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为中国收藏碑帖最为丰富的公藏机构,共有碑帖拓片20多万件,其中宋拓、孤本、善本、精拓数量均堪称国内第一,收藏品种几乎囊括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碑帖博物馆”。这些上图珍藏的碑帖,组成了国内顶尖高清仿真碑帖出版标杆——《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
《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是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古籍出版社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的碑帖出版品牌,一贯坚持着艺术性与学术性并重的精品碑帖出版理念,从上海图书馆海量藏品中,精挑细选其中最佳者。所选碑帖,多种名列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且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出版的。
同时拥有着书法界、出版界、印刷设计界等多个领域最高奖项,以及广泛关注度与极高口碑的这套丛书,最近迎来了新的生命——《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六辑、第七辑,重磅回归,限量发行。
(已出碑帖目录,请点击放大阅览)
(版本信息一览表,请点击放大阅览)
·册页装,每一叶均可平整展开↓
·别册:专家导言,上海图书馆碑帖专家仲威先生执笔,细说该碑帖的刻拓时间、原碑状态、版本流变、递藏情况,以及书法艺术特点↓
分册详情
《石鼓文》
☆ 战国大篆,石刻之祖
☆ 明中期“黄帛”未损本,朱蓝二色释文
☆ 吴昌硕临摹《石鼓文》所用之底本
(楠木面板朱孝臧题签)
(黄帛其)
(惟杨及柳 朱蓝二色释文)
(顾麟士手绘《缶庐校碑图》)
(“黄帛”二字图片源自:展玩)
《武氏祠画像题字》
☆ 清嘉庆元年黄易监拓批校本,国家一级文物
☆ 清癯劲挺,朴茂典雅,汉代小隶名品
☆ 首次出版
(陆恢为沈树镛题内签王熙彭校勘记)
(黄易批校 孔子见老子画像题字)
(“黄”字小印 图片源自:展玩)
《史晨后碑》
☆ 汉隶成熟期平整方正一路之典型
☆ 明拓本,鉴定标准件
☆ 何绍基藏本
(古锦面板 曾熙题签)
(何绍基题内签明代人所题旧签 李瑞清题记)
(“春秋复礼”之“复”字完好,为每行三十六字本)
·《史晨碑》刻立于汉建宁二年,“孔庙三碑”之一。前碑(《翰墨瑰宝》第三辑收入)记载鲁相史晨关于祭孔上呈朝廷的奏章,后碑则记叙了史晨到任后祭祀孔子的具体事迹。传世无宋拓,以明拓为最早,《后碑》则明拓亦极少见。
·《史晨碑》书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左顾右盼、上下启承,风韵自然跌宕、法意俱全,为汉隶成熟期平整方正一路之典型。
·此上海图书馆藏《史晨后碑》即明拓本,每行三十六字均完好,与国博所藏《史晨前碑》最早拓本同为何绍基旧藏。此本不仅传拓时间早,又纸墨淳古,拓工一流,可以视为鉴定标准件。
《颜真卿李玄靖碑》
☆ 颜真卿晚年作品,“鲁公极笔”
☆ 断后毁前南宋拓本
☆ 国家一级文物
(荫木面板徐豫题签)
(“博学好古”)
·《颜真卿李玄靖碑》,唐大历十二年五月刻,颜真卿撰书,吴崇休镌,记录了“天下道学之宗”李玄靖的一生事迹。此碑宋绍兴年间为大风折断,损字数十个,明嘉靖年间又遇火灾,毁为石块,因而整拓极为难得。
