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放大看《岁华纪胜图》:一个明朝老百姓的年终总结

  • 博物馆丨看展览
  • 2022年12月31日11时
临近年末,又到了打工人抓耳挠腮写年终总结的时刻。

现在的你,是不是正在网上搜寻各类总结模板,大做特做ppt呢?

不妨放慢脚步,跟随我们一起看看四百多年前,一个明朝老百姓做的年终总结吧。

没有ppt的年代,画家吴彬以笔为工具,将一年中的胜景按照月份先后记录下来,让人仿似身临其境。

一 月


每年的元宵节,是不少明人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这不仅是因为上元这天开宵禁,可以撒开了玩,更是因为超长待机的假期。据《万历野获编》记载,上元节从正月十一日放到二十日,整整有十天。

难得的假日狂欢,明人自然积极整活。

首先是必不可少的观灯,从正月初八开始,城中各处便挂起花灯,直到正月十七才落灯。

除了最为常见的红色灯笼,还有大象花灯、荷花灯、鸟形花灯……






再将这巨型灯山往城中央一摆,节日氛围拉满。



最兴奋的还是小孩,和家人一起提着灯笼逛灯市,或许是他们童年里最温暖的回忆之一。



猜灯谜也少不了,瞧这小朋友,站在凳子上也要猜。



街头乐队、太平鼓一就位,就是大明版《乐队的冬天》。




二月


到了二月,万物从冰雪中复苏,又是一派春暖花开的好风光。



须得打马游船,方不辜负了这盎然的春色。



爱宅家的,插花、对弈,风雅无边。





爱运动的,秋千、骑射,任君选择。





当然,也少不了电视剧里纨绔子弟玩物丧志的标配——斗鸡。

瞧瞧这两人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可能离大打出手、挨家法、关禁闭的流程不远了。



三月


在明代的经济生活中,丝绸的地位尤为重要,而丝绸的重要原料,正是蚕丝。

在江南地区,种植桑树、养蚕已经颇具规模,变为商品化的生产。

每逢三月,恰是蚕桑之时,从蜀地发扬的旧俗“蚕市”也在江南落地生根,一场以促进农桑为中心的物资交易会便开始了。

每当太阳升起,桑叶上的露珠被蒸干后,养蚕人便开始采摘桑叶了,这时候的桑叶是最好的。



采得桑叶,又需在其中挑选色泽黄中带绿、老嫩适宜的良桑,切成碎片,方便蚕宝宝进食。







若有多余的,便拿去市场上交易,换取一些耕作的工具。





这边养蚕、结茧、煮茧、剥茧、丝织,已有了一套纯熟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四月


相传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这一天,佛教徒会用各种名香浸水洗佛像,称为浴佛

浴佛原是印度传入的习俗,东汉时仅限于寺院举行,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开。



僧人们站好队列,领头的手上洒水,举行仪式。





明朝民间的做法是平日里一声佛,拈一颗豆,到了四月初八这日,再将一整年拈的豆全都煮成盐水豆赠与他人,名曰“结缘豆”。得到豆的人也要念一声佛拈一颗豆,再将所拈之豆吃掉。

五 月


五月的明朝人,忙着过端午节

五月初五这一天,城中的百姓们都赶着来看龙舟赛。

龙舟上的健儿们士气高涨、气势磅礴,奋力划着船桨,围观的群众有的站在桥上,有的站在岸边,发出阵阵欢呼,好不热闹。







没观赛的百姓,有的忙着买瓜果,有的与猴儿难舍难分。





五月正值蜀葵的花期,大片大片的蜀葵在路边、山间盛开,妆点着明人的端午。

蜀葵因原产于四川而得名,又因为其高可达丈许,花又多为红色,也叫“一丈红”,和华妃处罚夏常在的刑法同名。



除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人们还会在家中各处插上蜀葵花,以示祥瑞之意。





六 月


没有空调的大明,酷暑难耐,消夏自然成为了六月的主题。

人人扇不离手,靠着一点人造的风吹走恼人的闷热。



城中大半人都躲在家中,约上三五好友,聊天、对弈、抚琴、听曲。



有经济实力的人家,只把一桶一桶的冰往屋里运。



冰镇西瓜、冰镇饮料也必须安排。

在这炎热的酷暑,还有比抱着冰西瓜啃更快乐的吗?



