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以为迅哥儿只会写写文章吐吐槽?那你可就太天真了!

  • 博物馆丨看展览
  • 2022年12月28日11时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地道艺术(ID:zgmsbartist)


今天的很多人,都有一个这样的理想:


找一份稳定的主业工作,然后在业余做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副业。这种背景下,就有了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有多种身份和多元标签的人群,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按照这种说法,鲁迅先生就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肖像集锦

(摄影羽羽)


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我们就跟“鲁迅”结下不解之缘。以至于很多人离开校园之后,提到鲁迅,马上就会浮现那句顺口溜:


“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


几乎从那时开始,鲁迅就被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这些年来,人们不断从他身上发掘各种宝藏,原来,在文学家的身份之外,现实中的鲁迅就像一个有趣的盲盒: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鲁迅名言海报

(摄影羽羽)


有人说,他是被文学耽误的医生,因为他留学仙台期间,学习过解剖医学,后来才“弃医从文”。


有人说,他是被文学耽误的地质学家,因为他在南京新式学堂里,学过地质专业,很早就写了地质学领域的专业文章。


有人说,他是被文学耽误的脱口秀段子手,从他口中说出的各种格言,甚至生活中的吐槽,时不时就上一回热搜。


但是,在文学之外,鲁迅身上最大的宝藏,很可能是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因为,相比医学、地质、生物等,鲁迅在艺术上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


鲁迅人生中主要活动地分布图

(制图羽羽)


从长度上看,跟艺术有关的启蒙、学习、从业经历,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


从深度上看,他对于艺术,不是玩票的性质,既有艺术品收藏,又有艺术创作,还有对艺术普及的不懈探索。这在那个年代,几乎涵盖了艺术领域的各个环节。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一起来从艺术的维度来重新发现鲁迅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展”入口

(摄影羽羽)


|01 “艺术品收藏家”鲁迅 |


对于今天的很多人来说,收点古董,逛逛古玩城,已经是家常便饭。而早在100多年前,鲁迅的身影,也常常出没于古玩摊前。


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生前累积的收藏品,至少有石刻4217种传统版画5900余件现代版画6000多件。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藏品种类繁多,涉及书法、绘画、碑帖、金石、工艺品、明器、兵器、佛经、瓷器、钱币等等


鲁迅收藏的部分文物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摄影羽羽)



1912年5月,31岁的江南绍兴人鲁迅,成为一名北漂。


这一年的1月,他还在在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任职。4个月后,北洋国民政府在北京成立,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经好友许寿裳推荐,鲁迅成为当时的教育部佥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司长或司长助理。


在北京(期间曾改名北平工作期间,到古玩市场淘宝,就成了鲁迅最重要的爱好。


琉璃厂、报国寺这两处古玩市场,距离鲁迅的住所和供职的教育部都很近。后人根据鲁迅日记统计,鲁迅在北京生活的14年里,逛古玩市场570多次,其中到琉璃厂去过480多次,光1916年就去了80次。


旧时琉璃厂的古玩市场

(图20世纪上半叶老照片)


哪怕是过年过节,鲁迅都要外出逛古玩摊,这些内容几乎都写进了日记。比如,1913年2月6日大年初一:“午后散部往琉璃厂,诸店悉闭,仅有玩具摊不少,买数事而归。”那一年,从大年初一到初四,鲁迅天天泡在古玩市场。


长期的实战,加上深厚的文化素养,鲁迅对古代艺术品有了相当高的鉴赏能力。比如,有一件来自晋代古砖上的“龙凤”拓片,鲁迅通过研究考证出,这两个字是手工雕刻,而不是模印制作。


鲁迅收藏的部分碑刻、石雕拓片

(摄影羽羽)


除了古代文物,鲁迅也热衷收集同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这些收藏大多是来自艺术家的赠品,以及他们为鲁迅创作的肖像。


藏品也不限于国内。北京鲁迅博物馆内展出的众多现代版画作品,多数来自海外艺术家。这说明,鲁迅的收藏已经具有国际视野。


还有,鲁迅十分重视各地的民间美术,像剪纸、木板年画、风俗画,也是他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收藏的传统木板年画

(摄影羽羽)


回顾鲁迅的收藏史,我们发现:鲁迅逛古玩摊的时间,集中他在北京任职期间,也就是电视剧《觉醒年代》所处的那个时代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鲁迅担任教育部佥事期间,主管社会教育和文化艺术,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美术馆及美术展览会、文艺、音乐、演剧、文物普查等工作。


鲁迅收藏的汉代古砖拓片

(摄影羽羽)


这么一来你会发现:鲁迅的收藏,并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为了把玩在那个动荡的乱世,他不遗余力地收藏,既是日常工作的延伸和组成部分,也是为了抢救传承文化遗产,并为后世所用。