·此碑书法价值极高,乃颜真卿晚年代表作品,有“鲁公极笔”之称。清代书法家梁巘评曰:“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吴云则评价:“闳伟沉毅之中饶有冲举欲仙之致,精采夺目。”
·此为上海图书馆藏断后毁前南宋拓本,存一千六百零五字,国家一级文物。张廷济题跋云:“如此本全善之拓,目中不过三四见,此固是刻中之天球鸿宝也。”
(册末附《李玄靖碑》缩刻碑文四开)
(侧面实拍图 图片源自:展玩)
《思古斋黄庭经颍上兰亭序合册》
☆ 王羲之小楷
☆ 明拓完石本、残石本两种合册
☆ 有张廷济题跋十六则
(张廷济题端“颍井全璧”及题记)
(思古斋黄庭经 完石本)
(颍上兰亭序 完石本)
·《思古斋黄庭经》与《颍上兰亭序》合刻一石之两面,故称“黄兰帖”。此册为《黄兰帖》完石本、残石本两种合册。完石本无丝毫涂描迹象,后附龚丘张登云刻跋七行,极为难得。残石本《黄庭经》存二百有七字,《兰亭序》存八十余字,石花斑驳,别有韵致。
·此本有张廷济题跋十六则,内容丰富多样,非作于一时,由此可见张廷济曾对此本反复观摩、珍爱有加。
·此帖书法价值极高。清代朴学家程瑶田题跋曰:“颍上思古斋黄兰二帖,神形超越,如游丝袅空,实则银钩铁画。此禊帖较之定武派,此为天仙化人,然亦非谓定武为犹食人间烟火也。”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则云:“香光曾云,昔重定武,今重颍上……此本匪唯完善,拓法精良,洵难得之物。”
(颍上兰亭序 残石本)
《上尊号碑受禅表合册》
☆“曹魏第一刻”、魏晋书风之先导
☆汉魏权力交替之参与者、见证者
☆ 传世最早拓本
(楠木面板 金农题刻“魏上尊号碑”)
(楠木面板 王大成题签“魏受禅表”)
·《上尊号碑》与《受禅表》刻立于汉魏之际,前者记录了东汉献帝末年众臣向曹丕劝进之事,后者则叙述了曹丕正式受禅称帝、建立“曹魏”的历史事件。此二碑参与并见证了汉魏之际权力交替的过程。
·二碑书法以“方整峻丽”著称,既是东汉晚期官方隶书的代表,也是隶书发展最高峰过后的“空谷回响”。虽是曹魏碑第一刻,但若将它们视为“汉碑”,亦无不可。两碑同为开启魏晋书风之先导,泽润后世,至深且远。
·此次列入《翰墨瑰宝》的《上尊号碑》与《受禅表》,均为传世最早拓本,非同寻常,极具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意义。
《天发神谶碑》
☆“天降符瑞,立碑记功”:特殊的政治背景
☆ 悬针篆:书法史上最具创新意义之别体
☆ 明拓佳本、天放楼失而复得之碑
(荫木面板 赵烈文题签)
(侧面实拍图 图片源自:展玩)
·《天发神谶碑》可称得上是中国碑刻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碑刻。三国吴天玺元年,末帝孙皓为制造“天命永归大吴”的舆论,刻立了所谓的“天降神谶”之碑,希望以此维系濒临灭亡的统治。因此特殊的政治背景,此碑之形状、书法均异常神秘诡异,以制造天外来物的效果。可惜四年后,大吴还是灭亡了。
·此碑创造性地将篆书的圆转结体改为方折,圆起圆收改为方起尖收,形成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创新意义的书法别体——“悬针篆”。又笔力雄健,呈现出“如折古刀,如断古钗”的艺术效果,故能奇伟惊世、独步古今。
·此碑嘉庆年间毁于火,传拓极少。此赵烈文天放楼所藏明拓本,为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册前有赵烈文手录碑文图式一叶,册尾则有赵烈文题跋,详述此本失而复得的经过。
(册前赵烈文手录碑文图式之落款 图片源自:展玩)
《伊阙佛龛碑》
☆ 褚遂良大楷
☆ 宽博俊伟书风
