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彩瓷中,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品类:斗彩。
▲清雍正 斗彩团花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古籍上,斗彩的写法很多,有写“逗你玩儿”的“逗”;还有写“黄豆、绿豆”的“豆”。
但无论哪个字都有它一定的理由。
比如,“逗彩”可理解为青花和五彩逗来逗去,所以是“逗着玩儿”的“逗”。
写作“黄豆”的“豆”,则可以理解为彩瓷的底色泛着豆青,所以叫"豆彩"。
而写得更多,被后世更为推崇的,还是"争奇斗艳"的“斗”。
▲清雍正 仿成化斗彩高士杯 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是先用青花在坯体上勾勒出轮廓,施透明釉。
高温烧成后,再在釉上以各种彩料填绘,经低温烘烤,最后成型。
凡是采用这种工艺的都可称作“斗彩”,意指青花跟五彩争奇斗艳。
▲清雍正 斗彩缠枝花纹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文献记载,斗彩始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以柔和、文雅著称,是陶瓷史上最为名贵的品类之一。
明代沈德符评价斗彩:“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
其中,明成化时期的斗彩,尤受推崇。
▲明成化 斗彩宝相花纹盖罐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年间,物资丰饶,国泰民安。明宪宗又雅好艺术。再加上宣德时期制瓷技术飞升。
种种原因使得斗彩于明成化年间抵达工艺美学的又一高峰。
成化斗彩存世数量不多。
而一度以2.8亿元刷新中国瓷器全球拍卖纪录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可谓其中不得不提的代表作。
▲苏富比 2014年4月8日 成交价281,240,000港元
从史料来看,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古代就已价值不菲。
最明确的记载之一是明《神宗实录》中的一段描述,“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
明《神宗实录》大部分编撰于明中叶至明晚期,明朝万历年间。
这个时候一对成化斗彩鸡缸杯就“值钱十万”,可见其珍贵程度。
清代朱彝尊的《曝书亭集》中,亦有——“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蓰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以陶器而得玉之上价,其贵重如此”的描述。
现存于世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中,被公认为是真品且保存完整的,只有10只。
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都在博物馆中收藏。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鸡缸杯:“鸡者,纹饰也;缸者,造型也;杯者,功能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画着鸡纹长得像小缸的杯子”。命名方式简单又直白。
▲明朱瞻基《子母鸡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悠闲自在的公鸡、母鸡、雏鸡,配色灵动,稚拙有趣。一幅温馨安逸的幸福生活图景,跃然杯上。
▲大巧若拙的绘画方式,透出小动物的有趣活泼
就是这样一个手不盈握的斗彩小杯,自成化以后,被各朝各代争相仿制。
直到清代,君王们还对其念念不忘,康熙、雍正、乾隆均有烧制,也都在成化朝的基础上有各自的致敬与发挥。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
观复博物馆藏
“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这是清代朱琰在《陶说》里,对鸡缸杯实用性及艺术性的赞誉。
经过反复地思考打磨,观复博物馆此前也设计推出了观复鸡缸杯。
11月6日-11日,这款鸡缸杯双十一超低价大促优惠。喜欢的朋友,还请不要错过~~~
观复鸡缸杯旨在将富含文化符号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在设计上,尽量达到最好呈现;
瓷质上,达到较为考究的水准;
纹饰上,表达已有的文化内涵;
设色上,更能反应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
整体图案延续明清鸡缸杯的传统要素,以公鸡、母鸡与雏鸡为主角。
在画面的布局、形象用色上,观复鸡缸杯更接近于乾隆朝的鸡缸杯。
但去掉了童子,保留了明代原始构图中的山石花木及子母鸡,延续成化斗彩鸡缸杯稚拙朴实的笔法。
杯型上,观复鸡缸杯采用了清代“酒圆”杯形,体量与明代鸡缸杯容量相近。
这种设计是为了在使用上达到茶具、酒具兼顾的功用。经过设计师反复考量,杯型、容量均称心适用。
鸡缸杯上的题诗,借鉴了乾隆仿成化而做的御制诗鸡缸杯的呈现方式。
▲观复鸡缸杯局部(右)
观复博物馆藏乾隆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局部(左)
诗文力求含义丰富而简明直白,使其成为杯上的一道风景。
文字体法亦取于乾隆御制诗,方正古秀,易于辨别、品读,有盛世的气度。
无论是一人独酌,还是两人对饮,亦或是三人雅聚畅谈。在小小鸡缸杯的加持下,茶酒的乐趣更觉馥郁飘然。
青花五彩,浓淡之间,争奇斗艳,别样灿烂。此款鸡缸杯11月6日-11日,双十一超低价,限时优惠中!
全场近200多种文创商品参与满减活动,全店商品参与满送活动!
文章转发自观复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