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为救敦煌,妻子私奔,他给自己判“无期徒刑”,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

  • 壹号收藏
  • 2022年6月21日12时


敦煌三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敦煌研究院倾情提供多张珍藏洞窟图片,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


“我的理想,

是将来要让全世界的人

像知道巴黎一样知道敦煌,

让全世界的人

像喜欢巴黎一样喜欢敦煌。”


痴心守敦煌


现在,

提起敦煌守护者,

很多人会瞬间想到:樊锦诗。

但这位84岁的老人

在她唯一的自传里回忆起往事,

却念念不忘两个人。


樊锦诗


其中一人便是常书鸿。

“我的记性大不如从前,

很多事情都忘记了……

但是我忘不了以常书鸿、段文杰

为代表的老一辈莫高窟人……”


常书鸿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图源:孙志军


或许是敦煌几十年风沙吹过

已渐渐模糊人们的记忆,

樊锦诗念念不忘的常书鸿,

如今还有多少人知晓?



但常书鸿获得的赞誉却很大:

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常书鸿则被称为“敦煌守护神”



他何以在人们心中封“神”?

看完常书鸿的故事,

或许你心中自然就有了答案。

1904年,

常书鸿生于杭州一个

满族驻防旗兵骑尉之家。

生逢晚清乱世,

常家算不上大富大贵,

但日子总还过得去。


然而很快辛亥革命,

八旗驻地被革命军攻打,

年幼的常书鸿不得已被家人藏到庙里。

没多久,清朝覆灭。

常家再也无法领受“皇恩”

只得自谋生路。


年轻时的常书鸿


彼时,

父亲长年在外为生计奔波,

常书鸿最喜欢和三叔“混”在一起。

三叔得过小儿麻痹症,

腿不能动,左手又萎缩得厉害,

但一只右手却能画出绝妙之笔。


这让书鸿非常仰慕,

他不想上学,

什么也不想干,

就想和三叔一样,天天痴迷画画。


然而父亲和外祖母

却死活不同意。

在他们眼里:

“书鸿聪慧,

长大一定会更出息的,

怎么能天天沉迷画画,

当务之急肯定要读书。”



哪怕常家典当家产、卖地

也要供他读书。


但年幼的书鸿

却一个人默默坚守,

从没放弃过画画这件事。

为此招来父亲不少“常氏家训”:


“书鸿啊,

你也不小了。

凡事要有自己的主张。

我知道你有画画的天分,

可如今不是靠画画吃饭的年代。

这么大一个杭州城,

现今没听说谁是靠画画养家糊口的。


《平地一声雷》


你报个工业学校,

毕业好寻差事。

我们这样的人家,

有职业就是正道,就是活路,

你明白了吗?


这么多年来,

你祖母把首饰一一变卖补贴家用,

才勉强维持,

如今你祖母也老了,

首饰卖完了到哪找贴补呢?

你得体谅家里的难处,

画画是消闲事,不能当饭吃。”



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

这是书鸿在成长岁月中

领悟的人生第一要义。


1918年冬天,

遵父亲之嘱,

常书鸿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电机科”。


学是考上了,

父亲也开心了。

可书鸿却似乎天生跟

数学、电机这类理工科无缘。

在画画上绝顶聪明的他,

期末拿着45分的成绩单回家了……


“妈,

下学期我要读染织科,

老师说我的图画很有基础,

将来学染织会有出息的。”

伴随着一份45分的成绩单,

还有书鸿给自己出的绝好主意。



他只想离画画近一点,

再近一点。

转入染织科的书鸿成绩突飞猛进,

以至于毕业典礼上,

校长当场宣布他作为最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这一消息让书鸿和家人都喜出望外。


毕业后没多久,

书鸿又和相恋已久的爱人芝秀成婚。

一时间,风光无两。



然而,

爱情、事业依旧拴不住他的艺术梦。

1927年,

常书鸿毅然登上去往法国的轮船,

到法国学习油画。


隔年,爱妻受不了相思苦,

来到法国与书鸿团聚。

常书鸿在艺术的世界里遨游,

妻子也非常喜欢法国的生活,

两人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可爱的女儿常沙娜。



从早到晚痴迷绘画的书鸿,

凭借精湛的画功,

在法国艺术界的声名越来越响。


沙娜像


1932年,油画《G夫人像》获毕业作品第一名。

同年,凭油画《梳妆》,成为第一个以中法大学 学生身份得到奖学金的中国人。

1933年至1935年,其作品一再获金奖、银奖,被选为巴黎美术家协会会员,成为首位进入巴黎美术家协会的中国艺术家。

油画《葡萄》、《沙娜像》、《裸妇》、《病中的妻子》等更是被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美术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G夫人像》


如果这条艺术之路一直走下去,

在巴黎这样的世界艺术中心,

常书鸿成为世界名家指日可待吧?


