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壶”,指宜兴紫砂工艺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至1976年)生产的紫砂壶。特别是1966年至1971年,即文化大革命的前期,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对工艺美术生产都产生了特殊的冲击,故形成极其鲜明的时代特点。
典型文革壶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风云变幻,历时十年的“文革壶”也呈现出多种风貌,一般以1972年为界限,先后出现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年至1971年,时代的主旋律是破旧立新,否定传统。宜兴紫砂工艺厂只生产普通商品壶,铭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语录、诗词,刻画也只能是样板戏、红卫兵、工农兵形象以及毛主席诗词意境画等,由此构成了紫砂“文革壶”的早期特点。
第二个阶段
1971年下半年,国家对工艺美术生产的政策有改变,周恩来总理指示只要不是“反动的、黄色、丑恶的”都可以组织生产,并号召工艺美术行业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思想的指导下,为国家多生产出口商品,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所以,紫砂壶的面貌立刻有了很大的变化。
文革 中国宜兴款日式横把对壶
这一时期的变化表现为器型设计有了极大的发展,新的壶式不断出现。但由于“极左”思想还很浓厚,还在威胁着正常的艺术创作,只是尽可能地采取回避态度,所以纹饰题材内容方面没有发展,“文革壶”早期的装饰也迅速消失,只是在一些传统壶式上刻有与茗茶有关的铭文,但仍是“文革”前的内容。
顾景舟款文革壶
朱可心制梅报春文革壶
文革壶
紫砂“文革”壶
紫砂文革壶 徐汉堂制
李昌鸿制文革壶
顾景舟制文革壶
顾景舟 周桂珍合作 文革壶
顾景舟文革壶
迎春文革壶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瓷器造型图案上有很浓重的时代色彩,大量的生活日用品,杯子、盘子等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毛瓷”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当年“7501”毛瓷的设计者刘平设计了“水点桃花”的装饰纹样,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钩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清新脱俗,工艺不凡。毛主席对这个花饰非常满意,亲点“水点桃花”方案,作为陪伴自己左右的专用瓷器。从此“水点桃花”也被专用来指代“毛瓷”,亦称“红色官窑”“中南海用瓷”。
在绘图工艺上,毛瓷采用了无骨画和分水填色。无骨画:在精胚上用墨线勾画轮廓,墨线在烧制过程中达到一定温度即可自然消失,称为无骨画。分水填色:墨线中含有一种乳香油成分,在填色过程中能根据墨线轮廓将颜色自然分开,称为分水填色,采用分水填色画面层次感强,颜色干净,不会出现 “脏色”现象。
7501毛泽东主席专用瓷釉上水点桃花合盒器
在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一套74 版毛瓷碗以800万元的天价摘得“标王”桂冠
釉下五彩梅竹花胜利杯
梅花盖碗
醴陵毛瓷 釉下彩四季花卉碗
中南海怀仁堂 毛瓷
醴陵 国光瓷厂
釉下五彩红月季花碗
在我国连环画收藏领域中,“文革”连环画是共和国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产物,因其存世量较小、文史价值高,不可再版性受到连环画爱好者的追捧。
《胸怀朝阳战恶浪》
一般来说,“文革”早期出版的一些“文革”味很浓厚的连环画和“样板戏”连环画的收藏价值明显高于其他连环画。比如,“文革”早期出版的画面上经常出现毛主席语录和林彪题词的连环画,还有封面显红、《语录》不离手的连环画,如今已成了各地连环画收藏者竞相争购的宠儿。
《小红智斗亲爷爷》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上海人民1970初版本川沙县创作组《赤脚医生》
《河畔新花》
红旗渠
揭《水浒》中投降派宋江
《新媳妇》
《安全问题》
《交锋》
《风华正茂》
文革是我国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了太多的风云变幻。文革的十年,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收藏题材。无论是像章、票证还是宣传画、邮票等,都是一代人独有的红色记忆,承载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
请继续关注微信公众号《钱币收藏爱好者》其他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十年集邮》公开信息,仅供分享和交流之用,属于非营利性、非推广性、非建议性内容。文中涉及观点仅为一家之言,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收藏需谨慎。假设因阅读本文章而投资失利的,带来的任何盈利或者损失均与本文无关。本平台刊登文章,不具有法律效力,所有与钱币、纪念币、邮票等有关的信息,均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邮政等官方公告为准。内容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致力于分享收藏的乐趣。
钱币收藏爱好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文章转发自钱币收藏爱好者,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