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罕见的胜乐金刚像体量极大,净高达81.5公分。此胜乐金刚像为标准的双身四面十二臂形象,双足以明王姿跨立于莲台之上,主手合抱明妃金刚亥母,并以金刚吽迦罗印持铃杵作为其主要标志,二上手以期克印拉扯身后象皮,其余各手分列身体两侧,各持法器,可以观察发现有达玛茹鼓、颅碗、钺刀与天杖,其余法器应原为装配式安装现已不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手持天杖的形态完全不同于一般胜乐金刚像上塑为短小法器的式样,而是全以大尺寸的形式出现,长杆立于身前,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的新鲜、半干、干枯三颗头颅刻画精细传神,甚至涂金绘彩表达其法义上的重要之处。胜乐金刚整尊造型英武威猛,主尊十二只手臂姿态优美,疏密有间灵活多变,体现出乾隆朝造像最为高超的艺术水平。
本尊四面各戴骷髅冠,冠顶之发髻为典型清代葫芦型,造型圆润饱满,顶上置摩尼宝,正中前方扎十字金刚杵一枚,左侧帖其标志月牙饰。仔细观察此像之四面,可以发现虽然都是忿怒相,但其实各面表情微有差异,以口齿开阖、鼻翼耸立、眉头褶皱等处的细小差异,表现出由贪入嗔,痴缠忿慢的不同表情,可谓栩栩如生。除宝冠之外,金刚身着七饰:耳环、项圈、四大璎珞、手钏及手镯、脚镯、珍珠络腋与宝带,合为报身八宝饰,而在这件佛像之上,璎珞也有着独特的造型方式,即在常见的人头璎珞和骷髅璎珞之间,雕有金刚杵链一条,这是非常少见的形式。长方形仰覆莲座为双层莲瓣式样,中央高束腰,为典型乾隆中晚期式样。台座前方双圈阴刻九字题款“大清乾隆丙午年敬造”。台座底部盖板精雕细刻十字金刚杵一枚,摩羯鱼吞口为龙头状(见下图),有着皇家风范和气度。
看到这件精美异常、雄浑有力的胜乐金刚像,令人立刻联想到故宫宝藏,在雨花阁第四层中龛所供奉的胜乐金刚,后者曾多有专著论及,并见于大型文物纪录片《故宫100》中1,为世人所熟知。但是比较之下,立刻可以看出无论在尺寸规格、艺术水准和工艺难度上,雨花阁造像都无法与此尊造像相比。这不禁令人思索:如此重量级的宫廷重器,定然应该有着显赫的出身,那么浩瀚的史籍中是否有它的蛛丝马迹呢?
清宫胜乐金刚造像不在少数,但多数尺寸不大,且一般难以明确来历和地位。而这尊胜乐金刚像却大有不同,它高达81.5公分,堪称煌煌巨像。经过笔者仔细的比对,终于在乾隆五十年-五十一年的清宫档案中找到关于它铸造缘起的明确记录(图2-4)。
图2-4《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作活计清档》卷48,141-142页;卷49,217页
胜乐金刚最常见的形象,即是这尊所体现出的双身四面十二臂的状态。这件胜乐金刚像为上等合金黄铜铸造,表面曾有鎏金,现在在臂弯、衣褶等处还有残存鎏金痕迹,应可以对应文献中记载的“工有八成”(即采取八分鎏金,见图4)。本尊双臂交抱明妃,手中以金刚吽迦罗印持铃杵,跨立在莲台上,手提卡章喀天杖,脚下还镇踩着怖愄与时夜女,这二者代表最凶恶猛厉的外道。在胜乐金刚的怀中,可以见到拥抱着一位特征明显的明妃,这位明妃与其他很多明妃佛母一样,手持钺刀和颅碗,不同的是在她的头上,会有一个明显的獠牙外呲的猪首。这位明妃在印藏密教中有着鼎鼎大名,梵文名称vajra varahi,藏语叫多杰帕姆,多杰为金刚,帕是猪的意思,在汉文经典中文雅的用地支之“亥”对译,所以称为金刚亥母。
此尊珍罕的乾隆宫廷胜乐金刚造像,乘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又属乾隆皇帝亲眷之神品,能与其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乾隆时期宫廷胜乐金刚造像遗存中,较为著名的当属承德外八庙普乐寺之主供胜乐金刚像。普乐寺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其择址和布局也是章嘉活佛所建议,章嘉活佛告诉乾隆,胜乐王佛是持轮王佛的化身,居常向东,如按经典中描述的规制建立佛寺,人天都能皈依佛法,顺应皇权,所以普乐寺建成胜乐金刚坛城式样,正中供奉胜乐金刚双身像5,高达250公分,因尺寸巨大而造型极为粗壮扎实,令之略显呆板,艺术造诣上无法与此次拍卖之鲜活灵动的造像相比。
图5清乾隆 胜乐金刚像 高250公分 供于承德普乐寺旭光阁
宫廷造像一直是引领佛造像市场的风向标,可谓佛像收藏宝冠上之明珠。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清宫廷汉藏风格无量寿佛像以四千七百八十万元成交;同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乾隆宫廷造像——铜鎏金释迦佛说法像及金丝楠木须弥座佛龛也以九百二十万成交。去年202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37.5公分高的清乾隆宫廷六品佛楼铜漆金马头金刚像,以一千三百二十万成交,创造六品佛楼拍品历史纪录;同场23公分高的清乾隆宫廷御制紫金琍玛无量寿佛,也在激烈竞投后一千二百六十五万成交……清代宫廷顶级造像在艺术品市场创出的奇迹不胜枚举。
