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故宫馆藏清雍正瓷器精品欣赏(一)

  • 元青花收藏文化苑
  • 2023年1月28日11时

粉青釉七孔花插


粉青釉七孔花插 底部


粉青釉七孔花插,清雍正,高11.5cm,小瓶口径2.5cm,足径14.8cm。
  花插由一托盆上置7个小撇口瓶组成,瓶垂腹,底粘于托盆上,托盆圆口,直壁,圈足,足内有青花3行6字“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外壁饰有两周弦纹,并凸起8条曲线纹。
  清代青釉器的烧造肇始于康熙,盛于雍正、乾隆时期,根据釉色深浅的不同又分为豆青、冬青、粉青3种釉色。其中以粉青釉色最为雅致美观。该器工艺复杂,技艺精湛,装饰在器身的8条曲线,给原本单一的粉青釉色增添了一种节奏与韵律的美感。小瓶瓶口虽有残缺,但不失为一件精美之作,极具艺术和观赏价值。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 底部


紫红地白梅珐琅彩小盅,清雍正,高3.5cm,口径7.3cm,足径2.9cm。
  盅口微撇,深腹,浅圈足,足内青花双方栏内署“雍正年制”4字楷书款。通体紫红色地上用珐琅彩绘白色梅花,黑色树干。器物小巧,色彩对比鲜明,绘画技艺高超,为雍正珐琅彩中的精品,我院仅有1对。
  珐琅彩是一种模仿铜胎画珐琅而烧制的一种瓷器彩饰,自康熙末年创制成功以来,一直为帝后所珍爱。雍正时期珐琅彩工艺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与雍正皇帝亲自干预珐琅彩器的制作密切相关。雍正皇帝对珐琅彩器的胎体、原料、图案、绘工、釉色要求非常严格,使此时期珐琅彩器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故宫藏《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胎陈设档》中罗列了从康熙至乾隆朝宫廷收藏的珐琅器共408件,其中雍正朝珐琅彩器有201件,档案记载珐琅彩器中绘有红地白梅花图案的器物有宫碗、四寸碟、三寸碟、盅4个品种,共14件,由此可见,雍正帝喜爱此图案。珐琅彩器绝大部分收藏于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只有一小部分收藏。现台北故宫中可见到档案中记载的红地白梅花图案的碗、碟,未曾见小盅。故宫资料中发现的这对小盅,与档案第67条记载的“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盅”品名、款识完全一致,小盅虽有残破,但却解决了二百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意义重大。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底部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清雍正, 高9cm,口径7cm,足径5.9cm。清宫旧藏。
  杯撇口,深腹,空心高圈足。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并有描金纹饰。腹部为二龙戏珠纹,足面为海水波浪纹。通体纹饰用金彩单线描绘,纹饰清晰,画面疏朗,典雅古朴。足内施白釉。足内沿顺时针方向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我国瓷器中之金彩装饰始于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云:“描金始于宋,湖田窑有素瓷描金一种。”《吴越备史》亦记载:“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九月十一日,王进朝谢于崇德殿,复上金装定器”。表明宋代湖田窑、定窑已出现了以金彩装饰的瓷器。
  清代瓷器的金彩装饰技术有很大进步,应用亦更加广泛,品种有洒蓝地描金、乌金釉描金、铜红釉描金、矾红彩描金、五彩加金等。法国传教士殷宏绪曾记录了景德镇瓷厂金彩的制作过程: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沉淀,直到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分,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适量铅粉,金子与铅粉的配比为30:3。在瓷器上上金的方法同上彩的方法一样。用此调好的金彩料绘于瓷器上,入窑经低温烧成。
  黑釉是一种光润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温釉,因釉料主要取自景德镇附近所产的乌金土,故又名“乌金釉” ,以三氧化二铁(Fe2O3)为呈色剂,配合适量的二氧化锰(MnO2)和氧化钴(CoO),生坯挂釉,以高温烧成。康熙、雍正时期盛行。清雍正时景德镇窑督陶官唐英所著《陶成纪事》中提到:“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这件高足杯即“黑地描金”的品种,为当时仿古创新的品种。雍正四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三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持出拱花白洋磁靶杯一件,黑釉金龙洋磁靶杯一件。奉旨:将此靶杯照都盛盘式做西洋栏杆。将靶杯或十二只一盘,或十八只一盘,足子俱要下稳。盘子或做漆的或做棕木的亦可。钦此。于五月初七日做得高丽木栏杆紫枟木都盛盘二件并磁靶杯二件,员外郎海望呈进讫。” 可知此杯为雍正四年(1726年)所制,同时说明清宫对此品种十分重视和欣赏。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另面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 底部


