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关注古玩那点事儿视频号
“宝石微雕(Gem Engraving)”是在宝石或其他天然或人造材料上以“阴刻(intaglio)”或“凸雕(或卡梅奥=cameo)”等技法制作装饰纹饰的艺术。最早的“宝石微雕”产品可以追溯至七、八千年前西亚的印章和护身符。而直到今日,欧洲一些世家作坊仍然传承着这门古老工艺。
欧洲的“宝石微雕”传统沿袭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经过中世纪的停滞,至文艺复兴时期重新崛起。17-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运动中,“宝石微雕”艺术再臻盛世,涌现了一批技艺足以媲美古人的“宝石微雕”大师和大量传世佳作。
这一篇要说的是18世纪之后流行的一些特别的“宝石微雕”和它们背后的匠人。如果从技法来说,这些“宝石微雕”和大师们的“苦心孤诣”尚有距离;但它们独辟蹊径,依赖着商人特有的智慧却成为了实打实的时代宠儿。
我们的故事要从西方近代的“宝石微雕热潮”说起……
“宝石微雕”收藏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来自公元前1500年前后地中海的一些考古发现揭示了专业收藏家的存在,这个有机会我们再聊。
虽然中世纪被认为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沉寂期”,但“宝石微雕”艺术实际并未完全沉寂。一方面对钱币、徽章和印章的需求始终存在,虽然艺术性大大衰落,但匠人们的手艺不至荒废,后来不少“宝石微雕”匠人的头衔里其实都有“徽章设计师”;另一方面,13世纪以后欧洲世俗权力和教会的角力逐渐白热化,王室对古典美的需求也时有觉醒。当灿烂的文艺复兴到来时,“宝石微雕”很快迎头赶上,不过其成就显然无法和绘画、雕塑相媲美。

意大利费拉拉城邦统治者铜印
1387-88年,V&A收藏

左:金镶红玉髓私人印戒,英国13世纪,V&A收藏
右:意大利铜印,13世纪,纽约大都会收藏

神圣罗马帝国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徽章
德国1558年,V&A收藏

佛罗伦萨大公亚历山德罗·德美蒂奇
金镶玛瑙凸雕
意大利1532-1547年,V&A收藏

玛瑙凸雕拉奥孔(复刻古希腊雕塑)
意大利16世纪晚期,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同时,收藏家们也不甘寂寞。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近代,欧洲贵族们都用流行特制的多层抽屉小柜子放置“宝石微雕”和其他收藏品,一层抽屉可以放几十至上百枚。15世纪中期,既达芬奇出生前后,据说德国已经有至少175个这样的柜子,意大利有至少380个,法国有至少200个。

收藏于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的一套小柜子
来自两位18世纪早期的法兰克福本地收藏家


存放钱币和宝石微雕的抽屉
来源同上
“宝石微雕”的第二次热潮(或者说真正的复兴)在十八世纪到来。促成这次热潮的有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旅行(Grand Tour)”运动。这在当时是欧洲上层社会的青年人们热衷的一类活动,他们将游历欧洲乃至欧亚大陆的古代遗址作为自我教育的一部分。那些倾心于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又有充足资金来源的新贵们开始为自己的文化社团、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张罗一些相关的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雕塑、油灯、微雕宝石,还是同时期新古典主义大师的仿古杰作,都可以作为个人品味、受教育程度、乃至社会地位的象征。

红玉髓阴刻塞姬和丘比特
乔万尼·皮锡勒作品,18世纪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玛瑙凸雕欧律狄刻
乔万尼·安东尼奥·桑塔雷利作品,罗马,18世纪末期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缟玛瑙凸雕弗朗西斯一世和玛丽·特蕾莎一家
路易斯·西里斯作品,佛罗伦萨,1755年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

