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此君子立格之标准,之于择物而依亦善。金石竹刻、芸窗清供一事,最得其法,文如质如,恰若君子,亦若清风入怀。
是次“芸窗清供”专场,重要台湾藏家精选八十八事,皆合前文“文质彬彬”之内核。金石竹刻一途,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精致弥珍,多为文人珍视者,后由彼此相交认同的名家作稿,名手操刀,方能成就合璧之妙。所镌亦是几经推敲琢磨的名迹妙章,或叹物华,或表志尚,或显趣味,畅览其间,常难自拔。
唐云(1910-1993)像
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翁、药尘、药城、老药、大石与大石翁等,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等,海上画派画家。自幼酷爱书画,少时致力临摹古代名画,花鸟取法八大、冬心与新罗诸家,山水自元四家入手,涵融兼摄沈石田、清湘老人等。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笔墨熔铸北派厚重与南派超逸于一炉,尤见清丽洒脱。对古书画收藏情有独钟,欣赏揣摩之余,奠定其清新隽逸、沉郁雄厚的画风。绘画之外,于紫砂壶、砚台、竹刻、印章、木版画籍等,皆为其喜好,亦乐之不疲,一一涉猎,其中尤以八把曼生壶之收藏著称于世。Lot 3121
元
唐云题建窑茶碗
直径 13 cm,高 7.6 cm,重 370 g
释文:
「唐云」
「大石斋」朱文钤印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唐云题 建窑茶碗",是为建窑兔毫束口盏,所置旧包装内,可见墨书“唐云”自题,并钤有朱文圆印“大石斋”,可知为大石斋唐云先生故物也。
北宋蔡襄(1012-1067)于《茶录》中记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糒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建盏”受珍视的程度由此均可见一斑,亦知唐云先生亦好此“建瓯”风雅。
Lot 3122
近
越公铭石瓢灵璧砚
长 12.1 cm,宽 8.8 cm,高 3.1 cm,重 385 g
释文:
「石瓢」
「甲辰(1964 年)于古河拾得。越公记。」刻铭并款识
「翻墨潮,容一瓢,赠大石,笔超超。越公。」刻铭并款识
来源:大石斋唐云先生旧藏
“越公铭 石瓢灵璧砚”,随形而制,砚匣亦随行而就。以灵璧石为材,于制砚一途颇殊。据铭可知,此砚材于1964年于古河中拾得,制而为砚,取名“石瓢”。由制砚者越公赠与唐云,后经唐云秘藏,今得现世。![]()
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品石〉:“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二种品甚贵,购之颇艰。大者尤不易得,高踰数尺者便属奇品,小者可置几案间。色如漆,声如玉者最佳。”而以灵璧制砚,颇为殊罕,砚小适藏袖间,名之“石瓢”,甚为贴切。二、竹刻
竹刻作品可分为两类,其一为竹刻扇骨,均由书画家绘稿,而竹刻或篆刻名家操刀而就,其中画家如唐云、江寒汀、吴湖帆、徐邦达、吴待秋、高野侯、赵叔孺等名家;竹刻、篆刻名家则有徐素白、支慈庵、沈觉初、陈巨来、胡匊邻、杨龙石等。其二为明清竹雕作品,以笔筒、诗筒及竹根圆雕作品为主。
Lot 3125
近
江寒汀画 徐素白刻梅竹兰草图扇骨
长 32 cm,宽 2 cm,高 2.5 cm,重 49 g
释文:
「仿马四娘,寒汀画。」刻款
「仿金俊明,素白刻。」刻款
「徐」印款
著录:徐秉坤主编,《徐素白竹刻集》(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7),页92。
