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法认为官皮箱在早期是以皮做的箱子,用来放置官方文件或是文具。由于其具有便携性,所以常被古代学子和官宦出远门时使用,故匠师将它俗称为“官皮箱”。官皮箱一开始被用于存放文房用具和文件等贵重物品,而后也发展为存放古代女性的梳妆用品或贵重物品。特别是当在顶盖下部的空间加设了折叠式镜架的官皮箱,就显然是闺房中的梳妆器具了。因此官皮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打开以后是平台,另一种则是与镜架的结合。这也是官皮箱除了作为盛放文房用品以外,还可以作为闺房中梳妆器具的关键区别。
官皮箱的整箱造型为长方体,与宝座式镜台和屏风式镜台相比显得肃穆浑厚,刚多于柔。官皮箱由三部分构成:底座、中部是两门与抽屉和顶部的顶盖,有些还有折叠型镜架。使外形有差异的部位是中部和顶部,中部抽屉前有常见的双门式,也有少见的插门式,顶盖有平顶式也有盝顶式。而官皮箱的便携性则体现在箱体两侧的铜提环。
Lot 5051
清早期
黄花梨三屉方官皮箱
27.2×26×26 cm
因为放置于官皮箱内的多为珍贵物品,所以它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在结构上为了达到使外人不能触及箱内物品的目的,工匠主要通过顶盖和正面两门的联合。对开门的上缘留有子口,当两门关上以后把顶盖合上,两扇对开门就首先被雨箱体背面用合页固定的顶盖“锁”上。这就已经形成了第一道防线,因为不把盖子掀开是无法打开两门。最后通过金属锁具再将顶盖和门锁上,更进一步达到使箱内物品被安全存放的效果。
官皮箱在装饰上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官皮箱整器光素无纹,方正大气,在质感上给人一种包浆亮泽的圆润感。另一类是通过在浮雕、镶嵌和描金等装饰工艺在箱体上带来高雅精美和喜庆华丽之气。
Lot 5131
明
戗金填漆龙纹六屉箱
29.5×20×33 cm
来源:王世襄先生旧藏
此箱木胎髹漆,门板作一片前开门式,与盖面以如意云头纹铜面叶相接,设置云头形拍子,并錾刻锦地缠枝花卉纹。周身饰以戗金填漆工艺,盖面及门板作双龙戏珠纹。福山寿海之上,紫气祥云之间,巨龙俯首下窥,毛发上扬飘举,神态威猛,龙爪张弩,矫健有力。内置六屉,饰以花卉纹。两侧亦作云龙纹,设有弧形提环。背板作仙山云鹤。整器细节处处考究,虽因时代久远,填漆透出浓郁历史气息,却仍可想见当年之风华。此种官皮箱当是宫廷皇室盛放梳妆用品、珠宝首饰之用。
明代晚期是中国漆器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一改宋代以来流行的堆漆雕刻和素雅风格,崇尚工致华丽、繁缛纤巧,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将明代新创的戗金填漆技法发挥到极致,且大量使用龙凤纹和吉祥图案装饰,在漆器工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戗金填漆工艺,在明隆庆年间黄成所著的《髹饰录》里称为“戗金细钩填漆”,归于“斒斓”之下,书中记其“与戗金细钩描漆相似,而光泽华美。”细究其具体工序,需先用填漆技法,在漆地上剔刻低陷的花纹,内填色漆并磨平。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刻出阴文,内填金胶金箔,作出戗金纹理。这种作法要求工匠有娴熟高超的技艺,所用工料也比描漆戗金多出几倍。因此自清代起,宫中即多以描漆戗金替代戗金填漆,仅在细密的地纹中使用戗金填漆工艺。而全纹饰皆用戗金填漆的作法,则往往仅见于明代宫廷漆器之上,更显弥足珍贵。
相关阅读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