查尔斯·汤雷(大英博物馆理事,右侧)在他的博物馆里
印刷出版技术的成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些大型“宝石微雕”收藏图录的出版刺激了当时一些年轻富有的“新贵”,其中不少是实业家、金融大鳄或时尚引领者,他们多得没地方花的钱和无尽的欲望于是有了宣泄的途径。
第二次热潮带来的是“宝石微雕”价格的飙升和有价无市的尴尬。不仅古代精品不够分,同时期的大师都忙不过来——贵族王室都盯着呢,哪里轮得到“新贵”们。这里有一个例子挺说明问题的:拿破仑痴迷的那位约瑟芬皇后就是一位“宝石微雕”收藏家,并且是挥金如土的主儿,据说曾经为一件不算太顶级的罗马戒面付出了一万法郎;而拿破仑本人的年收入,据他自称只有2000法郎。题外话,投其所好的拿破仑曾将一顶镶嵌了数枚凸雕杰作(据说部分来自皇家博物馆的珍藏)的王冠送给了她,现在这顶头冠在瑞典王室手中。
需求带动市场。“宝石微雕”原件不够分,18世纪商人们看到的是巨大的商机——“复制品”就应运而生。其实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文创”,只不过当时的欧洲人没有这个概念,现在的古董商则管当时的那些复制品统一叫“大旅行”艺术品。
最早的复制品是使用加热后的硫磺粉翻模的,但19世纪石膏流行后硫磺粉就被淘汰了(毕竟硫磺粉还要专门设备加热)。这种复制品的缺点就是脆,没法佩戴,只能装镜框或者漆成书一样的木盒子,仅供观赏。另一个问题就是没法量产,模子里的溶液冷却了才能做下一个。


维基伍德陶瓷品牌的创始人乔希亚·维基伍德(Josiah Wedgwood)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将“复制”的概念引入了陶瓷生产的工业流程中,实现了量产。对这位精明的商人来说,大量的化学实验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对市场的极度敏锐和高明的宣传手段才是这个品牌的发家之本。维基伍德号称他的作品“复刻”自最优秀的古代宝石微雕精品,经久耐用,价格不到欧洲其他复制品的十分之一——显然,他说的不是硫磺和石膏那种没法使用的物件,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他针对的是谁了。
维基伍德陶瓷摆件“丘比特的婚礼”
原件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18世纪,大英博物馆收藏

维基伍德陶瓷挂件
“赫拉克勒斯扛着克里特公牛”
原件为德文郡大公私人收藏
18世纪,V&A收藏
实际上这些“陶瓷宝石”的成本确实极为低廉,骨瓷的硬度和强度又有天然的优势,加上实用性强——各种陶瓷容器和家居装饰品,维基伍德陶瓷迅速崛起,成就了英伦三百年的国宝级品牌。后来的伦敦世博会上,维基伍德又因复制著名的“波特兰花瓶”而蜚声海内外,不过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和维基伍德相比,詹姆斯·塔西(James Tassie)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更多的激情和一点点小尴尬。
1735年,塔西出生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年轻时选择了宝石雕刻师作为职业。他接受的训练使他对宝石微雕艺术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也给了他足够的能力将日后使用的大量模具做到最完美。
詹姆斯·塔西肖像
浪漫主义油画,1781年大卫·埃兰作品
1766年,31岁的塔西来到了充满活力、机会和爱慕虚荣的收藏家的伦敦。他也发现了复制“宝石微雕”这一商机,并且选择了玻璃作为复制品的主材。实际上玻璃复制“宝石微雕”的工艺早就出现了,但是玻璃这种材料很难驾驭。自己做过或者参观过灯工/吹制玻璃实验的朋友应该了解,玻璃在高温熔融后是一团粘稠的半固体,流动性差。用热玻璃翻模时需要施加一定压力才能保证和模具的充分贴合,而降温退火时还会发生收缩,这都会造成复制品表面细节的丢失。塔西经过反复实验(他的朋友亨利·奎因博士在其中贡献良多),发明了一种再生玻璃浆的配方,成品效果颇佳。相比骨瓷,玻璃翻模的“宝石微雕”表面更为光洁,并且可以调节色彩并呈现近玉质的乳浊感。当时流行的贵族或名人肖像的复制品,多采用低透明度的乳白色玻璃,配以蓝、灰底色,以形成鲜明反差甚至酷似珐琅画的效果;而对于古典神话和历史题材的作品,复制时往往以半透明的有色玻璃,其惊艳可媲美水晶或玛瑙的原作。这些复制品因此被称为“塔西宝石”,可以算是“高配”复制,甚至是一种新的艺术创作了。当然,“塔西宝石”用料和人工的成本也比相对要高了不少。
布鲁图斯(凯撒的刺杀者)头像
詹姆斯·塔西模制,大英博物馆收藏