然而1935年的一次“意外”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天,常书鸿在法国塞纳河畔散步,

路过一处旧书摊时,

他瞬间被书摊中一部

《敦煌石窟图录》吸引。



随手一翻,

常书鸿不禁赞叹:

天啊!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宝贝?


瞧这雄伟的雕塑,

瞧这构图,

瞧这遒劲有力的笔触……

他目瞪口呆,

像被钉在书摊上一样,

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天黑,

摊主都急了:
“喂,先生,你是不是想要这本书?”


常书鸿这才缓过神来,

没带够钱的他,

依依不舍把书放回原处。


第二天一早,

常书鸿像失了魂一般,

直奔吉美博物馆,

他打听到那里正展览着

大量从敦煌盗来的画作。


一个小小的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2万多件中国文物


他越看越“恨”自己:

你这个自以为很得艺术要领,

一直为西洋文化所倾倒的中国人,

对祖国如此灿烂而悠久的文化

竟然毫无所知,

真正是数典忘祖,

你还有什么颜面在此大言而不惭啊!


当即,常书鸿就做了一个决定:

回国!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时,

妻子倒吸一口凉气,

“放弃在法国含辛茹苦挣得的一切,

人家会以为我们发疯了!”


陈秀芝像


常书鸿可不管别人的眼光,

1936年他离开安定的法国,

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


可刚回国,

生活便给他沉重一击,

在随学校迁往大后方的途中,

他所有的书画被日本轰炸化为灰烬。


《重庆大轰炸》


回国后几年间,

常书鸿一直对敦煌念念不忘。

1942年他举办个人画展,

为敦煌之行筹措经费。

徐悲鸿和梁思成听闻后,

盛赞他的壮举。


徐悲鸿亲自为他的画展作序,

称他为“艺坛之雄”;

并送他一句话:

“要学习玄奘苦行的精神,

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


梁思成则送他四个字:

“破釜沉舟!”

张大千说:

你这是给自己判了“无期徒刑”。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


从这一点上你就能看出:

在当时战乱的局势

以及敦煌艰苦的条件下,

到敦煌去是多么疯狂的做法!


可是辗转一个多月

终于到达敦煌莫高窟的常书鸿,

在给妻子的信里却说:

从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在想,

哪怕以后死在这里也值!



但当常书鸿从激动中冷静下来后,

石窟的惨象让他倍感辛酸:

许多洞窟由于被人居住、烧火做饭

熏成漆黑一片;

一些珍贵壁画被外国强盗们疯狂盗走;

许多洞窟侧壁被王道士随意打穿,

以便在窟间穿行;


一些洞窟前室坍塌,殃及后室;

几乎全部栈道都已毁损,无法登临;

壁画受潮,发生起鼓酥碱现象;

流沙堆积到洞窟中,

几十年来无人清扫……




未治理前莫高窟的流沙危害

总之,彼时莫高窟的“惨状”,

令人绝望。

然而常书鸿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到,

他一股脑地投入到

敦煌壁画与石窟的保护工作中。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

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

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

并担任首任所长。


1944年初,常书鸿与同事在莫高窟勘测


一天不行就一年,

一年不行就十年,

十年不行就搭上我的一生,

一生不够我的儿女再接续上……


上百个洞窟遭流沙掩埋,

请工程人员计算清沙的代价,

在那个年代,光雇民工就要花几千万,

这对只有5万元资金的研究所来说

完全是天价。


流沙堆满了洞窟


那怎么办?

伸手要钱还是放弃?

