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版画为蓝本的人物故事瓷器,少了精工,但多了巧思;少了威严,但多了生机。精工与威严体现皇家气质,而巧思与生机却带给我们更多新鲜感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才是玩瓷之趣。
明代晚期,《顾氏画谱》、《诗馀画谱》、《唐诗画谱》等版画的大量刊印,为摆脱官窑限制、思想寻求解放的窑工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同时,此时坚硬洁白的优质瓷胎、发色研丽的青花钴料、明艳跳脱的五彩颜料又为窑工提供了上佳的“画纸”与“色彩”。这种借鉴版画用于装饰的手法,可以说是陶瓷艺术摆脱纯工艺装饰,融入文人绘画的开端。
Lot3131
清康熙 五彩仕女图折沿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D:15.5 cm
来源:
纽约收藏家杨河清医生(Ho-Ching Yang) (1900-1964) 及夫人杨芳松(Von Sung Yang)(1903-2005)旧藏;
纽约拍卖会,2009年3月17日,Lot 1(两件之一);
马钱特(S.Marchant and Son)珍藏
著录:
《Recent Acquisitions》,马钱特(S.Marchant and Son),2010年,第38页,图23
展览:
《Recent Acquisitions》,伦敦马钱特( S.Marchant and Son),2010年,编号23
本品著录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本品纹饰描绘极为细致,树木花草等细节无一草草带过,上色勾勒精细严谨,大面积金彩描绘尤为特殊,装饰效果可称同类器之冠。康熙朝青花五彩器多见于将军罐或花觚之上,如本品之体量硕大的棒槌瓶,在同期作品中罕见。
纽约Tonying & Co.旧藏,1923年;
Horace D. Chapin旧藏,Robert B. Osgood夫人(d.1957)、Ellen Osgood Jennings(d.2005)递藏
展览:
Lot2545
明崇祯青花丙吉问牛人物故事图筒瓶
H:46 cm
来源:
欧洲私人旧藏;
伦敦拍卖会,2013年5月14日,Lot 201
Lot2570
明崇祯青花加官进爵图筒瓶
H:46.5 cm
“加官进爵”的瓷绘题材,是明末清初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吉祥纹饰,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是明末读书人心态的一种反映。而且通常以“粱冠”和“爵杯”来指代加官进爵之意思。本品即为此类题材之典型,其体量硕大,器形端庄挺拔,青花发色极佳,为明代崇祯时期同类器物中的佼佼者,颇为贴合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中所云之“上品细料器”之特征,颇值珍视。
Lot2564
清康熙青花武丁梦相人物故事图棒槌瓶
H:44.8 cm
来源:
香港拍卖会,1976年11月29日,Lot 491;
香港拍卖会,1978年5月23日,Lot 148;
纽约拍卖会,2011年9月14日,Lot 330
著录:
《明韵清风—陈维聪明清藏品·瓷器篇》,陈维聪编著,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84页,图24
本品著录
清康熙皇帝在其《制砚说》中云“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蔽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才之意”。求贤之心,于兹可见。在这种强烈的政治诉求下,此类求贤、访贤类题材作品必将应用而生。
Lot2556
清康熙青花博古开光渔人图大笔筒
D:18.6 cm
H:21 cm(含座)
Lot2567
明崇祯青花官上加官图花觚
H:45 cm
来源:
纽约拍卖会,2010年3月26日,Lot 1359
展览:
亚洲艺术周庆祝展,肯辛顿宫(Kensington Palace),约2000年(展览图录封面)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