这些造像与本次拍品之胜乐金刚像,都是乾隆一朝最为顶级的宫廷造像代表,凝结着千古一帝对皇权与神权合二为一的至高理想,也必然会成为顶级藏家的不二之选。
参阅:清乾隆紫金琍玛胜乐金刚像,53公分,故宫博物院藏。《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铜佛上》,杨新、王家鹏主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1年。
Lot3885
明万历
绢质观音菩萨画像
画芯:177×102.8 cm
外框:186.7×112.7×4 cm
这张水陆画为典型明代风格,题材为男相观音坐像。观音菩萨以伟丈夫貌坐于莲台之上,身披天衣璎珞,头戴宝冠,为菩萨装饰。种类众多的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特色,而菩萨当中,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当属观音菩萨。在最早出现佛教造像的犍陀罗地区,观音菩萨即以身披璎珞、手持莲花的男子形象被描绘。印度佛经中本述观音数种本生故事,虽然身世各异,但是都是男身,早期流传到汉地的观音造像也是带有浓郁西域风格,如敦煌所出壁画和帛画,菩萨就是如本作中的形象,长眉深目,留有卷曲小胡之相。
观音菩萨在藏传和汉传佛教绘塑中都有表现,但具体形态有所差别,此幅为汉式风格,所戴宝冠式样独特,宝冠之毗卢五叶为如意云头状,杂饰以繁多的珠花,此种装饰未见于以往的明代水陆画或壁画。不过珠饰的绘制方式是红绿相间,颗颗以晕染加高光的手法展现,立体感很强。冠正前方有线绘小化佛一尊,为阿弥陀佛形象,直身跏趺坐,双手结定印。画面正中的菩萨面容温和,双眉似弓,眼睛细长呈波浪状,鼻准方直,口小唇丰;唇上有髭,颌下有须,为男子容貌,故称男相观音。
主尊身披天衣,外金内红,胸部敞露,衣纹线条描绘极为流畅,有画论中“银勾铁线”之感。可见此水陆画继承延续了吴道子开创的莼菜条与铁线描,线条富有节奏感,达到谢赫“气韵生动”的效果。尤其衣纹线条的刚柔动静和疏密关系,在画面中都体现出用心安排,技法纯熟,造型稳定,可谓是意存笔先,格调高逸。此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体系,除了蓝、绿的冷色调以外,亦用青、黄、赤、白、黑五方色来隐涵的表达五方佛界。
袈裟内下着蓝色袄裙,内衬宝相花纹锦衣,宝相花以红绿蓝白四色勾勒,明快沉稳,有着鲜明的明代宫廷审美意趣。裙上束白色丝带,伸于前后飘动,展现出仙界之感。佛像身下莲台宽大厚实,台面以竹节敷设,殊为罕见,当为表现观音菩萨经典中紫竹林之意。
菩萨莲台下方是六角形须弥座,是明代传统式样,须弥座各角垂出璎珞,有童子攀附,活泼可爱;须弥座前方有二力士托举,肌肉健硕表情乖张,极具艺术感染力。
画面上方绘制珠花伞盖,极尽奢华。伞盖两侧各有一天女,身着白色宽袍汉式服装,左侧天女捧香炉,右侧天女手持水瓶,身姿各不相同。
这张精彩的佛像作品应为整堂水陆画中的一幅。水陆画为佛教举办水陆法会时设立道场所用之佛像画。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是佛教中最为隆重的经忏活动。水陆法会规模极为宏大,所供水陆画绘像是其核心,极为到重视,但是整堂水陆画内容浩繁,花费巨大,并不是一般寺院所能承受。顶级水陆画的绘制,到底有多昂贵呢?2010年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曾拍出一件万历四年四大天王水陆画,其上有题记写明是郭氏全族“奉银五百”所绘,经台湾艺术大学陈俊吉研究,五百银相当于银锭五十两,而明代一品官员月俸才二十四两,一张水陆画相当于部长级别官员两个多月的薪水,需要全族分担才能绘制供奉,可见其珍贵。
隋唐以前的水陆画大多绘制于墙壁,宋代以后开始出现卷轴样水陆画,而元明以后水陆画几乎全部成为布面画作的形式。目前市面可见的水陆画以清代为主,而且其中大部份是道教题材或佛道混杂的民间信仰题材作品,价值与佛教正宗水陆画相差较大。而明代或以前的水陆画由于年代久远存量稀少,几乎件件堪称国宝。山西宝宁寺水陆画是博物馆系统内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套水陆画,整套为一百三十六张,明中早期绘制,后经清代康熙、嘉庆两次重新装裱、添加题记,可知其为官方认可的敕造之物。宝宁寺水陆画在构图、画风、用色等方面,与本幅男相观音水陆画非常相似。甚至本幅水陆画左下角出现康熙朝重裱题记这一特征,也是一样的。说明山西地区水陆画作为日常佛事活动的重要工具,多有损耗,后世重裱成为常例。