珐琅彩梅花牡丹纹碗,清雍正,高6.9cm,口径14.6cm,足径6cm。
  碗撇口,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珐琅彩描绘梅花两株,枝干苍老虬劲,设色娇艳。树下牡丹花朵怒放。一侧墨彩题“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七言诗句。引首钤闲章“先春”,末尾钤闲章“寿古”、“香清”。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蓝料彩双方栏。
  此碗图案描绘细致入微,设色清雅,令人赏心悦目。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案记载,珐琅彩瓷器的画匠多出自供奉于内廷的如意馆画师,雍正朝有戴恒、邹文玉、唐岱、贺金昆、宋三吉、焦国俞等。正是画工的精湛技艺和非凡的艺术修养,方使珐琅彩瓷器取得如此高超的艺术成就。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 底部


青花夔凤纹双陆尊,清雍正,高18.6cm,口径13.7cm,足径10.3cm。
  尊圆口,长直颈,溜肩,直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体通过留白的装饰技法,颈、腹间绘有青花夔凤纹样。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双陆尊的名称源自器形模仿双陆棋的造型,系用于插花的陈设器。此器青花色泽淡雅细腻,体现了雍正朝的风格,是雍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
  清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制技术高,因而胎胚坚白细润,成型工整,器体轻薄。大器胎体匀称,不显厚重,小器愈加玲珑。因此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此时的青花瓷多采用淡描双钩法,勾出轮廓线,加以重染,画风细腻,构图疏朗,清秀典雅。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 底部


青花枯树栖鸟图梅瓶,清雍正,高21.2cm,口径3.4cm,底径7.9cm。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腹以下内敛,近底处外撇,玉璧形底。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通景绘枯树栖鸟图,栖落在冬日枯树上的山雀两两相对,野趣十足,别有情致。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书“雍正年制” 双行四字款。
  此瓶图案疏朗大方,画意生动自然。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盘心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 底部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清雍正,高8.4cm,口径50.6cm,足径28.1cm。
  盘撇口,弧壁,圈足。内底彩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结有9枚桃实,6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枝旁飞舞数只红蝙蝠。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红色的桃实,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枝叶,画面喜庆吉祥。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此种画法起源于清康熙时期,一直影响及道光时期,亦见有“过墙龙”、“过墙凤”等。晚清以后这种画法不多见。

(本文摘自人民瓷坛)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多热度文章:

民藏成化天字罐,惊艳于世

成化甜白釉薄胎暗刻龙凤纹杯

洒蓝釉留白堆塑龙纹大扁壶,元代还是明代?

分享:那些自己归纳制作的瓷器知识图文卡片(干货多图)

汝窑熟坑与生坑

这十种宋代瓷器,只要收藏了一种真品你就是成功藏家了!

元明清的釉里红

龙泉窑的黑马——黑胎龙泉

宋官窑的11个特征

超估价20倍,3000万成交!宋代酒壶破记录!

北京故宫藏青花梅瓶赏析(高清)

苏州博物馆藏︱永乐青花葡萄纹盘高清细节图

历代哥窑特征及鉴定要点(最全资料)

天价汝窑大集合!2022拍卖TOP10

历年拍卖成交宣德青花瓷400余件(高清)

故宫博物馆藏 元青花满池娇大盘

大明成化官窑素三彩鸭形香熏,惊现北京

历年拍卖成交永乐青花瓷500余件(高清)

关于气泡在古瓷鉴定中的作用

北京保利2022秋拍 十面观止 诸家藏重要明清陶瓷

河南新出土汝窑

阿曼苏丹国家博物馆藏 |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叶英挺:关于龙泉窑黑胎问题

南宋瓷器

大英博物馆藏 中国官窑哥窑(高清)

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