小安东尼·德鲁苏斯胸像
詹姆斯·塔西模制,大英博物馆收藏
塔西的复制品可谓一炮而红,迅速风靡伦敦乃至整个欧洲的时尚界。在那个时代这种“宝石微雕”复制品并非古董收藏,而是妥妥的时尚潮爆“网红”。“塔西宝石”优秀的品质和足够的供应量再次放大了传统“宝石雕刻”收藏家们的胃口,而那些超级大主顾中就不乏叶卡捷琳娜大帝(沙皇凯瑟琳二世)这样的王室巨头。另一方面,“新贵”们也绝不会吝啬于为自己的博物馆或私人收藏添一个专们存放“塔西宝石”的小柜子
存放“塔西宝石”的小柜子,定制于1786年
门上镶嵌有白色玻璃“塔西宝石”
现存哥廷根的乔治·奥古斯特大学考古部

上面小柜子里存放硫磺复制品的抽屉

上面小柜子里存放的玻璃“塔西宝石”

在售卖的同时,塔西通常也会保存一件复制品作为“留底”。在最初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就积累了超过15,800枚“宝石微雕”杰作的副本,并且将它们发表在两卷浩瀚巨著中。在摄影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这些复制品成为了“宝石微雕”这一璀璨古老艺术的一份完美的“时光快照”。此后两百多年中,不少原作毁于战火或下落不明,而今天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些保存完好的复制品再次领略那些失落的美。
塔西出版图录中的复制品(多为硫磺质地)
注意第二盘中都是圣甲虫的复制品
阿喀琉斯哀悼其好友之死
大英博物馆收藏
詹姆斯·塔西模制,玛强特原作(在战争中断裂)
塔西和维基伍德之间还有不少小插曲。两人在伦敦租的公寓是隔壁邻居,在生意上却没少互相贬低。一个说骨瓷复制品比玻璃更“犀利”,另一个说玻璃没有气泡、收缩变形少。不过,塔西的技艺使他和贵族王室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也给了他接触更多杰作的机会。作为生意人,塔西倒是不介意把他的高质量模具卖给维基伍德工厂。但同时,他也把模具卖给维基伍德的竞争对手(比如法国的沃耶兹,他曾在维基伍德工作,尔后就自立家门了),对他们的生意造成了不少麻烦。詹姆斯·塔西的侄子威廉·塔西(William Tassie)继承了他叔叔的事业,在宝石微雕的基本功夫上也毫不逊色,叔侄二人让这门生意一直繁荣到了19世纪中期,创造了一个世纪的辉煌。不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宝石微雕”这一古老手艺不可避免地没落;加之银版摄影技术的发明,复制的生意也很快衰退了。18世纪末期,普鲁士的皇家格莱维兹工厂开始生产铁制的”宝石微雕“复制品。在此之前,维基伍德凭借着七年战争中英普联盟的机会已经打开了普鲁士的市场,不过普鲁士人显然不想让英国人独占这块蛋糕。1790年,格莱维兹工厂做出了第一批铁制复制品。此后柏林、塞恩涌现出许多制作铁制翻模的皇家制铁厂。19世纪初,普鲁士的铁制复制品总产量一度超过15,000枚一年,而使用的模具中自然有一部分来自维基伍德和塔西。不过石膏模具并不适用于高温金属溶液,模具师先要从石膏模具或维基伍德/塔西的产品翻出沙模。因此铁制复制品比“塔西宝石”和维基伍德都要模糊,质量也较差,但成本同样很低。由于铁凝固时收缩,所以纹饰部分的尺寸也比维基伍德的产品要小。
使用铁制复制品打造的首饰当时也被称为“柏林铁”,因为廉价而在普鲁士流行,常用于表达哀悼。据说拿破仑入侵时,普鲁士妇女们纷纷用自己的金银首饰换交换“柏林铁”,从而支持抵抗战役。

