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台北故宫陶瓷艺术(金、元朝)

  • 高古瓷
  • 2021年11月20日09时

瓷器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一种美术工艺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崇高的地位,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陶器中的釉陶是发展瓷器的基础。我国最早的有釉陶器是三千年殷商人发明的,其后周、秦、汉、六朝以迄隋唐,制作日精,终于发展出了驰誉世界的宋代瓷器。
宋太祖于公元九六○年结束了将近一世纪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自定都开封后,百业复兴,文化昌盛,而中国的制瓷工业一逐渐获得最高的发展,例如北方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南方的官窑、龙泉窑、建阳窑、景德镇窑等都各有特色,属于官方的瓷器,反映了当时理性的、内省的精神文明,而民间的制品,则发挥了率真的、朴实的情趣,这种种的情趣不仅达到了单色釉的极致,也开创了后世釉下装饰及釉上彩绘的先锋。
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后,中国的艺术一反宋代内敛的哲学性,而变为外扬的国际性,旧有的名窑除钧窑、磁州窑、龙泉窑仍在继续制作外、江西景德镇则一跃而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以氧化钴绘制的青花器更为瓷器制作了新纪元。
明朝出年,又于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大量生产御用器,例如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以及各种单色釉等器物,都是品质优美,久负盛誉的名瓷。
清代官窑瓷器,本院现藏有万件以上,自康熙以至宣统,各朝皆有,惟精美之器,则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朝的宝石红、青花、五彩、雍正朝的仿汝、仿官、粉彩,乾隆朝的粉彩、斗彩、玲珑的透雕,以及三朝最精美的特产品-珐琅彩瓷,皆非后世所能仿做,可说是此类工艺美术登峰造极的杰作。

金——元朝

重点推荐:

龙泉窑青瓷褐斑三足花囊(元朝)
磁州窑翠蓝釉黑花洗(元)
哥窑青瓷鱼耳炉(元)
枢府款 卵白釉印花番莲碗(元)

定窑印花犀牛望月纹盘
【金朝】
公元纪年:1101~1300AD
文物尺寸:最高:2.7cm 口径:14.4cm 底径:9.1cm
窑型:定窑
釉色:白釉

钧窑天蓝紫斑圆盘
【金朝】
公元纪年:1115~1368AD
文物描述:侈口,折沿,周壁极浅,平底,浅圈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色泛青,釉面挥洒自如的紫红色斑纹,颇具画意。釉层均匀,釉表开细纹片,底缘极口部沿边皆呈米黄色。全器满釉支烧,外底留有圆点状支痕三枚,底心划一圆圈。
文物尺寸:底径:12.2cm 最高:2.9cm 口径:18.8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定窑划花折枝莲花纹洗
【金朝】
公元纪年:1101~1300AD
文物尺寸:最高:9.8cm 口径:22.5cm 底径:11.9cm
窑型:定窑
釉色:白釉

定窑印花开光花卉湖石纹盘
【金朝】
公元纪年:1101~1300AD
文物尺寸:最高:2.5cm 口径:21.7cm 底径:12.9cm
窑型:定窑
釉色:白釉

霍窑莹白三足盘
【金朝】
公元纪年:1151-1234AD
文物描述:器形扁如盘状。口有折边,浅弧形壁,底平,三蹲式兽足。朴素无纹饰。白釉莹润,不透明。釉面略现冷纹。器底有支钉痕迹五枚。三足足底无釉。虽然口沿加钤铜边,估计仍是采用正烧的方式。胎骨较厚重。
文物尺寸:外高:4.4cm 口径:18.2cm 重量:337g
釉色:白釉


