定审核职能,做好的关键在于练就鉴定真本领,但培养一名合格的文物鉴定人才并非易事,首先第一道门槛就是需要通过国家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的内部考核。为保证通过考核的人员都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项考试难度不低,在全国范围而言,历年通过率始终维持较低水平。据刘站长透露,目前鉴定站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尚未参与新项目考试的青年鉴定从业人员数量增多,亟需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文物鉴定重在眼界和经验,人才培养自然从这方面着手。我站继承先辈探索形成的‘老带新’‘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将新人安排进入具体业务科室,与科室内经验丰富的前辈一同参与相关鉴定审核工作,更邀请本单位退休的鉴定老专家参与工作,联合本单位在职鉴定专家在工作过程中带教,理论知识与实物鉴定在现场进行碰撞,令新人在具体工作中接受指导。同时,还会积极选送人才到全国各地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各类文物鉴定培训班,严格按照国家级标准培养人才。”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业务人员参与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人员文物鉴定培训班


“同时,我站整合利用本单位、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乃至全国文博系统的鉴定人才资源,按照《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加强文物鉴定等急需人才的培养的精神,不定期为广东省内各地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举办各类别文物鉴定培训班,也支持鼓励站内专业人员为地市文博系统专业人员进行专题授课。疫情防控期间,更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文物鉴赏云课堂”,分享文物鉴定知识与经验,加强文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助力各地文博机构为探索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培育鉴定力量。”


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文物认定工作

拨开肆虐三年新冠疫情的阴霾,聊到鉴定站新一年的工作规划,刘站长表示:“新的一年,针对省内各地博物馆的发展目标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博物馆之城’建设加速的新常态,我站会继续全力支持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征集鉴定、定级和认定工作,助力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为应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逐步复苏和线上线下拍卖持续升温的新形势,我站将加强与拍卖企业沟通和联系,集合站内外文物审核精英力量,高效快捷提供文物拍卖标的审核服务。面对人民群众对于文物鉴赏需求逐渐增强的新要求,我站会持续开展包括周二民间收藏文物咨询鉴定、“博古鉴真”“南粤鉴真公益行”等公益惠民鉴定活动,提供面对面的文物鉴定交流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同时保持普法和文物鉴定知识宣传力度。”




编辑|余一

校对 | 嘉琪

图片|广东省文物鉴定站提供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往期精选

·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