“江寒汀画 徐素白刻 梅竹兰草图扇骨”由书画名家江寒汀(图1)绘梅竹兰草图,竹刻名家徐素白刻制。
扇骨两面均由江寒汀作画,其于一面绘梅花,据刻铭“仿金俊明”句,可知此面梅花笔意当由明末清初画家金俊明(1602-1675)而来。天津博物馆藏“金俊明 梅花册页”,所绘梅花与此面颇类。
天津博物馆藏“金俊明梅花册页”
另一面前景生出兰草一丛,通过江寒汀题铭“仿马四娘”句,可知此兰竹笔意按明代闺秀画家马湘兰(1548-1604)而来。故宫博物院藏“马守真 兰石图扇面”(图4),其兰石笔意,亦与扇骨所写相类。(注释4)
故宫博物院藏“马守真兰石图扇面”
徐素白(1909-1976),又名晓钟,江苏常州武进人,现代竹刻名家。少时家境贫寒,十七岁时只身至上海豫园附近的俞宏记扇庄学艺,主刻扇骨,兼习书法绘画。后受聘于上海壁寿轩书画店料理业务,期间经同乡老画家冯超然(1882-1954)之提携推荐,渐次与上海艺术界人士有广泛结交与切磋,从艺数十年,作品逾千件,深受海内外收藏家与竹刻爱好者赏识青睐。本品便著录于徐秉坤主编,《徐素白竹刻集》(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7),页92。
《徐素白竹刻集》,页92
Lot 3127
近
吴湖帆书画 支慈庵刻寒林暮鸦图扇骨
长32cm,宽2.1cm,高2.1cm,重39g
释文:
「寒林暮鸦」、
「湖帆写,慈厂刊。」刻铭并款识
「断崖树犹倒倚。倩厂写清真词句。」刻铭并款识
「吴」、「支」刻款
著录:许勇翔编著,《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页245、247。
“吴湖帆书画 支慈庵刻 寒林暮鸦图扇骨”,由书画家吴湖帆(图1)书画、刻竹名家支慈庵刻成,一面饰寒林暮鸦图,一面饰断崖苍虬图。著录于许勇翔编著,《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页245、247。《箑边珍拓:名家竹刻扇骨拓片集》,页245、247。
“寒林暮鸦”一面,近景枯木成林,远空斜点寒鸦,颇有几分清人(释)大须《暮雪》诗意,正是:“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断崖苍虬”一面,吴湖帆摘清真词句:“断崖树,犹倒倚。”辑自宋人周邦彦(1056-1121)之《西河慢·大石金陵》,中阕全文如下:“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这首词是周邦彦晚年之作,恰逢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清真居士表面描写金陵古迹的同时,暗里发出千古兴亡的怀古忧思。此骨两面所绘均呈悲凉意境,或许亦藏有倩厂先生对于时局动荡的感怀。
![]()
Lot 3136
清
周之礼画 杨龙石刻蜻蜓花卉图扇骨
长32.5 cm,宽2cm,高2.8cm,重55 g
释文:
「心迹双清。唐华山摩崖。」
「如珠出匣,似月停空。唐人镜铭。菊友大兄属,龙石
摹古。」刻铭并款识
「子和写」刻款
来源:张皆空先生旧藏
“周之礼画 杨龙石刻 蜻蜓花卉图扇骨”,一面由周之礼绘蜻蜓花卉图,另一面为篆刻名家杨澥临华山摩崖及诗文并刻制而成。此骨两面刻竹技法不同,蜻蜓花卉图面入刀较浅,更具竹刻风格。杨龙石面则更具篆刻入竹的韵味。加之周之礼本是刻竹名手,此骨当为周之礼、杨龙石二人分别书画后分别刻成,尤为独特。褚德彝于《竹人续录》中按语称:“子和摹刻金石文,残破齾缺处,均能摹刻逼肖,为向来所无。余曾见其刻箑边二件,均刻金石文,布置工雅,脱尽习气,可作拓本观,为其平生得意之作,乃为顾鹿生所刻者。又一件仅刻一边,未竣工。”观此骨亦为子和“仅刻一边”者,不知松窗所言是否为此者。另本品乃张皆空先生故物也。张皆空(1885-1978)像
