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两宋时期:越窑瓷器特征与鉴定

  • 元青花收藏文化苑
  • 2023年1月02日10时

青瓷除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外,最重要的就是浙江余姚的越窑、浙江龙泉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从历史上看,越窑为先,本文就谈谈越窑瓷器的特征与鉴定。



唐代越窑秘色瓷花口盘-陕西法门寺藏



三国东吴四围龙纹洗-浙江馆藏


青瓷是最古老的瓷种,早在商周时期的越地(浙江)就有烧造青釉半瓷化的原始青瓷。早期青瓷一直由浙江余姚、上虞以及婺州等地越窑青瓷为主导。越窑,以余姚上林湖区为中心,在经历两晋时期的第一次大发展后,越窑的影响几乎覆盖浙江全省甚至波及周边地区。杨万里先生说过:“因为有了越窑,有了龙泉窑,才有南宋官窑”。《茶经》在谈论茶具时有云:“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可见越窑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地位。


北宋越窑划花对蝶纹盘-浙江馆藏



北宋越窑划花对蝶纹盘-浙江馆藏


窑址

越窑产区主要集中于浙江余姚、上虞一带,唐时隶属于越州而得名。主要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早期少量烧有黑釉瓷。如著名的德清黑瓷。


器型

越窑的器型品种十分丰富,有各种日用瓷、陈设瓷、祭祀瓷和殉葬用的冥器。


釉色

早期越窑釉色为淡青(蛋清)色和灰青,主要为唐代以前。唐代多黄釉,后逐渐减少,晚唐时出现了“秘色”。北宋多青釉,少量釉色略微偏青灰色也有部分为青黄色。越瓷釉水清亮,釉层透明,光泽度好。


文饰

早期越窑不太注重花纹装饰,多雕、镂空和堆塑为主,少量采用简单的纹饰做局部装饰,如西晋时期的动物造型器、罐、盂类和一些殉葬用冥器,大量作堆塑设计。唐代多采用素面,加刻瓜楞的手法表现器物的线条美,同时部分器物局部也使用花纹装饰,少量陈设器在釉下加绘褐彩,如“连座兽足香熏”。五代逐渐使用刻花、划花、雕花、印花等技法做大面积花纹装饰,如五代时期的“蟠龙罂”龙纹占据罐体全身,采用雕、刻、划等多种装饰技法相结合。


胎质

越窑胎体多数偏厚重,质地坚致,胎色多为青灰色和灰白色。早期由于炼泥工艺还不成熟,胎泥中含有沙砾,烧成后凸于器表,造成不光洁,有气孔和分层现象。到唐代中期,炼泥工艺的改进完善,这一现象才得到了改善。


北宋越窑龙纹标本


北宋越窑云鹤瘟标本


北宋越窑划花托盘标本



北宋越窑刻花蕉叶纹标本


宋代是越窑的鼎盛时期也是越窑的衰落时期


北宋早期越窑工艺和风格,基本上是继承了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特征。北宋比五代时更注重纹饰饰的装饰效果,这期以纤细的划花装饰为主要特点,胎泥淘炼更精细,胎体烧成后也更为坚密,釉层厚而透明光泽度更好,釉色以青灰色居多,也有青黄,青绿等釉色。器物的装饰以纤细的划花为主或伴有少量的刻花。纹饰图案十分丰富,也十分流行对称图案,如对双凤、对双蝶、对双鹦鹉、对称的花卉等等,其它还有如云鹤、鸳鸯戏荷、龟心荷叶等等。北宋早期越窑是一个纹饰装饰艺术成就的高峰时期,一改唐代注重整体造型线条美的审美风格,在注重造型的同时,运用各种装饰技法大量在器物表面进行纹饰装饰。这一风气有如春风般,由南至北迅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制瓷业,北方定窑、耀州窑、临汝窑等窑口都受到影响,南方诸窑更是受其影响甚大,比如龙泉,同一时代的龙泉瓷几乎就是越窑的翻版。


北宋越窑划花碗-浙江私人收藏


图片中这件执壶是北宋初期越窑的制品。在造型上基本继承了之前五代时期的造型特点,不同点在于,流较五代时期有所加长,执把的设计更趋于流线型,底足和五代时期比较有明显加高,且外撇程度更大。五代继承晚唐时期造型风格执壶很少设计盖子或盖子一般为斗笠型钮盖,造型单一,到北宋开始在执壶上大量出现出各种造型盖子,且盖体明显增高,多为套盖,有部分盖钮做动物造型设计。这样的改变和器物用途以及使用方式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宋人饮茶为冲茶,冲茶时也称为“注”,所以壶也叫“注子”。1981年北京辽(公元995年)韩佚墓中出土一把执壶,在造型十分接近。


