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宋代玉雕磨喝乐!

  • 最古玉
  • 2022年6月30日09时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来多少名士才女,将对美满姻缘的企盼吟诵成华彩诗章,这些咏叹爱情的创作源泉,多来自于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神话。


乞巧图 局部 北宋·佚名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立轴 绢本 设色 162×111cm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随着精神文明和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节日比前代内容更丰富、活动更盛大,例如七夕节的乞巧乞子活动就最有代表性。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


泥塑磨喝乐 宋 镇江博物馆


其中描述的磨喝乐是宋代七夕节的最佳代表,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陈清波《瑶台步月图》就绘有七夕时瑶台上侍女手端一盘人物玩偶,正是南宋时期广为流行的磨喝乐。一位贵妇边饮边欣赏盘中磨喝乐,真实反映出宋代上层社会娱乐赏玩磨喝乐的时代风尚。

瑶台步月图 局部南宋·陈清波 故宫博物院

绢本设色 25.6x26.7cm


所谓“磨喝乐”,乃是源于古印度佛教传说中的“摩侯罗迦”,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中讲摩侯罗迦为天龙八部之一,是“大蟒神”护法。傅芸子先生在《宋元时代的“磨喝乐”之一考察》中,对“磨喝乐”有详细考证:“它源出于佛典。自印度传来,经过一番中土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美妙可爱的儿童。为‘七夕节’祭物之一。


白玉持莲童子 宋 故宫博物院


磨喝乐作为舶来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汉化,增添了许多中土文化和民俗民风,宋人不仅把磨喝乐作为供奉赏玩的偶像,还让孩童效仿磨喝乐的造型游戏,进而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时尚,迎合了中土“乞巧”、“宜男”的群体愿望。

白玉持莲童子佩 宋 广汉市文物管理所

白玉持荷童子佩 宋 扬州博物馆


七夕那天,孩子们手执新鲜莲荷,效仿佛祖之子磨喝乐以祈求吉祥聪慧,“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罗之状。此东都(汴梁)流传,至今不改”。大人们夸孩子可爱聪慧也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这种因七夕而生的执荷童子文化随着宋代世俗文化的繁荣而愈加盛行、达到极致。


白玉持莲童子 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白玉执荷童子佩 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宋话本《碾玉观音》中有琢制玉磨喝乐(摩睺罗)的情节:“去府库里寻出一块透明的羊脂美玉来……这块玉上尖下圆,好做个摩睺罗儿……摩睺罗儿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这里的玉“摩睺罗”指的就是玉雕持荷童子。这种可爱的玉雕童子执荷形象成为七夕节形而上的代表形象之一,受到民众的广泛喜爱,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青玉持荷童子 宋 上海博物馆


喜闻乐见文化习俗的受众往往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皇家、富室乃至寻常市民都可能是磨喝乐的忠实粉丝:“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磨喝乐既风靡天下,其“价亦不廉”,贵者“一对直数千(文)”。名匠袁遇昌制作的磨喝乐更是昂贵到每对叫价“三数十缗”。


玉持荷童子 宋 宋代玉器艺术馆


磨喝乐这种世俗生活中清新健康的儿童形象,更能直接唤起人们对乞巧和宜男愿望的向往。莲花在佛教中是清静、圣洁的象征,而让磨喝乐手执未开或并开的已符号化的莲荷,这种独特设计且有意味的造型是宋人精神信仰、需求期望的象征和审美取向的显现。


白玉瓶荷童子佩 宋 故宫博物院


白玉执荷童子佩 宋 故宫博物院


青玉持荷童子 宋故宫博物院


青玉持荷童子 宋故宫博物院


青玉执荷童子 宋故宫博物院

玉镂雕执荷童子 宋 故宫博物院

磨喝乐体现着宋人在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心理,不但为宗教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而且通过鲜明的独创性将其蕴含的文化影响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为磨喝乐民俗的形成与相关工艺品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体现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最古玉

慢慢你会爱上他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