张瑞芝(1885-1978),号石丐,晚年别号皆空,江苏无锡人,“双契轩”竹刻的创始人。竹雕一技,拜周之礼为师。1913 年,张瑞芝在上海开办“慨吾庐”印社,结识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张大千、沈钧儒等书画家,过从甚密,在雕刻艺术上常常得到他们的指导。
![]()
张皆空先生藏骨辑拓散页
此骨可于民国扇拓故纸中寻得,其中一页题“无锡竹刻艺术的传入者。张皆空先生(1885 年-1978 年)(张契之父亲)”,而此骨恰为张皆空竹刻之师,周之礼所刻,由此推测此骨为皆空故物,想此故纸当为瑞芝藏骨之辑拓册,惜已散佚。Lot 3184
明
虎谿三笑图透雕法古竹笔筒
长 10.7 cm,宽 10 cm,高 14.6 cm,重 247 g
“虎谿三笑图 透雕法古竹笔筒”,以古竹为材,包浆醇厚,色呈朱红。以透雕法镌之,风格上相类晚明嘉定朱门三松,山石间苍松横生,苍虬之下,三位高士相对而立,画面左侧儒生装扮者当为陶渊明,与其相对二人,一僧人装扮举掌大笑,是为慧远。身旁侧立者,三清装扮者即陆修静。
明代中叶以前,尚没有以刻竹闻名者,自正德、嘉靖以降,始有三朱、李、濮诸人。三朱者,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辈。朱鹤开创了竹刻“嘉定派”。清赵昕撰《竹笔尊赋》谓“疁城以竹刻名……镂法原本朱三松氏。朱去今未百年,争相摹拟,资给衣馔,遂与物产并着。”
故宫博物院藏“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竹雕西园雅集图笔筒”,松石、人物透雕细节与本品相类,故宫藏者口沿另具御题诗文《题西园雅集图》,载于《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二集,卷五。
Lot 3175
清
蔡时敏风格东方朔竹艁像
长 8 cm,宽 7.7 cm,高 10.8 cm,重 123 g
“蔡时敏风格 东方朔竹艁像”,竹根圆雕,东方曼倩端坐石座之上,面容宁谧,左手扶膝,右手持桃,风格沉厚温雅,眉目间具祥和之气,与新奇见长的封门竹雕风格迥异,属于比较典型的蔡时敏风格。清金元钰撰《竹人录》中记载:“时敏,字逊初,小字肖官,遂以蔡肖官得名。雕镂工巧,最善人物,不袭封氏面目,而能各自成家。尝摹李龙眠十八尊者,庞眉深目,朵颐丰颡,猛如搏虎豢龙,静若拈花执帚,曲尽变化,无有同者。惜年不永,卒四十九岁。”上海博物馆藏“蔡时敏竹根雕东方朔”
上海博物馆藏“蔡时敏 竹根雕东方朔”,面容神态,人物姿态,刀法细节等特征,均与本品相类,对读成趣。嘉定博物馆藏“无款圆雕 东方朔摆件”
另嘉定博物馆藏“无款 圆雕 东方朔摆件”风格与上博藏蔡作及本品人物开脸、衣纹细节等相类,应与本品同属蔡时敏风格。
三、古砚
古砚十八事,其中著录于《广仓砚录》者一,台湾历史博物馆《历代砚台展》者九,《幸草堂砚谱》者三。按材质,具砖瓦改制者,具端溪老坑者,具龙尾罗纹者,具绿沉漆砂者。按铭文,端溪石以咏石质之佳为多,砖瓦者则添考据之功。
![]()
Lot 3145
清
朱为弼铭紫玉端砚
长 11.8 cm,宽 9 cm,高 1.7 cm,重 427 g
释文:
「紫玉之英,翰墨之盟。子乐江湖,与尔偕行。朱为弼。」
刻铭并款识
著录:邹安撰,《广仓砚录》下册(广仓学宭,民国珂罗版,东京 :东京堂,1981年翻印),无页码。
“朱为弼铭 紫玉端砚”,以端溪石为材,色呈青紫,具青花、火捺、金线等石品。砚呈长方,正面周起浅缘,内置淌池式,砚背浅琢覆手。于覆手左侧镌铭,是砚著录于邹安撰,《广仓砚录》下册(广仓学宭,民国珂罗版,东京 :东京堂,1981年翻印),无页码。
《广仓砚录》下册·“朱为弼铭紫玉端砚”
《广仓砚录》,邹安所撰,是书分上、下两册,所收录作品均为唐宋至明清历代名砚数百方,其中不乏砚中佼佼者,如唐开元二年雷霄断“石上枯”砚、清贻晋斋珍藏“西堂著书之玉带”砚等。后附有臂搁、茗壶、笔筒等拓本。上海博物馆即藏有《广仓砚录》著录者,如“袁枚铭 竹节形绿端砚”
![]()
![]()