钧窑天青单把洗
【金朝】
公元纪年:1115~1368AD
文物描述:敛圆口,浅弧壁,平底无足。口沿一道细棱边,一侧装饰一弦月窄边,下接圆鋬。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色局部泛灰,釉层匀薄,口沿呈米黄色边,釉质不透明,器内稯眼密布,器底满釉,留下三枚支烧痕,其中两枚呈圆点状,一枚滑掉不清晰。
文物尺寸:底径:17.4cm 口径:7.9cm 最高:6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钧窑天蓝三足炉
【金朝】
公元纪年:1115~1368AD
文物描述:敛圆口,口沿一道窄边,短颈,腹部扁圆,三短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层丰厚,釉色蓝中带绿,口沿一道褐黄边,局部有褐色斑点,施釉至足际,三足釉汁积垂成厚釉。内底与三足底无釉,露出褐土色胎。
文物尺寸:最高:7.6cm 口径:9.1cm 底径:32.5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钧窑月白盘
【金朝】
公元纪年:1115~1368AD
文物描述:敛圆口,弧形壁,浅圈足。通体罩施月白色釉,釉层厚薄不匀,釉质乳浊,口沿一道褐黄边,外弧壁有流汁积垂,釉表开灰色大纹片,足底缘露褐土色胎,圈足之内满釉,有圆点状支痕五枚。
文物尺寸:最高:6cm 口径:24.8cm 底径:15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龙泉窑 青瓷褐斑匜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匜形器,圆形敛口,口缘微出唇,腹壁作弧形而浅;平底,浅挖为足;腹壁一侧带方槽状短流,与器口齐平;腹间略见浅划的弦纹。全器通体施豆绿色釉,有铁褐色斑块疏点其间。足内的底部宽平,留一圈宽环形的垫圈烧制遗痕,成火红色,与垫圈里外的釉色成鲜明对比。全器厚胎、厚底,釉质纯净,为元代龙泉窑作品。此种方口匜广见于元代,如泰顺窖藏所见类似的龙泉窑青瓷匜,亦凹底一周无釉;斡脱亦墓(约1295)的莲瓣纹青白瓷匜也同为方流口。另有一类匜在流的下方澴有一个流云状的环形小系,如昌平元墓的青白瓷匜、安庆窖藏的青花匜、高安窖藏釉里红匜等;两种匜形是否有功能上的差异,尚不得而知。山西蒲耳洞张氏墓(1269)中壁画,画了一件带云形小系的匜,与玉壶春、台盏等酒器同放在厅堂后桌上,推测应是酒器的一种,或有从玉壶春倒酒至匜,以匜勘酒到杯盏中的中介性酒器的功能。惟,元代祭典中尚有沃盥所需的匜,应是有流的水器,传世器中尚无法辨识其造形。
文物尺寸:外高:6cm 口径:14.4cm 底径:9.5cm 横宽:17.7cm
窑型:龙泉窑
釉色:青釉


釉里红四季花卉莲瓣大盘
【元朝】
公元纪年:1279-1368AD
文物描述:釉里红为由铜氧化之作用而制,然温度过高或不及均能产生颜色变化。此件

色虽不红,然而元代为釉里红初烧阶段,亦属不凡之作。
文物尺寸:总高:10.9cm 最深:8.1cm 口径:55.1cm 底径:33.7cm



龙泉窑青瓷褐斑三足花囊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弦纹盆形器,敛口,深壁、器里中空无底;下接托圈,托缘上宽下窄;三足为模印兽面的蹄足,向外曲伸。旧名花囊,即指盛放花盆或长形瓶壶的托座。胎体厚重,全器施青碧的青釉,釉里还点加铁斑装饰,斑色褐中带红。灰胎,盆底、足底露胎处呈火红色,是龙泉窑的作品。此种青釉点加含铁量高的褐斑的装饰作风,在东晋到南朝的青瓷上曾经风行,其后沉寂;虽然唐、五代的长沙窑青瓷有大块铁褐斑或褐色铁绘装饰,宋代广东西村窑也长于青釉铁绘纹,但均非飞青细点的趣味。直到北宋青白瓷再起铁斑装饰的个例,元代则广泛出现,成为景德镇青白瓷及龙泉青瓷醒目的特色。有些褐斑边缘蕴散成红色,曾被疑为是铜红釉。元代瓷器常有连座器出现,有的与座子紧黏烧制,有的器身与器座分开,故传世或出土器中也常见单独的瓷器座,如任氏墓葬有两件卵白釉的器座。元人文集中且有咏器物的盖或座的独立篇章,显然对器皿的盖与座的配置十分重视。本件器座形体大且釉色明丽,是罕有的精美作品。
文物尺寸:总高:16.2cm 口径:17.1cm
窑型:龙泉窑
釉色:青釉