北宋越窑执壶-浙江馆藏


这件藏品的造型是否非常奇特,是否又陌生又熟悉呢,没错这就是北宋初期越窑生产的“药罐”。不过到底用途如何有两种主流观点,一为煎茶所用、一为煎人参所用,个人更倾向于是煎茶时使用。该造型最早流行于晚唐时期,到北宋中期基本不见,这时期中国饮茶文化从“煎茶”改变为“冲茶”这也从侧面验证其应实为“茶釜”。唐代时此类壶都带有“流”,造型不一样,五代后逐渐发展为无“流”。从文饰上看也基本保持五代时期流行的双层莲瓣纹只是在表现上有所加强,特别是盖钮“叶梗”的设计更体现出宋人的情趣。釉水较五代时更加透亮。




北宋越窑带釜壶-浙江馆藏


北宋中期越窑在早期的繁荣下,制作工艺停滞不前,并有衰退的迹象。划花装饰继续流行,同时大量出现以刻花装饰为主的器物,这也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器物的造型、釉色、及烧造工艺上基本与前期接近,但整体的精细程度上已稍有逊色。


北宋越窑盖盒-浙江馆藏



北宋越窑盖盒-浙江馆藏


这两只不同形制的盖盒虽然造型接近,同为北宋中期制品,显然第一只要比第二只更为优秀,釉水青翠釉面平整,年代上也早于第二只基本保持了早期的水准。第二只釉色青黄,正面采用刻花手法进行装饰,但是釉面整体不如前者平整,造型也不如前者规矩,这也正是越窑逐步衰落的表现。

北宋晚期是越窑的衰落期。这一时期,越窑产区大大缩小,在中心窑场外的窑口已经寥寥无几,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急剧下降。胎质烧结后常常小气孔;釉色也比早期灰暗,多数已无光泽感;刻划出的文饰趋于草率;釉面不光洁;器物制作粗糙。品种上仅剩下一些日用瓷品,以高圈足碗为多。

此件执壶与早期相比真是相去甚远,从釉水、造型、文饰的装饰效果、烧造的水平以及艺术性和早期都相差甚大,可见北宋晚期越窑自早期失去了朝廷“贡瓷”的地位后,加之自身资源的消耗以及其它诸窑的兴起繁盛,越窑在北宋晚期正迅速的衰败。



北宋刻花执壶-浙江馆藏


该盖罐和执壶在时间上基本相同。从造型特点、装饰程度和烧造水平看都为典型北宋晚期制品,特别是其加高的圈足,更是北宋晚期越窑制品的一大特征。釉水灰暗而稀薄,光泽黯淡,已经失去了往日“夺得千峰翠色来”那样的清秀之美,完全落为以使用为目的日用品。


北宋越窑盖罐-浙江馆藏


越窑瓷器鉴定

近年随着对越窑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收藏活动的兴起价值正迅速攀高,这也促使仿品越来越多。越药仿制水平普遍并不高,只是广大收藏者认识不深,对其特点掌握不透,才导致让做伪者有机可乘。

之前已经看过不少越窑的精品后,相信大家对越窑已经有所认识,下面我们通过“修足、釉、纹饰、工艺“四个方面来加深了解。


北宋越窑标本-纹饰



北宋越窑标本-釉水


北宋越窑标本-修足


北宋越窑标本-底


装烧工艺特征

越窑在五代、北宋早期器物基本上都是采用全满釉裹足,底部支烧的工艺,足是不露胎的,所以鉴定越窑胎反而较其它几点特点次之。首先我们来说烧造工艺。



相信看过这图,大家应该明白,越窑所采用的烧造方式了,没错垫烧。当然不同时期方式自然有所不同,这也成为判断一件器物所属年代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我列举,越窑不同时期的垫烧方式。


唐代

唐代是越窑工艺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这时期出现了匣钵,虽然没有大量采用,但是。匣钵的出现也表明了越窑从这时候开始有了烧造高质量的高档瓷器的可能和需求。瓷坯装入匣钵内烧造可以很好的避免柴薪燃烧时烟尘对釉质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时期,同时也存在着多种装烧方式。下面我们介绍常见两种。


