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宣德年间,“宣德炉”诞生后,下延数百年,自成体系,历来饱受珍视。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凡民百姓,无论厅堂置放,书斋焚香,礼佛供香皆取宣炉。到了明朝中期正德年间,因正德皇帝尊崇伊斯兰教,特下旨命宫廷御匠铸炉造鼎,作为宫中陈设或供奉使用。并且在每个器物上,都要以阿拉伯文为饰,正德帝当政十六年之间,前后制造出各式各样的阿拉伯铭文铜香炉、陶瓷炉,包括宫中瓷器、各种铜器等,多以阿拉伯文为饰。此件“明正德 紫红皮如意耳阿文瓶”即为其中典型一例。
Lot 3345
明正德 紫红皮如意耳阿文瓶
H: 14.1cm Weight: 721g
来源 :
上海私人旧藏
此瓶颈部饰如意耳,腹部如意开光内书写阿拉伯文。书法一流,珍珠满地,寓意吉祥,非正德宫廷不能为之。皮色为典型正德宫廷之皮色,简称“正德红”,全身红装,艳如胭脂,嫣红似枣,牵人心魄;此瓶之铜贵如黄金,如此精炼之铜,非宫廷十二炼精铜不能也。
御墨是清代专供皇帝的书写用墨。清代曾下发《内务府墨作则例》,专门指导御墨的制作。在乾隆年间,由于皇帝雅好和倡导,御墨的制作开始不计成本,精雕细镂,极尽奢华,达到了中国制墨工艺之顶峰。乾隆御墨用料上乘,均为顶级烟料,各种辅助也是精挑细选。同时诰命徽州制墨名家进京,如乾隆早期曹素功、中期汪近圣、晚期胡开文等大师,指导内务府墨作处,使御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Lot 3346
清乾隆
御制“众香国”、“青圭”、“蟠云”墨一函四方
铭文:
一方背铭文:“御墨”、“众香国”, 钤印“秀色入窗虚”,边“大清乾隆年制”款 ,“古华轩珍藏”款 ;
一方背铭文:“青圭”、“御墨”,边“大清乾隆年制”款;
一方正铭文:“蟠云”,背铭文“御墨”,边“大清乾隆年制”款;
一方顶铭文:“御墨”,边“大清乾隆年制”款。
L: 11.1 cm L: 9.1 cm
L: 8.5 cm L: 6.8 cm
来源 :
北京翰海,1997年12月20日,lot 1466。
备注 :
带楠木盒
此函乾隆时期御墨四方,曰:“众香国”、“青圭”、“蟠云”等,边铭:“大清乾隆年制”,纹饰细腻,富丽堂皇,墨色纯正,皮壳亮丽,略有开片,散发淡淡墨香,置于木盒,古色盎然。
众香国:墨呈八边形,一面填金书「御墨」及「众香国」墨名,下为方形「秀色入窗虚」印文。另一面浅浮雕花卉,满布蔷薇花、梅花、荷花、芙蓉花、芍药花诸花,象征“众香”。“众香国”为百花盛开的佛国。典籍中亦多有引用,唐殷尧藩《过友人幽居》诗:“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清梁章巨《归田琐记·芍药》:“余与右原则徧履花畦,真如入众香国矣。”此墨取诸花以象众香,是明清两代古墨中的名谱。墨一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另一侧阳文楷书“古华轩珍藏”,此墨体形硕大,质精坚细。背面模刻精绝,可见乾隆时代墨业的昌盛。
青圭:圭形御墨,外饰漆皮,精巧雅致。墨正面起脊,上印星宿图案,下印龙纹,龙纹清晰,鳞片丝丝入扣。墨背填金隶书“青圭”二字,其下阳文篆书“御墨”。一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蟠云:墨双面模印,纹饰相同,均为蟠龙连卷西番莲的枝叶。中心处开光下洼,阴文填金篆书“御墨”;反面开光处为填金隶书:“蟠云”,侧阳文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此墨造型精致可爱,是一件可玩可赏之妙品。
墨呈玉佩形,造型略似鸡心佩,通体漆衣,两面装饰相类,均于右侧镌螭龙,随墨形升腾而上,其余处饰卷草纹,纹饰繁而不乱。中心有一椭圆形内凹,周以回纹,内凸饰一小螭龙,线条简洁,与右侧螭龙遥相呼应。顶部填金篆书“御墨”。一侧阴文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与本品相类者,可资比较。
此套墨纹饰清晰,墨模雕刻精工,漆皮细腻润泽,片纹自然,填饰金彩保存良好。旧配木盒,随形硬囊与墨相合,可见其受藏家珍爱宝藏,流传有序,实属难得。