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此枕造型似如意。周壁前低后高,枕身所在的面中心略凹,平底,两侧周壁各有一葫芦形开孔。器内中空,胎骨厚重。通体罩施天蓝色釉,施釉至器身底部,由于釉层浓厚,周壁下缘积垂厚釉。枕面周缘环绕一周褐色边,弧面的天蓝釉层中则浮出形似变形虫的紫色斑纹,釉表开褐色的细密纹片,枕底无釉露土褐色胎,上面刻清乾隆丙申秋(1776)御题诗一首,并钤「比德」、「朗润」二印。
文物尺寸:宽:1 9.7cm 宽:19cm 最高:13.4cm 长:30.8cm 长:28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磁州窑翠蓝釉黑花洗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敛口洗,圆唇、折腰、腹斜敛、小圈足,足缘足里皆无釉,呈褐色粗胎。器内外壁均绘饰黑花再罩以孔雀蓝釉。器里所绘为一折枝牡丹,外壁则以弦纹相界,口沿画回纹一周,腹绘转枝莲,笔绘简率,花叶间隙填以短斜线。孔雀蓝的翠色釉面多处开片,釉不匀,部份釉面剥落。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翠蓝釉为西亚地区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地所长久传承的釉色,借着商贩贸易,扬州唐城、宁波唐宋及五代福建王族墓葬中都曾发现由西亚地区商贩来的翠蓝大罐,但中国制作的翠蓝色釉却大约直到十三世纪才在磁州窑系诸窑及山西焦作地区窑场出现,经化验,此种孔雀蓝色低温石灰釉与中国一般低温釉以氧化铅为助融剂的配方并不相同,由于其以墨彩绘花再敷翠蓝釉的装饰风格,与在蒙古入伊朗(约1220年代)时中东地区习见的粗松胎质的波斯釉陶作品相似,故推测是将该地同样配方的釉药施于中国细腻的瓷面上,使得这种附着力不强的釉会在烧造中缩釉、开片,且常发生剥落现象。元中期以后景德镇也产制翠蓝釉瓷,直到十五世纪初期的景德镇永乐、宣德器才克服这种剥釉的缺陷。此点似可说明元代对这种釉色的喜好及釉药的配方可能直接受而西亚的影响。至于其所描绘主花纹的留白间填以硬直的短线条的画法,或也受外来画风的影响,在其它磁州窑系作品中并不多见。此外,本件器的造形近似十四世纪早期伊斯兰铜器,正也可见此时中国与外来文化交相影响的盛况一斑。
文物尺寸:外高:5.3cm 口径:13.4cm 底径:5cm
釉色:蓝釉


哥窑青瓷胆瓶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胆瓶,因小口长颈,腹下部膨大,状如垂胆,故名。本件作品,口部微具唇缘,矮圈足。全器施灰青色釉,顺时针向下的长开片间横向不规则的细纹密布,呈黑色理、浅褐网络的「金丝铁线」现象。足缘一周无釉作暗褐色,伤处露黑胎。宋元文人常咏胆瓶盛花的情景,如元代许有壬诗:「胆瓶花落砚池香」,直说胆瓶是文人书桌花器。本身是画家兼水利专家且书香传家的任仁发家族墓葬(1327-1353)中便曾出土四件类似的胆瓶,类似造形也见于龙泉窑作品。任氏墓的胆瓶,有视为南宋官窑者,只是四件同见于墓群中,且开片清楚,其制作应与墓葬时间相去不远,且与所谓哥窑特征相近。
文物尺寸:外高:13.9cm 口径:2.5cm 底径:4.8cm
窑型:哥窑
釉色:哥釉