叠烧法:数个器物通过泥点间隔相互叠压采用明火烧造。以碗为例,在碗心,器底采用6-7个泥点作为间隔防止烧成后相互粘合,泥点都是随手捻来,形状不规则的坯泥,泥点烧成后一般遗留痕迹都比较明显。



匣钵装烧法:这种方法一种应用在比较高档的瓷器上,单独一件器物装匣烧造。在装烧时,仅足尖采用泥点与匣钵隔离烧制,烧成后在足尖部留下垫烧痕迹。



五代-北宋初


五代时匣钵的大量采用,促进了越窑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因为市场的要求所决定的。这一时期明火叠压烧法基本不见,几乎都采用匣钵装烧。底部的垫烧位置,由圈足移到了外底内部,垫烧物依然采用泥点,泥质里特意加入了石英沙以防止在较高的温度下器物与匣钵粘连,烧成后遗留较多,刮之容易脱落。


北宋


经过五代、北宋初对匣钵的大量运用和改进,北宋的匣钵出现多种形式以满足需要,器物的装烧也再次发生了改变。由于在器物表面大量使用纹饰装饰,为避免对纹饰的破坏,均采用单件装烧法。垫烧物也不再使用泥点,而采用垫圈支烧。在装烧时,先在器物外底内贴上数条细长的泥条,再放到位于匣钵中心的垫圈之上,再进行装窑烧制。由于泥料中搀杂了石英沙烧成后轻敲后使垫圈和器底分离。



器足

北宋早期开始的,这一装烧方式,直到越窑晚期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改变。与烧造方式改变相对的是器物的足型。器物足型,某种程度是要配合装烧方式来进行调整的,根据上面所讲的装烧方式的变化,越窑对器物足的处理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唐代、五代-北宋初以及北宋。每个时代足的处理都不一样,很多仿品都忽略这一点,一眼既新耳。


唐代

唐代越窑,对大多器物要求不是太高,所以大宗器物采用的叠压法烧造以提高产量。叠压法,垫烧位置在器物的足部,为了方便烧成后清除垫烧物,在足的处理上就要让底足有足够坚硬度来承受分离叠压状态时所承受敲击力,避免废品率增加,所以唐代越要的器足普遍都比较后代要宽,甚至出现“玉壁底”这样的“假圈足”,同时很多器物也采用平底的处理以方便烧成后垫烧物的清除。



五代-北宋初


这一时期由于底部的垫烧位置由圈足移到了外底内部,从而相对的器物的底足也需要做相对的改进。这一时期为配合垫烧方式的改变,越窑器物的底足由此时逐渐加高变窄并向外形成外撇足过度,北宋早期为甚。


北宋


五代开始,底足的变化到了北宋初期以后基本上形成了稳定的形制,只是到晚期稍有所变化,但也基本保持一致的形制。这一时期器物圈足高,且向外撇,配合整体的造型形成了优美的线条。为了配合使用垫圈支烧,圈足比五代-北宋初年有很大程度的加高,底足外撇也是为了配合垫圈的使用做出的改变,这一改变是彻底的,就连盖盒这样一直是平底的器型在这一时期也出现高且外撇的圈足。




釉色

越窑瓷釉的化学成分历代都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可随之烧成工艺的不断改进,历代对瓷器釉色审美的变化,瓷釉的颜色也发生变化,瓷釉的光泽度也随之出现变化。


根据窑址发掘和有纪年的出土器来看,唐代越窑早期釉色有青灰色、青黄色,以及淡青色;经过中期的发展到唐代后期以翠青色“千峰翠色”的秘色瓷为最高追求。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听得松风并涧水,急呼缥色绿瓷杯”。这些诗句都说明当时越瓷是以一种青翠的绿色为最。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越窑这种翠绿色釉的“秘色瓷”烧造时间为唐代禧宗时期至北宋初期。唐末-五代时期在江南吴越地区建国的吴越国为逢迎中原朝廷大量进贡“越器”,很大程度上强速越窑的发展。至北宋灭吴越国后,“秘色瓷”失去了其作为“贡瓷”的地位,也因为北宋朝廷对其它窑口瓷器的重视和偏好,而放弃越窑,直接导致其衰落,虽然北宋朝廷停了越窑的“贡瓷”,但是仕族阶层对“秘色瓷”的喜好和追捧,很大程度上在维系着越窑再向前一步,所以北宋早期的越窑依然一片青翠之色,这些瓷器釉层比前朝更厚,在色泽青翠的同时光泽度也更亮,在纤细而丰富文饰衬托下器物更有艺术性。到北宋晚期这样的盛况才随着社会风气的改变而逝去往日的辉煌。


