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学 | 金秋·品读苏州园林之美(10/29-10/31)
![]()
姑苏——唐诗宋词里的灿如织锦,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1127~1279),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1770),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
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是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支奇葩,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戈氏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面积虽为3亩,却集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传统艺术于一身。突出了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艺圃园景开朗,风格质朴,既多变化又较自然,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艺圃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感受对面的画境。
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为原留园所在。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东靠留园,西邻寒山古寺,北倚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寺内五百罗汉堂为中国四大罗汉堂之一。
西园寺现存殿宇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的寺院。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面阔三间的牌坊、山门、金刚殿、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楼。出金刚殿东侧有观音殿,西侧有罗汉殿。寺中还有念佛堂、法云堂、客堂、斋堂、库房等建筑。1. 报名参加活动,请向客服提供健康码、防疫行程卡的双绿码证明;谢绝红码、黄码,或有感冒、发烧症状者参加。
2. 历史讲坛保证所有活动工作人员的健康码均为绿码,身体无异常
3. 活动全过程中,请您佩戴好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社交距离。2. 出发前3天及以上取消,可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等);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