哥窑型 青瓷梅花式盏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梅花式碗,敞口、弧形壁、圈足;自口缘至腹壁均作齐整的五瓣式,瓣棱明显,深凹入器里的棱缘细锐如线。里心贴一朵五瓣梅花高起于器面。足缘平削,露深灰胎色。全器施灰青色釉,具褐色开片。口缘镶铜边。瓷器表面贴花是元代盛行的装饰手法,将模印或雕塑好的胎泥,黏贴在器坏或釉面上,经窑烧后,使花纹凸起于器面,清晰醒目。钧窑系、青白瓷系、龙泉窑系器皿均常见贴花为饰,题材上以双鱼、花鸟、龙凤等花纹最多;有的釉上再加贴饰,素烧成橘红色,与底釉色彩成鲜明对比。梅花纹贴饰在元代瓶炉的边饰经常出现,器心贴有梅花凸起于器面者,则见于新安海底沈沿和土耳其所藏的多件龙泉窑碗盘。院藏的本件青瓷碗是在梅花形碗内贴梅花纹饰,类似的情形如在陕西西安元墓中的一件菊瓣式碗的碗心贴有双层菊瓣高起;其余如江西元代窖藏的一件荷叶式碗心贴一高起的龟形,恰成千年龟游于荷的典故;此诸件应都是元代造形与纹饰相呼应的一种装饰理念下的表现。本件器的胎、釉、开片,属南宋官窑系的作品;自南宋起仿官窑特色的窑场纷起,见诸载籍者便有余杭窑、续窑、乌泥窑、董窑、龙泉窑等;本件梅花碗,造形工整,瓣棱深刻、贴花清晰,具有金银器般明锐的外廓,当属仿官窑瓷器中的佳作。
文物尺寸:外高:4.1cm 口径:9.2cm 底径:3.6cm
窑型:哥窑
釉色:青釉


哥窑青瓷鱼耳炉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簋式炉,敞口、弧形壁、鼓腹、圈足、双鱼耳。圈足缘无釉呈褐色,而足里有六个支钉痕,器里亦有五个支钉痕,现黑胎。全器施米色釉,开片细粹,呈黑文理间细米色或无色网络。上任氏家族墓葬群中曾出土二件类似的鱼耳炉,其颈间略具弦棱,而器心及底也都同样具有支钉痕。簋式鱼炉是元、明文士所喜爱的一种造型。其双耳实为东周铜器反其兽身耳的简化,然《宣德鼎彝谱录》将所袭仿的此种哥窑炉名为鱼耳炉,遂成通称。虽然该谱录可能成书于十六世纪,但传世宣德款铜炉确实有许多此类矮小敦厚的鱼耳炉。一如本院所藏多件传世哥窑鱼耳炉中,便有带收藏家项元汴款玉顶木盖者;而浙江余杭一明晚期墓葬也有类似的遗物,是可见此种造形在传世哥窑中的代表性,也呈现明人将开片瓷器视为古雅象征的风尚。此种风尚在元代实已开其端,如河北史天泽墓(1275)出土一件青瓷开片大碗,碗壁刻出莲瓣;又如溧水、安庆窖藏的多件开片瓷,都显示物主对开片瓷类的珍爱。
文物尺寸:外高:8.6cm 口径:11.2cm 底径:9.2cm
窑型:哥窑
釉色:哥釉