镶嵌了铁制复制品的“柏林铁”首饰
私人收藏
一开始已经说过硫磺和石膏复制品。石膏翻模技术门槛比较低,而且原料很容易就能搞到,早先使用的那些专门模具也可以用硅胶代替,不过现在很多作品还是基于塔西当年使用的一部分流入市场的复制品或模具,毕竟大师级的“宝石微雕”杰作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搞到的。硫磺复制品一般不晚于18世纪。硫磺和石膏也不难区分:硫磺的复制品一般是光洁的红色,偶见嫩黄色。石膏的则是亚光鸡骨白色,比硫磺的要重。
“微雕宝石”石膏复制品
19世纪,大英博物馆收藏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复制“宝石微雕”杰作提供了更多便利的选项。数字控制的超声机器雕刻可以很方便地将一件“宝石微雕”的图案复制到另一个平面上,笔者就曾见过合成材料的机雕复制品。理论上数字模型的精度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这样做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实际的成品一般不会太精细。(这类复制品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就不另外放图了)3D打印是更先进的技术,笔者还没有见过大规模公开销售的3D打印“宝石微雕”。不过所谓3D打印其实是把石粉、金属或者聚合物的粉末粘合成型,成品和“宝石”的概念相去还是有点远。同样,高精度复制的成本也非常可观。今天,审美和市场需求的飞速变化大大削弱了“宝石微雕”复制品的流行(但仍然有一些潮流首饰品牌在使用模制的阴刻玻璃镶嵌件作为复古元素),250年品牌的维基伍德甚至陷入了破产保护的困境。然而,从那个时代遗留至今的复制品却成为了历史的见证,真正的“古董”。
就数量来说,复制品显然远多于“宝石微雕”原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塔西和维基伍德的主顾中绝对不缺乏深谙古典宝石微雕审美的新旧权贵,如果不是大师的杰作,他们又怎会屑于复制呢?要知道叶卡捷琳娜大帝当年可是大手一挥要塔西给她“炒一本”(打包要了一套所有的复制品),可见塔西宝石的质量绝对不低。塔西据称复制了当时欧洲几乎所有那些“小柜子”里的“宝石微雕”典藏,其年代涵盖了古希腊到新古典主义运动时期,长达两千多年,还包括了不少来自埃及和腓尼基的圣甲虫,其总量据说也不过两万。而所知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罗马“宝石微雕”就远不止这个数量了。显然,那些工艺粗糙、造型美感一般的作品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每一件“塔西宝石”的原作都大有来历,其中不少带有雕刻师的署名,甚至可以看到玛强特、皮锡勒家族这样名闻遐迩的大师。笔者喜欢做的一桩事情就是通过这些复制品寻找对应原作的来历,及其背后收藏家和雕刻师的故事。同时,这些复制品也可以作为学习不同时期“宝石微雕”艺术风格的“教科书”。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相比仅出现于大型拍卖会,动辄万英镑乃至十万英镑级别的那些精品宝石雕刻来说,复制品的价格要“亲民”得多。因此,对于想领略真正的宝石微雕之美,又不想和世界顶级收藏家打破头的玩家来说,这些复制品都是颇有吸引力的选择。
“塔西宝石”,丘比特的婚礼
弯月王朝收藏

“塔西宝石”,宙斯和迪奥斯库里(双子座)
弯月王朝收藏

“塔西宝石”,复制自一件古罗马宝石微雕
弯月王朝收藏
Berlin Iron and Silesian Wirework(A collection of Berlin Iron and "Silesian" wirework jewelry).【网文请自行搜索】
Elisabeth Schmuttermeier, Cast Iron from Central Europe, 1800-1850.
Daniel Graepler,A Dactyliotheca by James Tassie and Other Collectionsof Gem Impress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Gttingen.
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