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公众号《钱币收藏爱好者》,与钱币爱好者分享集币乐趣。
陆陆续续发了十多篇有关老银元的文章,基本上把目前有材料印证的大部分银元种类进行了逐一介绍,暂告段落,有必要进行一下小结。
在我国,老银元通常指清朝晚期一直到民国时期由官方、地方政府或私人铸造的各种银币。最早出现的银元是1890年(清朝光绪十五年)正式由清朝政府官方铸造的。 银元在民国初期开始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二百种以上的老银元曾经存在,在此期间流入我国的外国银元也差不多有几十种。这些银元的纯度一般在60%-98%,最重的能达到36.5克 ,一般的都在26.5克左右。 光绪元宝在全国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清朝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都在银元正面上缘镌写省名,正常成色为89%-90%。正面铸有铭文,顶部铸楷体“XX省造”或“造币总厂”字样,底部铸货币价值:“库平七钱二分”,中心部位铸有“光绪元宝”四字,币中心为满文“光绪元宝”。银元背面外圈顶部用小号英文标准字体铭“XX省造”字样,下面为英文货币价值,内圈铸有中心为蟠龙图,品相精致,审美风格独特。
银元币面中央是汉文“宣统元宝”四字,周围有汉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为蟠龙花纹及英文。广东、湖北、云南、四川等四省铸造过宣统元宝。
宣统三年计划发行的大清银币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终止,已经送往度支部的银币成为了北洋军队的饷银。 正面为“大清银元”四字,上面为满文,下面为“宣统三年”,背面镌有团龙围绕“壹圆”二字,下有英文。
大清银币‘长须龙’,1911年铸造,直径39.7mm,重27.6g。银币背面是蟠龙,蟠龙沿边缘自左向右腾云而起,龙头居上,大尾十二须向上,龙珠在“圆”字下方,龙眼凹突,鼻梁俏上。龙身周围祥云围绕,尽显皇家威仪。龙纹胡须细长,故称长须龙。币面清秀硬朗,铭文字体雕刻清晰,此钱币制作精良,形制规整。“长须龙”在图案的设计方面不仅注重精雕细琢,更是将钱币的市值和纹饰雕琢描摹得恰到好处,是清代银币中的精品。
正面镌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四字,中间有满文,四周有“光绪**年**省造”、“户部”和“库平一两”字样,背面铸有盘龙、二龙珠图,图中为“壹两”二字。
袁大头是对以袁世凯像为主要图案的系列银元的民间俗称。
北洋政府在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执行银本位,决定统一银元形制。根据此规定,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1914年12月至1915年2月开始制造壹元银币,币面正面镌刻袁世凯头像,这就是袁大头的由来。
袁大头银元分为壹元、中元、二角、一角,分别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别为89.1%、84.5%、80.4%和82.5%;银元的边齿主要是直齿边,袁大头的铸造年份有民国三、八、九、十年等四个年份。
正面为袁世凯着戎装半身像,背面为“壹圆”二字,围有嘉禾图,上边有“中华民国共和纪念币”九字,下边为英文壹元。
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军装戴高缨帽,背面为一飞龙,上有“中华帝国”,下有“洪宪纪元”,无面值。此币是袁世凯1915年称帝后铸造,背面的飞龙图案及文字与金币相同。 正面为袁世凯半身像,着古帝服,戴天平帽(帝王帽),背面为团龙,上有“洪宪元年”,下有“开国纪念”,无面值,铸相精美,据传为意大利籍雕刻师乔治——Luigi Giorgi雕刻作品,并由天津造币厂铸造此币。此币系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时试铸,数量不多,流通不广。
黎元洪免冠版铸于1916年12月20日,武昌造币厂援引1912年南京财政部总厂开铸第一期大总统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的先例,奉命铸造新任大总统黎元洪像“新”银币。“新银币”就是指免冠版,“旧”银币就是戴帽版。正面镌有黎元洪像,免冠半身,上有“中华民国”,下为“开国纪念币”,背面中心为“壹圆”二字,以嘉禾托之,四周有英文共和、壹元。
该币正面图案中央为黎元洪戴军帽像,珠圈外上环镌中文隶书体“中华民国”,下环镌中文隶书体“开国纪念币”,珠圈外左右两侧有梅花图案;背面图案中央是竖镌“壹圆”,珠圈外上环镌英文“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下环镌英文“ONE DOLLAR”(壹元)。两侧偏下有五角星。此币设计美观,铸工精良,传世稀少,殊为珍贵。
徐世昌1918年-1922年任民国总统。纪念币的规格和重量与普遍流通的袁世凯像壹圆银币完全相同,正面为徐世昌身着西装佩戴勋章的半身像,背面中央珠圈外上面环以“中华民国十年九月”,下面左右两朵花型图案下是“纪念币”,无面值。 正面为曹锟戎装免冠半身像,背面有五色旗及军旗,上下有篆文“纪念”二字,周围有五角星六颗,无面值。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