青花瓷人物玉壶春瓶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玉壶春造形是元代甚为普遍的酒壶,泛见于银器、铜器、锡器,以及南北各个窑场;撇口、细颈、圆腹下垂、圈足外侈,是其共同的造形特征。此件瓷瓶腹中段有接痕,器里在颈以下无釉,圈足足缘无釉。釉色略浅青,釉下青花彩绘:腹部以柳、竹、灵芝、菊、五瓣花卉等间隔四个人物,装扮个异,而甩袖、拱手、揖让等动作夸张,如铺陈戏曲故事;口缘与足外壁为香草边,颈部为齿状宽卷草,腹下段为莲瓣纹。青料灰淡,渗青斑锈痕明显。类似的作品也见于上饶博物馆和日本梅泽记念馆的藏品。戏曲故实成为瓷器的装饰,是元代兴起的题材;一方面因散曲、杂剧广受各阶层喜爱,以至于有如后至元四年(1338)凌氏墓葬的青花釉里红墓志谷仓,顶面塑以楼阁式戏台,直接以雕塑的舞台人物为装饰;另方面,北方浮雕说唱戏曲的壁面装饰传统,似于此时转化到瓷瓶上,一些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纷纷成为瓷器表面的装饰。
文物尺寸:外高:28.5cm 口径:8.5cm 底径:8.4cm
釉色:青花


定窑系白瓷印花花卉大盘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广口大盘,弧形壁、矮圈足;足缘釉略擦去,而口缘无釉,有原镶金属扣痕迹。器里印花为饰:口下以二道弦纹为边,器壁为繁密的缠枝牡丹纹;器底为缠枝并蒂莲荷纹;壁与底间隔以回纹一个。印纹繁密,细观之,轮廓勾勒均极工致;然,器外壁流釉,并有过高温焦糊现象、泥渣沾黏或荡釉不全等,显见陶工制作粗率不经心。
文物尺寸:外高:5.5cm 口径:29.8cm 底径:12.8cm
窑型:定窑
釉色:白釉

枢府款 卵白釉印花番莲碗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新烧的一种白瓷釉,偏青的色调,具失透性而不甚流动,釉厚无开片,与青白瓷的透明且在积釉处蓄湖水青的情形不同。由于《格古要论》曾谓:「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而传世及出土器有「枢府」字样者,皆为卵白釉,因此一般称此釉器皿为「枢府窑」,有香炉、盘、碗、高足碗等器,以折腰碗为最常见。卵白釉作品在十三、十四世纪之交即已出现,直到十四世纪中叶元晚期还有余百件同署「枢府」的作品同时窖藏者;同类作品也常见于海外遗址,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地皆有遗留。「枢府」应指掌军权的机构枢密院,其实同釉的印花字样还有「太禧」、「东卫」、「福禄」、「福寿」、「富贵长命」等机构名或吉祥语字样,因此并不意谓卵白釉器的窑场专属于元代枢密院,而是能接受各方打烧的窑场,也包括各样官府用器;可能属《格古要论》、《至正直记》所称「御土窑」所烧瓷器种类之一,与官府或有密切关系;然出土的卵白瓷精粗的不同,尤其海外出现者,常有印文不清、胎厚体粗者,或非同一窑、同一时或同一需求下的作品。本件卵白碗,敞口、斜壁、折腰、小圈足,足壁厚微外斜,足心有轮制痕及尖脐状突起,足缘切削平整,足缘及足里均无釉;其造形固然符合一般卵白瓷碗的特征,而其釉汁平匀、凝脂如玉,胎腻而细,堪称为同类卵白折腰碗之最精品。外壁上下仅浅划弦纹三道为饰;器里则印花繁复齐整:里心为缠枝莲花四朵,周壁转枝花卉,花间一侧印楷体阳文「枢」字,对侧为「府」字,是「枢府窑」得名之由。
文物尺寸:外高:4.5cm 口径:12cm 底径:3.8cm
窑型:景德窑
釉色:白釉


钧窑粉青莲花式碗
【元朝】
公元纪年:1206~1368AD
文物描述:全器作八瓣莲花形,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呈现有如波浪般起伏的变化。通体罩施粉青色釉,釉质厚润匀净。施釉至足际,口沿一道米黄边,圈足外壁局部沾釉,足壁厚薄不匀,足底缘亦不平整。
文物尺寸:最高:11.9cm 口径:22.7cm 底径:7.1cm
窑型:钧窑
釉色:钧釉





高古瓷

了解一下 !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