后来,鲁迅的大部分收藏,捐给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机构。

担任教育部佥事时期的鲁迅

(图电视剧《觉醒年代》)



|02 “艺术创作家”鲁迅|


在艺术领域的探索上,鲁迅没有停留在收藏阶段。在最核心的艺术创作方面,他也积极地置身其中。


每个人的童年里,或许都有一颗艺术的种子,鲁迅也不例外。比如,回忆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就提到,鲁迅一直对《山海经》里的绘图念念不忘。


周作人回忆,鲁迅小的时候常在院子的矮墙上画尖嘴鸡爪的雷公。这情形,估计跟今天在墙上涂鸦的熊孩子差不多。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的上司蔡元培也说过:“鲁迅先生对于图画是很有兴会的。”


《山海经》插图和鲁迅雕刻“早”拓片

(摄影羽羽)


鲁迅对于美术的涉猎,不只是狭义的“画画”


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的鲁迅生前创作,既包括传统中国美术的所有门类,如国画、书法、篆刻,也包括当时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平面设计、版画、创意线描。


少年时代的熏陶和传统教育,让鲁迅早早地学了一手好字,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毛笔行楷,都写得游刃有余。鲁迅那些留存至今的书法,有鲜明的辨识度,甚至有人称之为“鲁体”



鲁迅书法

内容是《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摄影羽羽)


相比写字,鲁迅在篆刻方面花费的心思更重。在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王锡荣看来,鲁迅最早的篆刻创作,可以追溯到“三味书屋”书桌上的“早”。


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后来鲁迅还刻过一枚白文草书的“迅”字印。


鲁迅篆刻作品

“戎马书生”“迅”

(摄影羽羽)


今天,鲁迅经常“出圈”的,是他在设计和版画领域的作品。


在设计方面,为外界所熟知的是这两件代表作:独立设计的北大校徽和参与设计的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


鲁迅设计代表作

北大校徽和十二章国徽

(摄影羽羽)



除此之外,他的大部分设计作品是书籍装帧和书中插图。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鲁迅给半个多世纪到一百年前的书籍所做的设计,也非常前卫。他一生设计了60多个书籍封面,个个典雅蕴藉。


其中,《呐喊》和《引玉集》堪称经典之作。因为设计领域的成就,鲁迅被出版界视为中国第一代书刊设计人、中国现代书刊装帧设计的先驱。


鲁迅设计代表作

《呐喊》和《引玉集》封面

(摄影羽羽)


到这里,鲁迅取得的成就,足以在美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重头戏还在后边,那就是他在版画领域的成就。


中国传统版画的雏形,可追溯到汉代。仅从形式来说,《阿长与<山海经>》里提到的绣像绘画就是木刻版画。鲁迅收藏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点石斋画报》,以及很多木板年画等,其实都属于“版画”范畴。


但说到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我国的兴起大约只有90多年历史,鲁迅就是它的主要推动者。离开北京后,鲁迅曾短暂地在厦门、广州生活,1927年10月开始定居上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鲁迅肖像版画

(图曹白 作)


上海的近10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


他给翻译图书设计封面,用木刻版画;编辑图书、报刊做插图,用木刻版画;他到上海后,大量收集版画原作,组织版画研习社、开展各种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


熟悉版画的人一定知道,20世纪30年代,有一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它在中国版画发展史上是一次里程碑,而这场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就是鲁迅先生。直到去世前11天,鲁迅还来到了“全国木刻版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的现场,跟年轻的艺术家座谈。


鲁迅在木刻展览会现场与青年座谈

(摄影羽羽,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厅)


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接下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的大潮。因为这种贡献,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03 “艺术评论家”鲁迅|


单看鲁迅的艺术收藏和艺术创作,足以让人赞叹不已。但是,这还不算完。


他不仅翻译整理外国的艺术理论,供国内从业者参考学习,而且还积极撰写美术论文,对各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有独到的解读。


鲁迅绘《曹娥投江》图

(摄影羽羽,摄于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厅)


首先,他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比如他将中国古代美术做了这样的分类——上古绘画、汉石画像、唐代绘画 、元代山水画、明代小说绣像、六朝及唐代的陶俑、敦煌木刻佛像、民间年画等;


其次,鲁迅专门论述过美术中的线条。比如,他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提出,“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 线画的空实和明快......”


