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历了南北朝时期的快速发展及本土化后,在唐代迎来了又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作为供奉佛骨舍利的“圣地”,法门寺也迎来了荣耀的巅峰:有唐一代,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法门寺佛指舍利。
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中,有两幅巨大的背景装饰画特别引人瞩目(可是很多人仅仅把它当装饰,匆匆一瞥而过)。它们依据唐代史料和法门寺出土碑文的相关记载而绘制,再现了唐代皇室迎接和礼敬佛骨舍利的盛大场景。原作由法门寺博物馆创作,并正在法门寺博物馆陈列。
二圣礼佛图
来源:法门寺博物馆
此图描绘了显庆四年(659年),32岁的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一起在长安宫中供养舍利、前往大殿行礼的情景。画中的高宗在宦官搀扶下勉力前行,显得十分孱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画中的武则天却是神采奕奕。
图中的大殿依据唐代麟德殿的造型绘制,体现了庄严雄阔的大唐风韵。殿前宝幢耸峙,禁卫森严,陪侍的大小臣僚、武士、僧众躬身肃立,宫娥们衣袂飘飘,一派华贵、庄严的景象。
当时大臣们称高宗为圣上,称代帝处理政事的武则天为圣后,合称“二圣”。“二圣礼佛”开创了皇宫中供养佛骨的先例。从此,供奉佛骨的法门寺在佛教寺院中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寺。
<左右滑动查看长图>
大唐迎佛图
来源:法门寺博物馆
李唐官方虽然尊崇道教,皇室甚至尊老子为祖先,但对佛教也表现出极大的热忱,礼佛在唐代往往上升为国家大典。
据相关史料记载,法门寺地宫三十年一开,是唐代举国瞩目的盛事。每次迎奉佛骨前,皇帝都要诏告天下臣民顶礼膜拜,从长安到法门寺的沿途州县更要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华、幢盖等隆重迎接。
此图综合唐代历次迎奉佛骨舍利到长安宫中的沿途盛况,描绘上自朝廷、下至士庶万众瞻礼的宏大场面。
画面以唐懿宗咸通十四年春三月迎奉佛骨记载为蓝本。迎奉队伍最前面为手捧诏书、主持迎奉事宜、身穿紫袍的三品以上大臣和宦官,乐队引道,鼓乐高奏,身披铠甲的禁军沿途护卫。中间为安放佛骨舍利的阿育王塔,塔上嵌缀珍宝,金光闪烁;塔前后左右为手持法器、旌旗的护法僧众,后面銮舆和车上坐高僧大德,浩浩荡荡,宛若洪流。沿途两旁是顶礼膜拜、引颈瞻望的臣民百姓、男女老少,富者设帐置乐,贫者跪道致礼。画面远处,浮屠高耸,驿道两旁,宝幢林立,皆饰以金翠,这是按照唐懿宗圣旨设立的迎佛设施。
画中迎奉佛骨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长安城下,大雁塔遥遥在望,而后队刚刚从法门寺出发,远处岐山拱翠,使三百里风光浓缩于一幅图。
“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在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免费展出至11月21日,还没有来得及参观或想重温的朋友们,请抓紧来长博感受别样的大唐风华哦。
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法门寺的知识,小编推荐大家读读这本《璀璨明珠——法门寺博物馆》,里面有关于法门寺历史和文物的系统性介绍。
相关链接:
-END-
资料来源:法门寺博物馆
组稿:贺慧芳
初审:刘晴贤
二审:王文彬
终审:刘瑜、陈卓
文章转发自长沙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