高凤翰琢砚于澄泥一属自有偏爱,在他《砚史》著录的一百六十五方砚中有“通州澄泥”“泰州澄泥”等澄泥佳作,2015年及2018年翦淞阁拍卖的“高凤翰雕龙绣虎五云池澄泥砚”与“高凤翰自制赠子澄泥缾砚”皆是澄泥砚。
此次嘉德呈现给藏家的“清乾隆丙辰(1736)高凤翰铭夔龙纹澄泥砚”,是拍卖市场上有明确来源与出版的第三件高凤翰名研。乾隆丙辰至今历285年,在此历史长河中曾经高凤翰铭製把玩的古研,历经沧海桑田能重现人间的,可谓廖若晨星,百不一遇。而有著录出版的更是凤毛麟角,澄泥樸研是高鳳翰製研铭研艺术之精品,实为典藏之选,藏家之幸也。
Lot 3348
清乾隆
高凤翰铭夔龙纹澄泥砚
13.8×21.4×4.2 cm
著录 :
《古砚美的鉴赏》,井上源太著,昭和11年(1936)坂上书院出版
备注 :
日本桐木箱
砚为澄泥质,色呈蟹壳青,砚形方正,砚额与两侧围绕着砚堂刻夔龙纹,以极细腻的刀工浅浮雕对称的纹样,有典雅、素净之感。砚背覆手内刻铭,覆手上部题砚名:“澄泥朴砚”,旁有“乾隆丙辰”纪年。砚名的下面高凤翰以惯用的、特有的行书铭曰:“我拙尔同,尔拙我容,庶几乎太古之风,吾与尔乎始终”旁续铭:“南泉成进士年甚少,故为铭之如此,凤翰”。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云阜、石道人等。钤印鑁、老阜、春草续梦之堂、百研斋、石农之印、髯高、左手髯高等,山东胶州人。官徽州绩溪知县,杨州盐运使司泰州壩監掣官。为清初著名書画家,金石大家,能诗,工书、画、印,五十五岁时因右臂病废,书法篆刻乃以左手为之,毅力惊人。作品拙中得势、苍劲老辣。为“扬州八怪”之一。高氏亦是製研大家,集刻研铭拓片成《研史》四巨册,傅美艺壇。平生蓄研逾千方,赋诗作铭,亲自鐫刻,以为楽事。有《南阜诗抄》、《砚史》传世。
(拓片)
按照砚铭,砚作于乾隆丙辰(1736),乾隆丙辰,高凤翰54岁。常再盛、顾仁荣《皓月孤魂高凤翰传》记载,高凤翰丙辰“元月在衙署贺岁,赋诗,画折枝瓶花,分赠诸眷属。早春为谒上级官员乘小舟自扬州到高邮。秋日,手钩扬州马氏小玲珑山琯旧藏宋本《西岳华山庙碑》,赋诗题记。为友人李鱓修补画幅,并题诗。清廷举行博学鸿词科,直隶藩司张鸣钧力荐。据《砚史》古青石砚铭:‘丙辰十一月二十二日,臂痛力疾书’,与丙辰左手作书画册,可知高凤翰废右手前的情况。胶州有传说,高本有左右开弓之技”。另外,《砚史》中“紫玉盘中碧玉荷砚”的题跋上记有“丙辰十一月廿二日,臂痛小愈,晚坐书”。看来,高凤翰在乾隆丙辰右手臂痛的毛病已经比较严重,臂痛虽然时有小愈,但是已有恶化的趋势,到后一年(1737)右臂废。
观此砚砚铭,右侧的铭文与左侧的有明显的区别,右侧笔力刀工拙中得势、苍劲老辣,是典型的高凤翰艺术风格。而左侧铭已显功力不足之势,有老去病态之貌。很有可能是其臂痛所为,或是左手刻。左右侧砚铭的不同,反映了在乾隆丙辰年高凤翰的身体情况,验证了此砚的真实性。
《古砚美的鉴赏》,井上源太著,昭和11年(1936)坂上书院出版
此件“清乾隆丙辰(1736)高凤翰铭夔龙纹澄泥樸砚”著录于日人井上源太著《古砚美的鉴赏》之第五八图。是一方流畅有序的佳砚。
井上源太,明治大正时期著名的中国美术品收藏家,收藏范围广泛,如中国书画、文房四宝、佛像古玩。其不但是当时有名的藏家,更是著名的文房研究家,发表过不少研究文章,亦曾将其研究著作付梓。1936年出版的《古砚美的鉴赏》就是其研究中国古砚的专著。
嵌百宝笔筒乃文房器具中之佳珍,备受宫廷及文士宝爱。此“明 黄花梨嵌百宝梅花诗文笔筒”嵌工精湛,所选百宝色泽讲究,丽而不俗,绝胜同类器物浮夸之态,彰显高古沉郁之气质;又通过银线装饰而凸顯文房用器典雅清新之感,进而体现富丽高贵之气派,甚为难得。
Lot 3349
明
黄花梨嵌百宝梅花诗文笔筒
H: 12.4 cm
来源 :
美国私人旧藏
笔筒以黄花梨木为材,口外沿表面嵌银丝卷草纹一圈。笔筒一面以各色百宝嵌作梅花图案,画法取文人折枝花之意,虬曲生姿,傲霜凌寒,颇具君子之态。另一面以嵌银丝手法嵌入篆书诗文“洪钟起暗室,飘瓦落空庭。谁言转丸手,能作殷雷声。雪居。”
“雪居”为孙克弘之号。孙克弘(约1533-1611),明书画家、藏书家。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礼部尚书孙承恩子。以荫授应天治中,官至汉阳知府。生性巧慧,声音洪亮,状貌疏野。所居四壁皆画苍松老柏,崩浪流泉,有一种澄泓萧瑟之意萦绕其间。他喜交友,陈继儒谓其“好客之癖,闻于江东,履綦如云,谈笑生风,坐上酒尊,老而不空”。
