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雍正的神仙品味 —— 单色釉

  • 高古瓷
  • 2021年11月11日07时

清代雍正皇帝最爱单色釉瓷器,不仅爱其恬静之釉质、素净之风格,更爱其娇美之形体,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单色釉瓷器虽然颜色单一,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美到极致是自然”这一境界的经典诠释。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清雍正胭脂红釉盘

红釉

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

清雍正胭脂水釉小碗

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等,是清代康熙年间新创的品种,雍正时期烧造得最为精致,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都在烧制,只是呈色越来越差。此小碗造型优雅,小巧玲珑,其底釉极白,胭脂水釉粉嫩娇艳,代表了清代这一品种的最高成就。(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健华)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

霁红釉胆式瓶,清雍正,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面匀净,色泽纯正。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耀州窑均有烧造。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诗句。(北京故宫博物院高晓然)


清雍正淡粉釉瓶

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杨静荣)

清雍正淡黄釉瓶

黄釉

淡黄釉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瓶撇口,细颈,溜肩,肩下渐敛,圈足。通体及足内施淡黄釉。外底暗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淡黄釉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雍正淡黄釉瓷器的造型多为小件的瓶、盘、碗、杯、碟等,小巧的形体配以淡雅的釉色,颇显俊秀典雅。清代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此瓶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娇美之形体,恬静之釉质,集中体现了雍正瓷器的艺术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吕成龙)

雍正款黄釉盅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北京故宫博物院纪炜)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

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清代宫廷档案称之为“厂官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厂官釉的色调有多种变化。清雍正时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此钵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色,匀净优雅,且器型规整,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郑宏)

清雍正蛋黄釉盘

蛋黄釉盘,清雍正,口径13.3cm,底径8cm,高2.8cm,捐献自孙瀛洲。

清雍正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青釉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7cm,足径11.1cm。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雍正时期的青釉釉面光润、坚致、细密,此特点一直保持到乾隆、嘉庆时期。荸荠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瓷器瓶式,首创于康熙时期。其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状如荸荠,故此得名,又称直颈瓶。品种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郎窑红等。(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董健丽)

清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2.9cm,口径4.2cm,足径9.9cm。瓶口呈蒜头形,短颈,硕圆腹,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圈足。瓶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外壁以凸花装饰,口部为缠枝莲纹,颈部为卷草纹,肩部为如意头纹,腹部为缠枝莲纹,上结莲花四朵,近足处为莲瓣纹。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此瓶属清雍正时期新创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釉面匀净莹润,凸花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美感。(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董健丽)

清雍正粉青釉茶壶

粉青釉茶壶,清雍正,高11.6cm,口径7.5cm,足径14.5cm。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外底青花署“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之作。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故此壶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北京故宫博物院郭玉昆)

清雍正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绿釉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北京故宫博物院郭玉昆)

清雍正霁蓝釉小杯

蓝釉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北京故宫博物院纪炜)

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瓶

天蓝釉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径11.7cm,足径13.7cm。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关注公众号高古瓷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北京故宫博物院高晓然)


都说直男分不清女生的口红颜色,但历史上艺术修养极高的皇帝们用事实告诉我们,直男要是真的对色彩研究起来,一点不比女生差,一切都看用不用心罢了。



不信你把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的瓷器细细过目,就会发现有一类叫颜色釉的瓷器,也可叫单色釉瓷,就是一件器物仅上一种颜色釉的瓷器。


明黄釉菊瓣盘

绿釉菊瓣盘

湖绿釉菊瓣盘

胭脂紫釉盘

洒蓝釉盘
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盘故宫博物院藏


与同时期青花、彩绘瓷等相比,元明清时期的单色釉瓷器显得独树一帜,它的价值就在于其釉色纯净典雅,有一种去雕饰的美感。

每一种颜色釉,虽简约,却不简单,应用都极其考究。

红釉热烈,黄釉华贵,蓝釉静谧,紫釉神秘,酱釉深沉,绿釉清新,粉釉浪漫......每一种釉色都能展现一种情绪,营造一种氛围,不仅是皇家审美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色彩应用的典范,恐怕这就是明清单色釉的魅力吧。

清雍正景德镇窑胭脂水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颜色釉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就是釉色烧成的把握。

