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137
清
赵次闲刻费丹旭绘罗汉经文图成扇
L33.5cm
出版:赵羽主编,《怀袖雅物》(卷三 苏州折扇 扇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32页。
赵之琛刻费丹旭画罗汉、陈小鲁上款扇骨,水磨玉竹,一尺十四档,方根扇型,白牛角扇钉,以陷地浅刻法雕刻罗汉经文。一面作岩间罗汉静坐蒲团之上,悠然面壁思禅,其侧山石嶙峋,峭壁高耸。画面左上留白处行书题识:「晓楼写于三斗鋗斋」。一面阴刻金文并行书题识:「小鲁大兄属摹于退庵,癸卯夏四月次闲」。《怀袖雅物》(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卷三《扇刻》曾著录。
Lot5137 拓片
《怀袖雅物》(卷三 苏州折扇 扇刻) P32
费丹旭(1802-1850),字子苕,号晓楼、偶翁、环渚生、三碑乡人,晚号偶翁,乌程县三碑乡(今浙江湖州)人。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晚年好画佛像罗汉。整体用笔清秀设色轻淡自有风貌。
赵之琛(1781-1852)
赵之琛(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别署退庵、宝月山人,斋名补罗迦室。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工书画篆刻,刻竹亦佳,书画清俊不俗。存世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补罗迦室闲唱词》,继“西泠四家”丁敬、蒋仁、奚冈、黄易后入列“西泠后四家”陈曼生、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前后四家合称西泠八家。为陈豫钟弟子,次闲用刀,章法稳健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是浙派篆刻集大成者。
此扇由二大名家合作,实属难得。上款者陈小鲁,又是何许人也?浙江博物馆所藏达六舟拓汉竟宁雁足镫《剔镫图》颇负盛名,而金石家陈介祺(1813-1884)曾评论传世雁足镫“唯建昭为佳,竟宁次之。”所谓建昭雁足镫,今存陈小鲁手拓《汉建昭雁足镫拓本》2015春拍以391万元成交。全角拓自达六舟始著名,但陈小鲁本毫不逊色,由拓本题跋可知,上海徐渭仁在鸦片战争爆发后携镫避难苏州,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陈小鲁借镫求拓。
汉建昭雁足灯 全形拓 陈小鲁手拓本(局部)
蒋敦复《芬陀利室词集》书影
又据“清词后七家”之一、江苏宝山人蒋敦复(1808-1867)《芬陀利室词集》卷二,有《台城路》一词,序言曰:“陈小鲁侍其大父厚甫观察游杭时,乞戴醇士阁学(即戴熙[1801-1860],字醇士)画冷泉诸胜,返吴门后,乞刘彦冲(1807-1847,侨寓吴门,朱昂之弟子)布衣画山塘诸胜,皆名笔也,合装一卷,题曰《鹫峰虎阜》,属为填词。”其词曰:
青山那是无情物,斜阳自成今古。虎阜云荒,鹫峰石冷,添了碧苔无数。支笻好去。认越角吴根,野桥归路。茸蕉衫,水天凉影唤鸥渡。
吟笺旧题古寺,红墙看一带,落叶如雨。古木阴围,寒泉响答,分付斋鱼粥(原注:作平)鼓。江湖倦旅。看几度星霜,几重烟树。甚日来游,画中摇瘦橹。
画家戴熙本人在《习苦斋画絮》卷十中也有记载:“小鲁陈大兄以新制纸属写其先大父厚甫先生诗句。西湖,天下之逸格,幽杳惝恍,不可以迹象求也。今小鲁欲藉拙涩之笔取之,坐令西湖笑我。戏拟倪幻霞树、王孟端石、管仲姬新篁,请小鲁大兄法眼别裁。”由此可见,原来陈小鲁是苏州清代学者、戏曲作家陈钟麟(1763-1840,字肇嘉,号厚甫)之孙,陈钟麟曾在杭州为官,小鲁随祖父游,与浙中金石书画名家相熟。陈钟麟最重要的作品《红楼梦传奇》刻本封面为汪之虞所题,由蒋茝生《墨林今话续编》卷一可知,汪之虞字驺卿,钱唐人,亦尝从赵次闲等人游。其文艺交游网络之情状,可见一斑。陈小鲁不仅交游广泛,本人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钱塘名流梁同书(1723-1815,号山舟)的学生嘉兴人陈铣(1785-1859,字莲汀)曾得到明代遗民钱士璋篆铭的赤霞砚,为之又作铭文,并请陈小鲁加刻于砚上,时在道光七年丁亥(1827)夏日。
陈小鲁刻明钱士璋赤霞砚
此件赵次闲竹刻,冲切刀混用,线条方中有圆。山势苍劲质朴,蒲团亦古拙浑厚,罗汉眉目之间颇为精彩。更有意思的是,此扇骨完成于癸卯四月,恰与陈小鲁《汉建昭雁足镫拓本》同年。可谓彼时江浙文化名流交游的见证。扇上费晓楼落款“写于三斗鋗斋”,乃嘉兴文鼎的斋名。
文鼎(1766-1852)字学匡,号后山、后翁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书画篆刻家。平生未官,文宗咸丰元年(1851) 征举孝廉方正,不就。所居曰“停雪旧筑”、“停云旧筑”。曾得汉元延三斗鋗,因言其室曰“三斗鋗斋”。咸丰初徵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精鉴别,收诸金石、书、画多上品,如商仲彝、周旬觯、汉元延鋗、禊帖五字不损本,原搨娄寿碑,俱精绝。偶作小楷,画云山松石,则谨守徵明家法。篆刻工秀得彭遗意。精刻竹,凡扇边及秘阁,皆自为书、画,刻山水不下周芝岩。
文鼎文后山与钱善扬(几山)、孙三锡(桂山)、曹世模(山彦)时称“鸳湖四山”,与赵次闲、张廷济,徐同柏友善。皆一时志趣相投金石同好。次闲与晓楼合作,强强联手为陈小鲁刻扇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赵次闲竹刻作品传世不多,上海博物馆有收藏其竹刻臂搁一件,上海博物馆出版的《竹镂文心》第173页有著录。臂搁上刻修竹二支,款识“次闲写于退庵”,用刀与此件竹刻扇骨如出一辙。
根据《汉建昭雁足镫搨本》上的题跋陈小鲁逝后,该拓本散出,幸而钱琯云从吴中冷摊上购回重裱收藏,后又经多名人题跋,最后到吴昌硕,在光绪三十四年戊申终于为此卷暂时画上了句号。这些题跋中有的陈情述史,有的吟诗咏镫,有的考订释义;最后一通泥金拖尾上的跋文是本案镫主,建昭雁足镫藏家徐渭仁的《建昭雁足镫诗》:
拓本上有陈小鲁在雁爪的上方落有一印“小鲁所见金石”(白)。让人遥想当年陈小鲁在江浙二地的金石风流。
相关阅读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