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音乐阅读更合适哦
2069字,预计阅览时间4分钟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千五百年前,南朝人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留下了千古名句,“新安江”成为诗歌意象,走进了文学的世界。
一千五百年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下,新安江水电站拔地而起,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走进了万千中国人的心里。
2021年,杭州博物馆“红色印记 1921-2021:潮起钱塘”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特别安排了“新安江水电站”的版块,以大众化的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建设年代。
# 视频:新安江水电站 #
1954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华东地区经济用电日趋紧张。
当年3月,正在浙江视察的毛泽东问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江华:“为了解决浙江工业发展动力问题,听说你们在做新安江的文章?”
江华回答道:“新安江电站建设起来,浙江的电力就没有问题了。”
毛泽东说:“你这想法好,新安江要建大型水力发电站,但你们不能仅想浙江,还要为上海、江苏、安徽作贡献。如果新安江电站装机容量有个几十万千瓦,每年发几十亿度电,那将是对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工业的一个大推进。”
● 1957年,大规模的基坑开挖工程开始了
在这一年的5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批准建设新安江水电站。11月,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局成立,这是三峡集团上海院的历史源头。
从1956年下半年起,肩负着党和国家的信任和重托,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滚滚热潮,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赶赴新安江,加入这场位于浙西峡谷间的伟大建设。1958年末,新安江水电工程局达到最高职工数20050人。
●1964年,新安江水电站为了适应送电需要,正在架设第二条二十二万超高压线路
●1963年,新安江水电站的总枢钮――中央控制室
当时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电站建设经验也极其匮乏,建设者充分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建设奇迹。
●1960年新安江水电工程局颁发先进生产工作者奖状
基础开挖时期,采用昼夜三班作业,高峰时投入手风钻180余台、开挖工人3500余人,最高日开挖强度7571立方米,仅用了22个月便完成全部开挖工程。
1958年,还拍摄了一部以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为背景的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根据福庚的原著改编。电影以蒙太奇式的方式,分为三个独立的故事情节:《秦虎子与闷葫芦》、《老李师傅》、《东风楼》,以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为背景,以工地为叙事空间,展现出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奋斗精神。
● 1958年《新安江上》电影海报
1960年4月22日,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发电。新安江水电站成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周恩来总理在视察时,曾为这一创举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电站坝顶高程115米,最大坝高105米,是国内首座百米以上的高坝,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我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雄伟的新安江水电站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安江作为一座地标性的建筑物,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既有微小的个体情感的一面,又有宏大的国家情感的那一面”。小到烟标、橡皮、糖纸,大到年画、月历等物品,都曾以新安江水电站作为设计和装饰要素,“新安江”早已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1976年海报《雄伟的新安江水电站》
●杭州卷烟厂新安江烟标
杭州博物馆藏
●建德啤酒厂新安江啤酒注册商标
●新安江纺织品商标
●新安江水电站参观证
●新安江罐头食品厂糖水桔子商标
●新安江罐头食品厂糖水杨梅商标
作为华东电网的主力,新安江水电站功能强大,不仅成为调峰的主力电厂,还对下游的防洪灌溉、航运交通、水产养殖、水土保持、气候调节、风景旅游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巅峰时曾为华东地区提供68%的电力能源,解决了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用电问题。
来源:学习强国杭州平台
●新安江水电站模型
这座由近两万名技术人员与工人,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令国内外水电专家交口称赞的奇迹,如今还发挥着调频、调峰、紧急事故备用的重要作用。
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新安江水电站顶住了华东电网的频率波动,持续为华东地区输送清洁电力。
2020年夏天,国内遭遇了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受强降雨持续影响,新安江水库开启9孔泄洪道泄洪,缓解了浙江、安徽等地防汛压力。
作为中国水电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2011年,新安江水电站(含白沙大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至今日,新安江水电站仍伫立在新安江上,向往来的人们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建设故事,一个热血的时代。
展览将在10月8日落幕
还没看展的朋友们
抓紧时间啦!
▼
▽
推荐阅读
▼
长按关注了解更多
杭州博物馆 订阅号
点个在看,不要错过我们的推送▼
文章转发自杭州博物馆,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