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博,“晋”赏古建风采【三】 | 五台县南禅寺大殿模型
【引子】
在国博,“晋”赏古建风采
【第一辑】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模型
【第二辑】 | 五台县佛光寺大殿模型
推出后
受到许多网友点赞支持:
@李宗刚:为这个专题点赞;
@维克wh:很开心都实地见过;
@碧空外:去年去过佛光寺,从建筑到外围风景都是一绝;
@dupr:正宗的五台话阅读;
……
还有网友分享了照片:
@归浦的远帆:“9·18”那天起早去了南禅佛光两寺。
@特立独行的猪猪啊啊啊:换个角度看。
在国博,“晋”赏古建风采
一起来走近【第三辑】↓
(乡音阅读 |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王小龙)
南禅寺大殿模型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摄影 | 蒙太奇)南禅寺在山西五台县西南。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但经后世多次修葺,是中国保留下来最早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南禅寺位于山西五台县,其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堪称国宝。外观秀丽,形体俊美、古朴。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无天花板,亦无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叠架并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既使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又使出檐深而不低暗,使整个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扬、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给人以庄重而健美的感觉。屋脊两端装饰着鸱吻。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体现了我国中唐大型木构建筑的显著特色。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保存有不十分明显的墨迹:“因旧名(时)大唐建中三年······重建殿法显等谨志”,是此殿重建年代的佐证。推算起来,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了。
南禅寺(摄影| 萧何)
【文明参观,从我做起】
因疫情防控需要,国家博物馆暂停公益讲解和志愿讲解服务。敬请理解和支持。
文章转发自国家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