鲁迅藏《十竹斋画谱》之一

(图 鲁迅收藏,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



最后,鲁迅对很多作品、艺术家等进行过许多个案研究。对于《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 《十六罗汉图》 《耕织图》 《梅花万里图》 《芥子园画谱》 《吴有如墨宝》 《北平笺谱》等历代艺术品,他都有过研究,尤其是对《北平笺谱》中的木刻极为推崇。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鲁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通人。”他离世之后,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一张厚重的,以“鲁迅”为名的文化景观地图。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留给我们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制图花花)



|04 “美术教育家”鲁迅|


除了从事艺术收藏、创作、评论,鲁迅也是我国美育的最早倡导人之一。


前文提到的,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版画运动,鲁迅支持和指导社团,本身就带有向社会公众普及美术的性质。


还有,我们别忘了:在去上海之前,鲁迅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北大任教期间,鲁迅曾经开过一门课叫《美术略论》


鲁迅翻译作品《艺术论》

(摄影羽羽)


开这门课时候,鲁迅就发表了许多关于“美育”的认知,比如“美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进步的美术家——这是我对于中国美术界的要求”等等。


以上,地道君跟你分享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艺术领域的种种造诣:不同于一般人将艺术当成兴趣或玩票。终其一生,先生都在从事艺术收藏、创作、研究、普及。


鲁迅收藏瓦当拓片

(图鲁迅藏,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


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奇怪:


从求学到工作,鲁迅先后到过南京、北京、厦门、广州、上海。每一段经历中,都从事艺术工作。在鲁迅的生涯中,艺术的戏份特别重,但为什么在大多人的认知里,他并不是一位艺术家或美术家呢?


在这里,地道君要给你澄清一个误会。很多人知道,“弃医从文”是鲁迅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而这里的“文”,一直被理解为“文学创作”。


鲁迅线描古代人物图

(图鲁迅作,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


但是,我们仔细看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的讲述,就会发现这个解释,其实是片面的。


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


看完这段文字,我们至少获得两点跟过去不一样的认知。


第一,他弃医之后所从的“文”是“文学和美术”。也就是说,鲁迅立志要做的“文”,本来就包括艺术或美术。理解了这一点,你才会明白:艺术,从来就不是鲁迅的“副业”。那他后来的实践中,不遗余力地推动美术事业的发展,也就顺理成章了。

鲁迅引进的海外美术著作

(图北京鲁迅博物馆)


第二,为了改变国人的精神,“美术”甚至是要先于“文学”的。注意,让鲁迅做出重大决定的直接原因,是他在“画片上”看到了“麻木的神情”。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更加理解,为什么鲁迅要把“木刻版画”作为启迪大众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现:“文艺”中的“文”和“艺”,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领域,它们更像是一个领域的两张面孔、两个维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两面”。

鲁迅设计作品

《歌谣纪念增刊》

(图鲁迅 设计)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炳月研究员,对鲁迅笔下的“美术”进行过深入研究后发现,那时候的“美术”“美育”是一种大美术,不仅包括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而且纳入了文学创作。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文章为美术之一”。如果用今天熟悉的词语来解释,鲁迅笔下的“美术”,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文艺”


之所以说这些,地道君并不是为了讨论这几个概念,而是想通过这件事,强调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优秀传统——文和艺,不分家。


鲁迅绘画作品

《如松之盛》

(图鲁迅作)


我们回头再看鲁迅在美术领域的经典代表作:他为北大设计校徽,为自己的作品《呐喊》设计封面,把木刻版画用于著作插图,都是在践行这一理念。设计与文学、美育,是融为一体的。


过去很长时间里,已经有很多人关注鲁迅与艺术的关系,比如,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鲁迅,一个被文学耽误的艺术家》《鲁迅,一个被文学耽误的设计师》《作为艺术家的鲁迅,你还认识吗》


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做设计、做版画,是鲁迅从事文学之外的“副产品”。

鲁迅收藏油画作品

《馒头店门前》

(图司徒乔 作)


但是,看完这些,你的认知可能已经改变:艺术或者美术,从来就不是鲁迅的副业,而是自始至终跟他的文学创作相辅相成。文学和美术,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主次的关系。


所谓的鲁迅“从文”,从的是“文学+艺术”。


手绘人体解剖图

绘于仙台留学期间

(图鲁迅 作)


在当时的背景下,鲁迅所说的美术,是包括文学和狭义美术在内的文艺创作。这种打破壁垒的大美术或大文艺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仍然发人深思。


最后,让我们用一张长图,向“艺术家”鲁迅致敬!


鲁迅先生的艺术人生

仿佛一条跨越55年的路

(制图孙毅博)


| 本期艺术地图 |

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生平展”


文案丨粽子 羽羽
责任编辑| 羽羽 粽子
图片编辑丨羽羽
封图|孙毅博
地图 |花花 羽羽
版式设计|鹊华秋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悠闲吗?
再见,玉环
这部冷门高分纪录片绝了
鉴定一下古代热门食物雅称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这高级感我慕了!
时隔五十年,龙门石窟再修复!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