唐代早期淡青釉四系罂-浙江馆藏



唐代晚期青秘色瓷碗-法门寺藏



五代-北宋早期双凤盖盒-浙江馆藏



五代越窑执壶-浙江馆藏


北宋越窑青黄釉刻花盖盒-美国弗利尔和沙可乐美术馆藏


北宋越窑灰青釉刻花盖盒-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


北宋越窑青釉标本


北宋越窑青绿釉标本


纹饰

越窑文饰丰富多彩,运用技法多样。主要技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镂雕等。文饰千变万化,题材新颖,构图精美,主要纹样有植物、动物、昆虫、人物、几何纹等千姿百态,各时期流行纹样有所变化,采用的主流技法也不相同。下面根据图片来大概了解一下各时期常见的一些纹饰和技法,鉴定能很好的掌握时代特征。


唐代刻花纹样



唐代划花纹样


五代由于时间较短。且当时越窑以造型和釉色取胜,所以文饰装饰并不常见,唯以在器物外壁刻出多层莲瓣纹最多。



五代刻花莲瓣纹标本


北宋代刻花纹样


北宋早期划花纹样


北宋晚期划花纹样



北宋划花龙纹标本


北宋划花鹦鹉纹标本


北宋刻花摩羯纹标本



北宋刻花花卉纹标本


北宋刻花莲蓬纹标本



北宋刻花加划花纹标本


北宋越窑刻花梅瓶标本


越窑除刻花、和划花外,镂雕和印花也十分流行。


北宋越窑印花盖盒-浙江馆藏


北宋越窑镂雕标本


虽然多数仿制品在造型、釉色、装饰手法及花纹与真品相差甚远,在经过学习后可以较容易的分辨真伪,但也有少量精细的高仿之作,作为一般初学者很难明晰辨别。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越窑,由唐代转型后在北宋出现的这一鼎盛时期的作品能有基本上的认识,在以后的收藏活动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多热度文章:


民藏成化天字罐,惊艳于世

成化甜白釉薄胎暗刻龙凤纹杯

洒蓝釉留白堆塑龙纹大扁壶,元代还是明代?

叶英挺:关于龙泉窑黑胎问题

南宋瓷器

大英博物馆藏 中国官窑哥窑(高清)

元青花大盘的边缘积釉,你注意了吗?

景德镇考古所 标本#成化

元代极富盛名的高档瓷器

收藏大家的境界,你达到了吗?

大英博物馆藏 中国官窑、哥窑瓷器(高清大图)

巴黎佳士得2022秋拍瓷器成交价

汝窑

景德镇考古研究所 标本#永乐

皇窑博物馆藏 元青花大盘片

香港佳士得 2022秋拍瓷器

皇窑博物馆藏丨元青花大盘片(1)

故宫武英殿陶瓷馆 永乐青花大盘

御窑厂遗址 宣德青花龙纹蟋蟀罐

嘉德拍卖(2022.12.11)

北京保利拍卖 康乾盛世 珍瓷萃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永乐青花折沿洗

台北故宫藏 成化青花杯

元青花的要害 青料 釉面效果(底足高清图)

人民日报:新修文物保护法补哪些短板?

收藏古瓷器必须学习的十大要点

永乐青花折纸花果纹带盖梅瓶

台湾古董专家曾肃良教授 讲解“元末明初青花纹饰风格的演化——从伊斯兰图案到绘画的进程”

公安部国家文物局 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持续至2025年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元青花梅瓶

成化青花蒜头瓶,瓷中珍品

上海博物馆藏 元青花蕉叶花果棱口盘

灭门前深埋,六百年后重见天日的国宝元青花

收藏必看︱元青花胎质老化有两种变化,你知道哪一种?

【收藏必看】出土情况和胎釉老化才是根本

元青花的苏麻离青料 色阶 晕散

注意:这些都不是汝窑,不要被忽悠

明清古瓷底足演变,断代资料(必须收藏)

南京挖出锦衣卫墓,出土了“海之蓝酒瓶”,专家:价值十几亿

成化瓷器大汇聚,难得一见

汝窑真伪的八个方面

元青花大盘的边缘积釉,你注意了吗?

元青花麻仓土高清剖面,错过后悔到天亮

纽约佳士得2022秋拍(2)

古瓷底足 断代

中国第一座陶瓷专题博物馆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品 瓶类

纽约佳士得2022秋拍

哥窑研究资料

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