☆ 剪裁合度
(沈树镛题内签)
(“美天地为广大,嘉富贵为崇高”)
·《伊阙佛龛之碑》为褚遂良中年代表作品,书风宽博俊伟,带有隶意。欧阳修《集古录》评价此碑:“字画尤奇伟。”清代书法家梁巘则曰:“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翁方纲亦云:“此唐楷中之隶法也。”
·此碑传本稀少,故在近十几年碑帖收藏热中成为大热门。存世最佳拓本有二:一为国家图书馆藏明何元朗清森阁藏本,一为上海图书馆藏叶奕苞藏本。此次影印出版者,即为后者。
·此本虽传拓年代较何元朗藏本为晚,但从剪裁来看,此本实更符合装裱的法度要求,故具有无可取代之版本价值。此碑的残损笔画和偏旁,何元朗藏本基本剪失,此本则大多保留。此外,首行“始于六经其流分于百氏莫不美天地为广大”十八字,何元朗藏本阙如,此本则悉数保留。
《赵清献公碑》
☆ 此碑传世孤本,苏轼书丹碑刻之原碑原拓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次出版
(“君子不幸而有诖误,当保持爱惜以成就其德”)
·此碑刻立于北宋元佑四年四月,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之时。记述了北宋名臣、有着“铁面御史”之称的赵抃刚正不阿、选贤举能的一生,碑文长达三千五百字。
·此册为明拓本,海内外孤本,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赵之谦、翁同龢均将此册审定为“宋拓”,可能基于新旧党争苏轼所书碑版皆遭禁毁之故。
·此册是《赵清献公碑》原碑原拓的传世孤本。至今存世的宋刻苏轼法帖,尚有《西楼苏帖》《郁孤台法帖》等少数几件,而苏轼书丹碑刻之原碑原拓,天壤之间仅存一二,可见此册之珍稀程度。
(赵之谦题跋)
《洛神赋十三行四种》
☆ “小楷极则”
☆ 佳拓四种
☆ 题跋众多,精彩纷呈
(杨守敬、陈三立、甘翰臣递藏本 楠木面板 郑文焯题签)
(“未进内府本”标题之“晋”字中横与“日”部泐连,“晋字未损本”则完好)
(谢伯鼎藏本 传雅主人题内签)
(谢伯鼎藏本)
(翁同龢藏本 翁同龢题内签)
·《洛神赋》小楷,相传是王献之所书,此帖书法价值极高,被称为“小楷极则”。帖石相传为宋末贾似道刻之于阗碧玉者,故称“玉版十三行”,久佚。明代万历年间,重新出土于杭州葛岭贾似道半闲堂旧址。
·此次影印上海图书馆藏《洛神赋十三行》善拓四种,分别为:杨守敬、陈三立、甘翰臣递藏清初“未进内府本”及“晋字未损本”,谢伯鼎藏清初“晋字初损本”,以及翁同龢所藏“柳跋洛神十三行精拓”。
·此四种合册,不仅便于比照此帖笔画、石花等随着时间迁移之变化,直观呈现帖石之生命史,且册中包含了大量名家题跋,精彩纷呈,如翁同龢所作之题跋,考证翔实,鞭辟入里,于《洛神赋十三行》之版本考订颇具参考价值。
(甘翰臣藏本 恽寿平书张丑绝句)
限量赠品:主题布袋
《翰墨瑰宝》第六辑、第七辑限量发行各600套,每一辑前100套定购成功的读者,均可获得专为该辑定制的主题环保布袋一件,送完即止。
·设计灵感来自《翰墨瑰宝》第六辑、第七辑
·热升华工艺,洗涤不掉色
·优质绒布面料,柔软亲肤
·拉链封口、内置口袋
·环保帆布双肩带
(“翰墨瑰宝”logo“至宝”葫芦印)
——————END——————
香港大学展出的晚明风华——
民国画事甄选艺术书店
买书才是“交学费”
▼▼▼
民国画事,深情讲述艺术家,专业解读艺术品,直接深入艺术市场。致力于做最好的艺术自媒体,写最好看的艺术文章。——人生不长,你需要读点好东西。关注我们,持续接收好文章。
民国画事评论区,我们来聊聊艺术
▼▼▼
文章转发自民国画事,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