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笔者偶尔接触到“汝窑”一词,宋代汝窑青瓷就成为我业余的爱好。
通过长久的学习,也接触了不少的汝窑瓷片,尤其是近几年更是上手了大量的来自清凉寺汝窑窑址出土汝瓷修复件,也花钱买到多件汝瓷修复件与不少的瓷片。
对古陶瓷的收藏离不开公开出版的来自考古发掘的汝窑的图录图书、学者的研究文章、博物馆展出的汝窑瓷器的学习,也请教过专家,同时,结合实物,对汝窑修复件和不少的瓷片的认真观察、琢磨、对比、研究,略有心得。
今天笔者和大家聊聊关于汝瓷开片之“斜开片”现象
南宋时叶寘(1190-1267年)在《坦斋笔衡》中有“汝窑为魁”的记载,这就肇启北宋汝窑青瓷——天青烟雨——至今无法超越的文化价值。
时空越过一千年。
在上一个千禧年中宋人创造的辉煌,在新的一个千年中仍然光芒四射!这就是北宋汝窑青瓷。
汝窑青瓷在当今世界古今陶瓷中定鼎的王者之位无法撼动,说中国的古陶瓷没有人不谈论北宋汝窑青瓷的!汝窑在当今成为显学。
早先的中国古代青瓷大多数釉面呈现出开片现象,而斜开片出现较为稀罕,从现在的资料看汝窑青瓷斜开片现象可能是最早出现的青瓷斜开片;汝瓷的斜开片也是被最早关注到,并被大众接受的汝窑青瓷审美的“开片美学”。
斜开片是汝瓷釉面上出现的较为特殊的开片现象,本质上是胎釉膨胀系数的不同产生釉面出现裂纹的现象。
斜开片的主要特征是会随着光线入射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微妙的。有实验报告说,从瓷片断面可以观察到,斜开片把釉层一分为二,一半形成锐角,另一半形成纯角。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照射到斜开片上,锐角的尖端部分由于釉层很薄,故色调比周围的其它部位明显较浅。会形成一条宽度约为0.5~1毫米的接近无色透明的弯曲白边。
如果转动瓷片,由于光线的入射方向发生改变,白色的宽度变细,当入射光线的方向与斜面方向一致时,白边消失,只看见一条很细的裂纹。
多数斜开片出现影影约约,似有非有,不注意观察不易发现,如用十倍左右的放大镜观看,汝瓷的斜开片令人神往。
有的斜开片有数条不规则的平行曲线,有的有两条或三条,有的会有四、五条与一条直开片围成一个多边形,多边形的外形和大小颇似鱼鳞片,故又称为鱼鳞纹。
还有呈现冰“炸裂”现象,这种斜开片四周开出白边,中间呈色略深,无需转动瓷片都能观察到的斜开片现象现象,这种称为冰裂纹。
汝瓷这种特殊的斜开片现象还是不多见的。通过仔细观察,汝瓷的斜开片大多出现于微生烧或正烧器物的内壁,生烧或过烧的产品上一般没有这种现象或较少出现。斜开片的形成是一系列工艺因素和外部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例如釉层中存在的气泡和内部应力都会干扰裂纹的前进方向,使其发生偏离,形成斜开片。如用现代科学认识这种陶瓷上的开片现象,应该是一种瑕疵,属于不合格产品。
但是这种斜开片在宋人眼里被认为是汝瓷简约之美的重要审美视角,展现宋人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审美精神。
张公巷窑青瓷斜开片
所谓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意趣是美学的高级形态,早于世界一千年的审美价值观念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而汝瓷为魁是当之必然。斜开片并不是北宋汝瓷唯一的特征,南宋官窑、耀州窑、龙泉窑等青瓷也偶尔得见斜开片的现象,比如鱼鳞纹开片在汴京官窑青瓷上更美丽,这在极少的不确定的疑似汴京官窑残瓷上见到过。由于汴京官窑窑址并未发现,因此只能悬疑。
汝窑青瓷的斜开片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釉面瑕疵,这是由于陶瓷烧制时窑温把控全凭经验控制,无法准确掌控高温中汝瓷胎釉的应力变化,而这却成全了汝瓷斜开片的美学价值。
汝瓷出现的斜开片现象不能作为鉴定真伪的依据?
有人认为斜开片就是汝瓷釉中加入了玛瑙而呈现的斜开片现象,因此有斜开片的汝窑青瓷就是真品,这是一种误解。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一项科学实验研究中指明:”玛瑙在釉中的作用与石英相似,斜开片的形成是否与玛瑙直接有关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有关的科学论据。”
汝瓷的斜开片虽然与鉴定真伪无关,但是斜开片却为汝瓷的审美增添无穷的美学意趣。
声明:分享好文章,传递正能量。本着传播收藏文化为宗旨,图文、背景音乐选自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您的力量!我们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及时纠正删除。
更多热度文章:
香港保利“瑞士玫茵堂”全场45件拍卖抢先看,又要掀起新一轮收藏风暴?
成立全世界最大艺术品银行,马云创办艺术银行, 其背后是对艺术品市场的大布局!
喜欢我们就点个“赞”和“在看”支持
文章转发自元青花收藏文化苑,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