朱为弼(1770-1840),字右甫,号椒堂,又号颐斋,浙江平湖人。为弼通经学,精揅金石之学,尤嗜钟鼎文。清嘉庆二年(1797年),阮元督学浙江,创办诂经精舍,聘请为弼参与修辑《经籍纂诂》,并为阮元所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稿审释、作序、编定成书。
Lot 3153
清
杨雪渔铭并题蜇虹云月砚
长 16 cm,宽 11.3 cm,高 2.3 cm,重 1173 g
释文:
「蛰虹化玉出神渊,置之香炉茗碗间,长与云月相周旋。
蓝老嘉赠,息翁。」刻铭并款识
著录:《幸草亭砚谱》下册,无页码。
“杨雪渔铭并题 蜇虹云月砚”,以端溪老坑石为材,色呈青紫,石材尤佳,具鱼脑冻、青花、火捺及一高眼,眼称胭脂眼,晕至五层。砚呈长方,制为板式,砚背右侧杨文莹自镌铭文。此砚著录于《幸草亭砚谱》下册,无页码。《幸草亭砚谱》为杨雪渔集拓而成,无序跋介绍辑拓过程,亦无页码,即本场拍品第3155号:“《幸草亭砚谱》”。《幸草亭砚谱》,“杨雪渔铭并题蜇虹云月砚”
原配红木砚匣底部,附杨文莹自题跋一篇,介绍是砚精绝石品,并可知此砚是1905年“蓝老”持赠,并回馈一砚,眼胜此砚,石质略逊。杨文莹题跋
题跋开篇引用《端溪砚史》作者吴兰修言,谈鱼脑冻、青花火捺等石品。又言砚堂胭脂红高眼一枚,引东坡涵星砚以证眼贵。最后记述蓝老赠砚,以及回馈始末,并题砚铭。自题自注,杨氏惜砚之情怀,由此可见一斑。Lot 3141
清
鲍宗垣为张黼堂铭绿天白雪砚
长 15.9 cm,宽 10.3 cm,高 2.6 cm,重 1159 g
释文:
「雨听窗前,风披月下。绿天学怀素之书,白雪仿王维之画。
为黼堂仁兄铭,弟鲍俊。」刻铭并款识
「鲍俊私印」印款
著录: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图181
展览: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编号181
“鲍宗垣为张黼堂铭 绿天白雪砚”,以端溪老坑石为材,色呈青紫,具青花、火捺及蕉叶白等石品。砚呈长方,式为板式,背面平整,深镌铭文。此砚著录于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页181:“鲍俊铭 素池砚”。![]()
![]()
《书林纪事》有载:“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由此可知铭文中“绿天”当指蕉叶,用之此处不知是否代指石品“蕉叶白”。其后“白雪仿王维之画”所言,当赞王维擅绘雪景,其更是“雪中芭蕉”的记载。宋人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余家所藏摩诘(即王维)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此处先谈“绿天”,后叙“白雪”,所造“绿天白雪”之情景,则恰若王维之“雪中芭蕉”,似喻砚之石品,更深层或是“得心应手,意到便成”的超然意境,放诸万物皆可体悟。
四、铜器
铜器部分由文镇、笔架、水丞、如意等案头小品及铜炉、暖炉、香盒、箸瓶等香器组成,其中胡氏文明制器四事,尤为精绝,择其二以飨。Lot 3199
明
胡文明制四季花卉图 鎏金错银筒式三足炉
直径 9.1 cm,高 8 cm,重517 g
释文:
「胡文明制」刻款
“胡文明制 四季花卉图鎏金错银筒式三足炉”,筒式炉式,口沿及三如意足嵌银丝,腹部通景开光,内饰重环珍珠地,其上浅浮雕四季花卉图,并鎏金装饰,以突出主题纹饰。其虽花叶迭聚,枝繁叶茂,然脉缕清晰,一丝不苟,俱见其功力。外底心镌方章款识:“胡文明制”四字白文印。![]()
胡文明,明万历年间(1573-1620)铸铜工艺名匠,云间(江苏松江府,今上海)人,根据明人《云间杂志》记载,胡文明擅长铸铜炉与文房器具,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价亦甚高,誓不传他姓。在当时即为世人所珍,艺术成就极高,时称「胡炉」,或称「胡铜」。