盛夏也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池塘的荷花也成了城中一景。



爱花的夫人小姐,早早吩咐了人去湖中央去采长得最好的荷花,放在家中观赏。



更有风雅之人,在湖上坐船避暑,一边赏荷、一边同好友下棋。



七 月


七月半,中元节,从上古时期的祖灵崇拜延伸而来,至明时已经成为成熟的文化传统节日。

中元节以祭祀祖先为核心,讲究的人家会请僧尼念经,举办庄重的祭拜典礼,以追荐亡魂。



一般的人家,也会在家中点蜡、摆像,举行小型的祭祀仪式。





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中曾提到:“又值七月半盂兰会大斋季节。杭州市年例,别人作功果,点放河灯。”

所谓“放河灯”,就是顺着江河,将安装在菏叶或木工板上的灯随水放置,里边点上焟烛和香,引导落水亡灵的仪式。



八 月


吴彬的八月小结,由“玩月”二字概括。

所谓“玩月”,乃是中秋节的节俗,是伴着明月赏游玩乐之意。

唐代的欧阳詹在《玩月》一诗的诗序中写:“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

明月当空,银辉遍地,不若泛一夜扁舟,倒上美酒,“把酒问青天”。



又或登高望远,对月吟诗。



明人陆坤在《走三桥词》中曾写:“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浪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说的就是明代盛行的“走三桥”之风,指中秋之夜出游时,要走过三座桥才能停下来的节俗。



明代还有祭月的习惯,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将“月神”排位放在月亮的方位,放上祭祀用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九 月


时至九月,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

而九日的重阳节又素有登高祈福的习俗,许多诗人都以重阳登高为题材作诗。

例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涣的“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不过似乎与登高有关的诗都有点emo。

但咱们明朝人可不emo,登高赏秋,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爬山露营,围成一圈喝菊花酒,岂不美哉?





十 月


很巧的是,大明的阅兵仪式也安排在十月。



明朝军工业极其发达,神机营五千人的士兵中就装备有霹雳炮一千挺,鸟枪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门,除此之外明军还有鬼头大刀、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装备。



明朝的每位皇帝执政期间,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故而大明对阅兵非常重视,整个仪式上有水军、骑军、陆军,各个庄重肃穆,排好阵法,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迎接检阅。





十 一 月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一月,就从赏雪开始。



明朝高濂《扫雪烹茶玩画》云:“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谓半天河水是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

明人喜欢将枝头的新雪扫下,煮沸沏茶来饮。

什么“围炉煮茶”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煮雪烹茶”才是真风雅。



无论是庭中观雪,还是踏雪寻梅,都让寻常的十一月有了更多的仪式感。





十 二 月



十二月的主旋律是“大傩”

什么是大傩呢?

秦汉时期,民间击鼓驱除疫鬼,称为“逐除”。皇宫内,则集童子百人扮作小鬼,让太监装扮方相十二兽,张大声势以驱除之,称为“大傩”,又叫“逐疫”,通常在腊岁的前一日进行。

明朝将祛疫鬼的风俗延续了下来,小童扮成小鬼的样子,兴奋地对着镜子张牙舞爪。



街上更是热闹,一行人各有各的角色,只是前排抬轿子的这位兄弟,好似有些不服啊?



这位在家里换上了全套装备,估计正准备出门去。



尚且年幼的孩童看着街上的热闹,自然也眼馋,父母只好安慰着,到来年变成大孩子,就可以上街扮作小鬼模样了。



看完了明朝老百姓的年终总结,对你可有启发?

回望过去的2022年,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悠闲吗?
再见,玉环
这部冷门高分纪录片绝了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时隔五十年,龙门石窟再修复!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