常书鸿决定采用传统做法,

用绳索拉着木板刮沙,

然后再用渠水将积沙冲走,

一点一点将下层的洞窟清理出来。



然而国民党不关心艺术保护,

很快便撤销敦煌艺术研究所。

在经费无着落的逆境中,

常书鸿一面动员同事节食缩衣,

一面靠为人画像创收。



这仅是冰山一角,

常书鸿对敦煌莫高窟

舍命般的抢救与守护

不胜枚举。



为了洞窟

常书鸿发了疯般没日没夜地忙,

导致他几乎没有精力管家。

妻子的怨言越来越大:

敦煌的事业果然重要,

可你常书鸿也不能老婆孩子全不管啊!

莫高窟的工作不是三年五载能忙完的,

难道你常书鸿真的要窝在这里一辈子吗?



对妻子的关心渐少,

直接导致妻子背叛,与别人私奔。

书鸿发现后骑马连夜追赶,

最终没追上,

自己还因体力不支摔下马

晕倒在路边三天三夜,

幸好被一位地质学家发现并救了回来。


常书鸿知道:

追不回来了……

身体恢复后的他,

立马又投入到敦煌的守护工作中。



这一守,

便是一生。

虽然中间又尝尽横遭迫害的苦酒,

但他还是舍命般坚守下来。


从1943年来到敦煌,

到1994年离世,

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敦煌,

他对敦煌艺术的保护、修复

研究、传播及人才培养

等各方面的贡献不胜枚举。



人们说:

“某种程度上,

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以至在日本,

他被称为中国的“人间国宝”


去世前,

老人仍不忘未竟之事。

向国家提出请求:

希望能让孩子继续进行敦煌研究。


去世后,

遵照老人的遗愿,

他的骨灰埋葬在了莫高窟九层殿的对面。

真正和他热爱的敦煌

生死相伴在一起。



获联合国和平奖的池田大作,

曾问常书鸿:

如果有来生,

你将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常书鸿坦言:

如果真有来世,

我将还是常书鸿。

我要去完成我想为敦煌所做

而尚未做完的工作。

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庆幸的是,

自常书鸿老人1994年辞世后,

女儿常沙娜继承父亲遗愿,

继续守护、传承敦煌文化,

而且历时20余年

梳理、集结父亲有关敦煌文化研究的文章,

将其放进“敦煌三书”中。


福利限量100套

点击下图,即可抢先购买收藏。


半个世纪,

18000多个日夜,

常书鸿老人

在荒芜凋敝、物资匮乏的艰苦条件下,

一点一滴,一笔一画

日夜研究推敲,

才给我们留下这套“珍宝”。




难怪这套普及性的论著,

敦煌学的泰斗级专家:

饶宗颐、樊锦诗、柴剑虹

都愿意担纲学术顾问,

为它保驾护航。



敦煌研究院更是为“敦煌三书”

拿出“压箱底”的宝贝:

提供多张珍藏洞窟图片

可见它的规格之高。


福利限量100套

点击下图,即可抢先购买收藏。



如此一来,

我们即便无法前往敦煌,

也可以展开一趟纸上之旅,

尽享敦煌美景,云游敦煌石窟。


而且,

常书鸿老人还在书中

解决了我们众多关于敦煌的疑惑:

僻处边塞的敦煌,

为何会有如此丰富的古迹?

莫高窟中究竟有多少幅飞天?

如何临摹敦煌壁画?

古代匠人如何能在塑像上

刻画出“窃眸欲语”的表情神态?

等等



常书鸿老人学识渊博

又50余年潜心于敦煌保护、研究,

其画家的审美眼光

与学者的细致严谨并具。

著作这套人人都能读懂的

敦煌文化“入门指南”,

我想一定是老人为传播敦煌文化的良苦用心。



匠心之城非常荣幸,

获准“敦煌三书”在公号领域首发,

而且还享有首发特惠价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壁画漫谈》

《敦煌彩塑纵论》

三本书总价268元

匠心之城读者特惠价三本仅需160元


福利限量100套

点击下图,即可抢先购买收藏。


而且再赠给大家1份大礼包
其中包含:

1张敦煌主题海报

2张敦煌主题书签

3张敦煌主题明信片



首发特惠数量有限,

仅限100套。


点击下图,即可抢先购买收藏。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想必书鸿先生若能看到

自己一生的著述被女儿整理成书

如今又有机会被世人翻阅,

也会很欣慰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立即购买。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