釉色的呈现是由釉中的金属氧化物决定的。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温度和氛围中,会烧成不同的釉色。古代工匠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掌握了各种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温度和氛围中变化的规律,从而创烧出色彩缤纷的颜色釉瓷器。

颜色釉按烧成温度,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温(1200℃-1350℃),中温(900℃-1200℃),低温(600℃-900℃)。

图源:杨静荣《明清单色釉》

通过上图的温度氛围、和金属氧化物的匹配表观察,要注意的是,单色釉需要在合理的温度等配比下,才会烧出纯正的颜色。

有任何一点超出数值范围,就会影响颜色的呈现。所以要烧出漂亮、稳定的颜色釉是非常难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单色釉中主要的10种色釉,以及它们代言的都是哪些朝代吧。

Vol.1

红釉


01高温红釉

  • 永乐宝石红

明永乐 景德镇窑宝石红釉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 宣德鲜红釉

明宣德 景德镇窑鲜红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郎窑红

清康熙景德镇窑郎窑红釉观音尊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豇豆红

清康熙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莱菔瓶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霁红

清康熙景德镇窑霁红釉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02低温红釉

  • 嘉靖矾红

明嘉靖景德镇窑矾红釉梨式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 雍正胭脂水

清雍正景德镇窑胭脂水釉小碗
故宫博物院藏

Vol.2

黄釉


01低温黄釉

  • 弘治娇黄

明弘治景德镇窑娇黄釉描金双耳罐
故宫博物院藏


  • 雍正蛋黄釉

清雍正景德镇窑蛋黄釉瓶
故宫博物院藏

Vol.3

酱釉


01高温酱釉:

  • 宣德酱釉

明宣德景德镇窑酱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Vol.4

蓝釉


01高温蓝釉:

  • 元代钴蓝

元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

故宫博物院藏

  • 宣德霁蓝

明宣德景德镇窑霁蓝釉盘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洒蓝

清康熙 景德镇窑洒蓝釉竹节式多穆壶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雍正天蓝釉

清康熙景德镇窑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景德镇窑天蓝釉双龙尊
故宫博物院藏

Vol.5

黑釉


01高温黑釉:

  • 康熙乌金釉

清康熙景德镇窑乌金釉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Vol.6

青釉


01高温青釉:

  • 雍正粉青

清雍正 景德镇窑粉青釉尊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东青

清康熙景德镇窑东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故宫博物院藏

Vol.7

孔雀绿釉


01中温孔雀绿釉:

  • 正德孔雀绿

明正德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 康熙孔雀绿

清康熙景德镇窑孔雀绿釉花觚
故宫博物院藏

Vol.8

绿釉


01低温铅绿釉:

  • 嘉靖瓜皮绿釉

明嘉靖 景德镇窑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
故宫博物院藏

  • 雍正秋葵绿

清雍正景德镇窑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Vol.9

紫釉


01高温紫釉:

  • 万历紫釉

明万历景德镇窑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Vol.10

白釉


01高温白釉:

  • 永乐甜白

明永乐景德镇窑甜白釉僧帽壶
故宫博物院藏

那如此美丽的颜色釉瓷器,都是什么人在用,又都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之下才会使用呢?

首先,中国古代社会等级森严,明清时期是又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这就直接影响到颜色釉瓷器的生产和使用。

清雍正景德镇窑淡粉釉瓶
故宫博物院藏

如《明英宗实录》卷161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这便是非常严厉的禁止民窑烧造、民间使用颜色釉的律法规定。

而且颜色釉器物不仅被皇家垄断,在宫廷中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差异。

清雍正景德镇窑黄釉杯
故宫博物院藏

而在应用场景上,祭祀乃是颜色釉一个重要的用途。

在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都尤为重视祭祀。对于祭祀中的场所、祭器的使用,也都有规定。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五色的对应关系,颜色釉便顺理成章的成为祭祀场合的佳器。

比如天坛正位用青色,地坛正位用黄色,朝日坛用红色,夕月坛用月白色。

清康熙景德镇窑郎窑红釉琵琶尊
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在《景德镇陶录》中,有关于各颜色釉命名的讨论。“《肆考》纪,明厂窑做‘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做‘霁红’,而陶俗皆作‘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由此可知,“霁红”原为“祭红”,名称与祭祀有关。

清雍正景德镇窑霁红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