所谓山子,因其成形后极似一座微缩的山水景观,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工艺独特审美标准的一种极致,为世人青睐。汪洙是清代顶级的雕刻名家,史载其作品“皴法高古,厥工甚细”,传世精品无多,此件“清乾隆汪洙制寿山石秋山行旅图山子 ”正是其罕见的传世佳作。平日里人们所常见的寿山石雕,多是以其石质艳丽、做工俊秀而引人入胜,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独有汪洙的作品与众不同,其匠心独具、施艺得当,展现的是中国文人数千年来所极尽推崇的自然清秀之风,与人的感觉是即便处于闹市,却可从中觅得一丝置身于山野园林般的静逸与安详。以山以水而入题,脱离凡尘而化境,正是汪洙这般的艺术巨匠,创作出这般无以复加的神来之品,其艺术造诣足令后人实难逾越,故愈显弥珍。
Lot 3351
清乾隆
汪洙制寿山石秋山行旅图山子
款识:“黄山汪洙写”款
L: 37 cm
来源:
1.詹姆斯·阿尔斯多夫(James W. Alsdorf)旧藏,芝加哥,伊利诺斯;
2.约翰·赫伦(John Herron)艺术中心旧藏,印第安纳波利斯;
3.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印第安纳,入藏于1958年。
此山子以整块寿山石雕刻而成,质地细腻,光润莹亮,自然拙朴。采用浮雕、透雕、线刻等工艺随形琢刻,山石耸立之间,松树葱翠浓郁,山泉湍湍而流,曲径通幽之处,亭台楼阁之下,人物相悦而谈,意蕴生动。山隅一角书“秋山行旅”,一印“汪洙”;另一角则落“黄山汪洙写”款。
山子最为精妙的是,作者以石材不同色彩的万般变化呈现出山川林木的无限景致,与人一种极富空间的审美遐想,令世人惊叹。若细细观之,其格局与章法,尤似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山石的展现则更似绘画中的披麻皴。实可谓因形取势、繁中就简、自然生趣、妙然天开的艺术珍品。
整座山子雕工细腻,气势磅礴,布局殊妙,琢制有序,于寸天厘地间,万象具焉,令人缠绵其间。刀法狂放不羁,亦不失于紊乱无章,线条峭拔爽劲,亦不流于粗滥之弊。作为山水移景的自然投射,雕山子经常多以人物山水入题,几臻入灵尘化境,为斋阁主人对内心桃花源的一种绝世憧憬。
以寿山石为材,随形雕刻的此类作品有记载的仅数件,风格极似,分别落款为海阳汪英或汪洙。海阳即今山东海阳市。汪洙是清代顶级的雕刻名家,张俊勋《寿山石考》一书(成于1934年)中有关汪洙记载如下:“近有人于京师得寿山石刻,作山路崎岖,树木茂密,有屋有亭。一茶博士,伫立诗客,一人驱三马登山,二人对立舟中作问讯状,朝日自山后出。原题‘如日之升’,下刻‘汪洙’二字,皴法高古,石质温润,厥工甚细”。台北故宫有一件出版(见《文房聚英》),说明此类寿山摆件在乾隆时已成为宫廷陈设。另北京拍卖曾于2011年春以333.5万人民币成交一件清乾隆寿山石山水人物山子(北京拍卖,2011年06月05日,编号7205),即为汪洙所制,与拍品风格近似,可资比较。
Lot 3350
清早期
芙蓉石雕戏狮罗汉像
H: 15.5 cm
来源 :
欧洲私人旧藏
芙蓉石雕罗汉坐像,造像庄严,不仅衣褶翻动流荡飘逸,同时袖摆衣纹亦钩勒细腻且嵌有杂宝。所用芙蓉石质地通灵温润,肌理细腻,纹色浓淡交错,利用天然之色,斑驳相间,温雅可爱,更增添几分雍容端庄之姿。
此像主要采用圆雕、线刻、镶嵌等工艺,雕工精细,注重表现人体骨骼和肌肉结构的转折起伏,脸部的线、面变化丰富,脉络清晰,突出表现了罗汉慈悲为怀、落拓大度的精神风貌。是清代宫廷芙蓉石雕之精品。且罗汉像与原配山石底座为一块芙蓉料所制,实属不易。
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
预展
11月14日—17日
嘉德艺术中心、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www.cguardia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嘉德APP
关注最新资讯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