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穿越平静生活的一声鸡鸣

  • 观复博物馆
  • 2022年4月23日09时

仲春时节,雨水霏霏,中唐诗人王建路过某个小山村,挥笔写就一首诗——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看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题为《雨过山村》。


▲《蚕事图》(局部)

南宋刘松年(传)台北故宫博物院


夏日溪边,天气爽朗,南宋诗人辛弃疾闲居乡村,以清平乐词牌作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题为《村居》。


▲《水村图》(局部)

北宋赵令穰台北故宫博物院


你“听”,无论是在专注选蚕而无暇赏花的“雨中山村”,还是在平凡劳作各司其职的“溪边村居”,这些平静温馨的乡村生活里,似乎都有那么一两声鸡鸣......


▲《鸡图》(局部)

南宋毛益东京国立博物馆


描写田园乡村生活时,古人常以“鸡鸣”或“鸡犬”入诗,这大概是从《诗经》“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就开始的惯例。

经典如陶渊明的“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如孟浩然的“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再如王维的“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这倒也不是诗人滥用意象,而是古代乃至如今的乡村生活,的确常伴鸡鸣犬吠之声


劝学劝勤,人们会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而生活在古代乡村的人大概会添上后半句:“一晨之初在于鸡啼鸣。


恰如《孔雀东南飞》里写的那样,“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在紧随自然节奏作息的古代,“鸡啼鸣”和“一日始”基本是可以划等号的。


公鸡打鸣,天将破晓,人要起床。


当晨光紧随声声啼鸣沿着地平线攀升,整个乡村就醒了。醒了之后,不慌不忙,烧柴做饭。接着,各忙各的事,各做各的工。


如此田园乡居,单纯、恬适,它不仅有声有色令人感到生活的腾腾热气,而且亲切平实给人以内心安宁。


▲《水村图》(局部)

北宋赵令穰台北故宫博物院


农耕文明仰赖土地谋生因而眷恋土地,也似乎因此平添了几分独特的田园乡土情愫。


繁茂的作物、错落的村寨,一片平静祥和之景在偶尔传来的鸡犬声中,显得愈发温馨淳朴。


这大概也是明代成化帝在欣赏宋画《子母鸡图》时,会被感动的一部分原因。

《子母鸡图》长约60厘米,宽约33厘米,成于北宋时期,可惜作者已无法考证。画的内容简朴,却有巧思。

画上,母鸡引领着五只小鸡觅食。


▲宋代 佚名《子母鸡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小鸡蓬松可爱。四只围在母鸡周围,还有一只躲在母亲翅膀下,探出脑袋打量周遭陌生的世界。


母鸡虽低头啄食,但眼神却充满警惕,仔细观察着四周环境,提防任何可能的威胁。



而明成化帝欣赏这幅画的另一部分原因,或许就与“母鸡的眼神”有关——


母鸡的眼神里,有浓浓的“护雏之情”。


▲母鸡噘起尾巴,呈战斗姿势保护小鸡


关于“母鸡护雏”,曾有一个调侃是说,生活在乡村,没被村里三大“恶霸”追咬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三大“恶霸”:一是捍卫领地的,二是村口的大黄狗,三就是护雏的母鸡

调侃归调侃。从这句玩笑中,却足可见母鸡护雏之心深切。

遇到危险,就用翅膀将孩子庇护在怀中,乃至不惜与强大的入侵者奋力一搏,恰恰是一位母亲的温暖与勇敢。



明成化帝还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

南牖喁喁自别群,草根土窟力能分。

偎窠伏子无昏昼,覆体呼儿伴夕曛。

养就翎毛凭饮啄,卫防雏稚总功勋。

披图见尔频堪羡,德企慈鸟与世闻。



题诗虽围绕这幅宋画所描绘的母鸡护雏之景,但字里行间却隐隐透出一位帝皇对温暖家庭生活和美好亲情的向往。

母鸡慈祥,雏鸡天真。它们悠闲自在,和谐静好。



这样一幅温馨的田园乡居景致感动了他,也间接影响了斗彩鸡缸杯的样子:

不能是体积庞大过于恢弘的巨物,最好是细腻柔和、赏心悦目的小物件,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配色不能太过繁复,图案要有趣,最好能透出小动物的活泼劲儿,活灵活现,大巧若拙。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故宫博物院


在成化以后,斗彩鸡缸杯被各朝各代争相仿制。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有各自的致敬与发挥。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

观复博物馆


此前,观复博物馆经过反复思考打磨,设计推出的观复鸡缸杯,也深受大家喜爱。


▲观复博物馆设计推出的观复鸡缸杯


在此基础上,观复结合明清两代特点推出了一款礼盒——【三朝鸣和鸡缸杯】



内有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一件、仿清乾隆粉彩鸡缸杯一件、观复鸡缸杯两件,明清相承,摹古创今。



1


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纯手工绘制,画意古拙天真。

雄鸡引吭啼鸣,母鸡和小鸡悠闲啄食,画面温馨美好,充满田园意趣。


洞石、月季、萱草线条朴实,设色明快,搭配着小杯玲珑可爱,童趣纯粹。


2


与其他朝代的鸡缸杯相比,乾隆朝烧造的粉彩鸡缸杯圆口直身,下端微敛。


口径与明代成化鸡缸杯几乎相同,高度增加了一倍,容量因此也增加了一倍。

图案增加了人物与题记:外腹一侧的顽童戏鸡,以及乾隆御题诗。


诗文下方则绘有母鸡带小鸡觅食的场景。施彩亦有大变革,由清代的粉彩替代了明代的斗彩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

观复博物馆藏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展开图


▲清康熙 斗彩鸡缸杯(左)

清乾隆 粉彩御题诗文鸡缸杯(右)

观复博物馆藏


观复此款仿清乾隆粉彩鸡缸杯,以馆藏器物为蓝本复刻,多次入窑烧造而成。


3


观复鸡缸杯是观复博物馆设计烧造的一款鸡缸杯。


整体图案延续明清鸡缸杯的传统要素,以公鸡、母鸡与小鸡为主角。

在画面的布局、形象用色上,观复鸡缸杯更接近于乾隆朝的鸡缸杯,


但去掉了童子,保留了明代原始构图中的山石花木及子母鸡,延续成化斗彩鸡缸杯稚拙朴实的笔法。

并题有马未都先生五言诗一首。



杯型上,观复鸡缸杯采用了清代“酒圆”杯形,体量与明代鸡缸杯容量相近。




另外,购买此【三朝鸣和鸡缸杯】礼盒还有双重好礼相赠。


礼赠一:

仿洞石杯托



赏石之风于宋代兴起,人们品饮捧读,常爱在案头摆放奇石,以营造山林自然之景。


此礼盒套装特别附赠手工陶瓷仿洞石杯托两件,高矮各一,可做摆饰,亦可做茶席雅物,品茗使用。


礼赠二:

《鸡缸杯前世今生》纸质书籍与配套音频课程



一件文物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文物的年代和质地,也在于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从史料来看,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古代就已价值不菲。


明万历年间的《神宗实录》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清代朱琰在《陶说》里盛赞它:“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自明成化鸡缸杯以2.8亿元刷新中国瓷器全球拍卖纪录以来,现代关于鸡缸杯背后的文化内涵、烧造历史、风格变迁等内容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鸡缸杯前世今生》纸质书籍,用十二章回,抽丝剥茧,如同讲故事般娓娓道来鸡缸杯的前世今生。全书图文穿插,全彩印制,装帧考究。

书中特别加入音视频二维码,扫码即可倾听配套音频课程。


由马未都先生亲口讲述鸡缸杯的故事,从唐宋金元到明清民国,从掌中器物到激荡历史,一一展开。




4月23-24日,观复三朝鸣和鸡缸杯礼盒,限时特惠中.....



进入店铺,搜索鸡缸杯,也可查看更多优惠商品。

点击蓝字 即可惠购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