画幅左下方粉色题记,为重裱时所加,部分遮盖了原有题记。从少量露出的原题记可以隐约看到,原画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所绘。新题记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所作,并有重裱者姓名——僧炫清、徒妙云。此二人查典寂寂无名,应为当地寺院僧人。画面右下角另有一块题记,书写有重修供养人名字,为周氏一族,其下亦有明代原题,仅能识别“曲沃县富贵人…”等等字样。特别重要的是,这块题记标明了画作所在地“曲沃县”。曲沃县为山西南部的一个重要地区,现属于临汾市管辖。曲沃为古晋国要地,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晋昭侯封公子成师于此,成师的后人武公发动曲沃克晋,成为晋武公,使以曲沃为中心的临汾地区在几百年间,成为晋国政治文化中心。因为临汾深厚的文化渊源,诗书昌明,名家辈出,也受到历代朝庭的重视。东晋名僧法显,就诞生在临汾,他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此行比玄奘西游还早两百多年。受历代高僧的影响,临汾地区成为山西佛教的昌盛之处,著名佛寺众多,例如山西省隰县凤凰山颠的小西天千佛庵,藏有稀世之宝明代官版《永乐北藏》经书;还有临汾市西南国家级文保铁佛寺、洪洞县广胜寺、曲沃龙泉寺、寿宁寺等等。所以如此珍贵的有宫廷敕造遗风的水陆画作出现在此地毫不意外。
水陆画分为南方水陆和北方水陆,山西是北水陆画的发源地,目前发现的公私收藏的北水陆中,精品画作大多出自山西。除了前述国宝级宝宁寺水陆画以外,可以和此张水陆画比较的还有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有800多幅,其中部分为明代作品,尤其是一些宫廷作品,根据题记显示出自北京附近的寺院,也属于北水陆系统;其中万历三十七年慈圣太后敕造水陆画尤为精美,其上云气和花卉的绘制方法,可以在本次拍品上见到类似的展现。其实国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博物馆,很早就对水陆画,尤其是类似此幅的明代敕造性质的水陆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有不少精品流失海外。如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五百罗汉渡海图”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莲池观音图”,就是明代内府画的重要标本。
随着佛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独具慧眼的藏家已经前瞻性的将目光从单纯的雕塑类造像投到了更为广阔的范围,对水陆画的认知和收藏也悄然兴起。早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清中期描金绢本佛教水陆画就以一百多万成交,水陆画的市场发展开始走上了快车道。2011年澳门中信国际拍卖释出一张巨幅明代西域风格观音侍女水陆画,最终以三千八百多万元成交。2012年中贸圣佳拍卖推出的普照寺水陆画镜心也拍到了六百三十万多万的价格。
公立机构近年来大力度的展陈和研究活动,也助推着一进程。2019年3月,山西博物院从馆藏水陆画中,精选八十幅顶级作品,举办了《莲花与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陆画艺术展》,这次集中性、专业性的古代水陆画展示,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对水陆画的理解和兴趣,也为水陆画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孔有生:《山西右玉宝宁寺水陆画探究》,《文物世界》2005年第5期。
[2] 赵庆生:《宝宁寺明代水陆画造型艺术再认识》,《东南文化》2007年第5期。
[3] 李德仁:《山西右玉宝宁寺元代水陆画论略》,《美术观察》2000年第8期。
[4]叶渡:《首都博物馆藏水陆画》,《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下),北京出版社,2004年。
[5] 林子青:《水陆法会》,《中国佛教》(第二辑),知识出版社, 1982年。
[6] 山西博物院:《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文物出版社,1985年。
参阅:
(文字截选自刘锴全文)
Lot 3872
西藏15世纪
铜鎏金胜乐金刚像
28.6cm.high.