上海博物馆藏“胡文明男光宇制鎏金刻花三足炉”
胡氏风格作品,除偶有所见胡文明亲作外,仅零星可知有其子胡光宇承父业所制,如上海博物馆藏“胡文明男光宇制 鎏金刻花三足炉”,即为一例,其造型与本品大体相类,所饰亦为四季花卉,唯选卉有别,可从中体悟胡氏父子铸技之传承。胡光宇的生卒未见于文献记载,亦有人猜测其早逝,或未能将胡氏铸技留传。而胡文明既有“不传他姓”之誓,其精湛的铸炉技艺也就成为独一无二之绝技。![]()
Lot 3196
明
胡文明制山中仙友图鎏金错银香盒
直径 7.3 cm,高 3.2 cm,重 294 g
释文:
「云间胡文明制」刻款
“胡文明制 山中仙友图鎏金错银香盒”,圆形盒,盒口内敛,盖面饰圆形开光,其内饰龟背锦地,其上浅浮雕山中仙友图,一枝竹叶、双头寿桃、一株灵芝、一丛水仙,均是山中清雅仙卉,又承竹寿灵仙之意。盒、盖口沿饰错金回纹。敛口、浮雕纹饰处鎏金,金铜二色错落有致。外底心阴刻“云间胡文明制”六字双行篆书款,属胡氏较典型的属款方式。![]()
仙友之筋脉舒卷有力,纹饰写实自然,繁而不紊,透露出胡文明的敏锐观察力和纤细琢工,强调适度图案化的艺术表现,精工绚丽风格兼备雅而有「士」气的风骨,亦即明代文人追求的和谐美感。此香盒即属华而不俗的文人趣味之作。
![]()
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
预展
11月14日—17日
嘉德艺术中心、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www.cguardia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嘉德APP
关注最新资讯
![]()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部)
客户咨询:(86-10)8592 8288-3
结算服务:(86-10)8592 8288-4
媒体合作:(86-10)8592 8288-5
运输咨询:(86-10)8592 8229
网拍咨询:150 1000 6220 / 159 1080 7786
官方网站:www.cguardian.com
联系邮箱: mail@cguardian.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客户咨询:( 852 ) 2815 2269
联系邮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联系地址:香港金钟道89号力宝中心一座5楼
上海
电话:( 86-21 ) 5466 0508
邮箱:shoffice@cguardian.com
———
广州
电话:( 86-20 ) 3808 8589
邮箱:gzoffice@cguardian.com
———
南京
电话:( 86-25 ) 8670 2356
邮箱:njoffice@cguardian.com
———
杭州
电话:( 86-571 ) 8535 9925
邮箱:hzoffice@cguardian.com
———
香港
电话:( 852 ) 2815 2269
邮箱:hkoffice@cguardian.com.hk
———
台湾
电话:( 886 ) 2 2757 6228
邮箱:twoffice@cguardian.com.tw
———
日本
电话:( 81-3 ) 6206 6682
邮箱:jpoffice@cguardian.com
———
美国
电话:( 212 ) 308 8889 / ( 888 ) 799 8830
邮箱:usoffice@cguardian.com
———
加拿大
电话:( 001 ) 778 865 3308 / 778 372 8358
邮箱:caoffice@cguardia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