来源:北京翰海2008年春季拍卖会1780号拍品
主尊单腿舞姿站立,体态婀娜,充分表现了完美无瑕的腰身。四面十二臂,主尊中央双手以金刚吽迦罗印握持金刚铃和金刚杵,并交臂怀抱智慧佛母,象征悲智双运。其余各手伸向两侧,手中持法轮、钺刀、三叉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颅碗、等物。此尊为分体浇铸,主尊、佛母、莲座分别铸造组装而成。整尊造像造型优美,做工繁复细腻,金色纯正,是明代藏地造像中罕见的佳作。此类舞蹈姿的胜乐金刚的仪轨特殊,无论是收藏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与此尊相类的造像都是凤毛麟角,其观赏价值、投资价值与研究价值均不可估量。
Lot 3941
棉布矿物颜料伐那婆斯尊者唐卡(西藏17世纪)
101.5x59.5 cm
来源:英国罗西·罗西藏品(ROSSI & ROSSI)
著录:
1.《西藏唐卡:17-19世纪佛教绘画》(Tibetan Thangkas: BuddhistPaintings from the 17th to the 19th Century),2018年香港罗西罗西出版,18-21页
2.喜马拉雅艺术品图录网站(Himalayanart.org),编号88594.
伐那婆斯尊者(藏文:pagpa ne 10, nag la ne;梵文:Arya Sthavira Vanavasin),十六尊者(sthavira/arhat)中的第三位。释迦牟尼佛经云:“七叶山洞中,有尊贵长老伐那婆斯,周围有一千四百罗汉;用指点的手势并持拂尘向那一位致敬”。
伐那婆斯以他传统的肖像形式,右手食指竖起呈指点状,左手持拂尘。此描述所遵循的,据传是从原始梵文《十六罗汉赞》翻译而来的藏文版本。这幅作品本来是一系列二十三幅唐卡中的一幅。通常,这一系列包括释迦牟尼佛及两位最重要的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
这幅作品的构图、布局和配色是基于十五世纪初明永乐皇帝委托创作的一套绘画,这套著名的系列唐卡,在后几个世纪有许多的复制品,甚至被其他颇有影响力的信奉佛教的皇帝复制,比如18 世纪的乾隆皇帝。画面顶端中央是长寿三尊中的白度母,白度母“……色白如秋月,光辉如晶珠,光芒四射,一面二臂具三目,形如十六岁少女。右手施与愿印,左手半举至胸前,用拇指和食指捻白莲茎,莲花在耳侧绽放。莲茎一分为三,中间为盛开的花,右边为果,左边为芽,代表三世诸佛……”——(萨钦那旺贡噶罗卓(Sachen Ngagwang Kunga Lodro ,1729-1783);《成就法鬘》(sGrub Thabs Kun bTus)卷1,65-73页)
Lot 3859
西藏15世纪
铜鎏金财宝天王像
16cm.high
来源:佳士得纽约2005年9月21日,104号拍品
来源:佳士得纽约2005年9月21日,104号拍品
此尊在众多的财宝天王造像中,是图像元非常特殊的一类,通常财宝天王造像,身穿全副武将铠甲,威风凛凛。而此尊并未穿着天王武将装束,取而代之的是薄如蝉翼的交领纱衣,只有两袖在肘腕处向上翻卷,从背后看,衣缘褶皱自然铺散于狮背之上。颈戴项链,一条长腰带恰好勒住及腹长链,紧束于胸下,并于背后系蝴蝶结。
头戴五叶嵌宝石宝冠,头顶发髻前有化佛,发丝清晰可辨。面相圆润,杏核眼大睁,瞪视前方,脚蹬云纹高筒战靴,以威震三界坐姿侧坐于卧狮之上。右手持宝伞,左手握吐宝鼠鼬,口吐连串珠宝,珠串上嵌满宝石,华贵之气尽显。狮子造型结实威猛,胸前肌肉发达,侧首顾盼,大口露齿微张,神态威猛又有趣。下承双层莲座,莲瓣较宽大,瓣芯圆鼓,饱满而又坚挺,光素无纹,尖部向外略微翘起。莲瓣只施正面,背面不施。此尊财宝天王黄铜鎏金,色泽饱满、亮丽浑厚,周身饰品多镶嵌松石为饰。明代的财神、财宝天王造像,传世数量非常有限,流通领域更少见。同样出自15世纪的铜鎏金财宝天王造像,我们可以参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一尊穿铠甲财宝天王像1;以及喜马拉牙艺术品名录网站(Himalayanarts.org)收录的一尊16世纪未鎏金铜像2,编号90051,与本尊虽风格有异,但难得的同样是未着铠甲、骑狮毗沙门天像。
参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卷》,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290页,图145
喜马拉雅艺术品名录网站(HAR),编号90051
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
预展
11月14日—17日
嘉德艺术中心、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www.cguardian.com
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嘉德APP
关注最新资讯
中国嘉德联系方式(滑动查阅)
文章转发自中国嘉德拍卖,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