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文俊先生是一位纯粹的书学思考者。综观中国书坛三十年,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书法展览比比皆是。在书法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在这热闹的背后是否有一个寂静的地块,那就是对书法的发展起到真正指导和推动作用的书法理论研究。而在书法理论研究取得如此多成就的背后,有一位学者立下了筚路蓝缕之功,就是中国书法艺术兰亭奖全满贯获得者丛文俊先生。
近期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便是丛文俊先生集金石墨迹于一体的又一呕心之作,是西周金文书法理论研究和创作研习的必备读物。以“周道荡荡”为题,语出明人朱纯《麦秀歌》,实意为西周金文书法及其文化艺术精神之大道。章太炎说:“文字和语言本身就是历史”。殷墟甲骨、商周青铜、燕齐陶文、两汉画像、六朝墓志,蔚为大观。然岁月沧桑,风雨剥泐,金石难寿,反托石墨相传,千年肇基,金石铿然。先秦时期,铜被称为“金”,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金文可追至商代晚期。西周金文书法承袭商代而来,却走出一条与商人颇不相同的发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对象形文字符号体系的图案化改造,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正体——大篆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的演进,第一次为文字与书法确立典范和法度秩序。
历代书家,提起篆、隶、草、行诸体书法创作,言必称有“篆籀气”。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张怀瓘《评书药石论》:“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复本谓也。书复于本,上则注于自然,次则归乎篆籀,又其次者师于锺、王”。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金文大篆书体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使用图案化线条仿形,重新规范、改造了象形文字符号体系的图画特征,使文字开始有了书写意味和书写楷式标准,以此为范本编写并颁行天下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字书《史籀篇》同时具备了启蒙读本、字典、书写样式三种功能,使全社会开始有了正字、正体的用字和书写意识。自清末甲骨文发现至今,古文字学早已成为独立的新学科,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也已逾万,简牍帛书更是层出不穷,今人应接不暇,足以改写书法史。不过依丛先生之见,以周秦汉唐为篆籀发展主线,其历史地位仍无可改易。而于书家而言,书法创作若不通篆籀,难言高古。
由于年代久远,不可抗拒之自然因素的侵蚀,金石文字大量地存在泐损残缺现象,传世金文作品均为拓本拍照后的印本,已为“二次、三次再创作”,而坊间印本几经流转,品质参差、印制粗劣者甚多,字形早已或缺损或变形,字口模糊难辨。金石拓本优劣、审美能力高下及书面表达的佳否,都会影响到读者的审美和研习水准。故荣宝斋出版社推出《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名家精选、精临《毛公鼎》《散氏盘》《兮甲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西周极具代表性的金文铭文24种,对原器的历史背景、拓本的版本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就金文书法临写的关键要点有详尽的文字讲解,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专门录制了丛先生讲授的24集金文书法视频课程。对部分重点器物金文的原拓和临本墨迹放大细节比照。鉴赏、研习金文书法,能看到实物最佳,观摩拓本次之,如果只有印本,如能以此正体篆书墨迹与金石文字比较,则彼此间的异同,不难感悟,对今人习篆,亦大有裨益。
荣宝斋出版社孔夫子店
先秦时期,铜被称为“金”,因此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金文可追溯到商代晚期。西周金文书法承袭商代而来,却走出一条与商人颇不相同的发展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完成了对象形文字符号体系的图案化改造,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正体——大篆字形结构和书体样式的演进,第一次为文字与书法确立典范和法度秩序。
《周道荡荡——丛文俊临述西周金文二十四品》分为6个分册,每个分册临述4种金文,精选、精临金文共24种。这套丛书对原器的历史背景、拓本的版本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对金文书法临写的关键要点分别有详尽的文字和视频解说,对部分重点器物金文的原拓和临本放大细节比照。“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这部集作者几十年金文研究的呕心之作,是读者研究和临习金文书法的案头必备。
编辑 |营销中心刘畅 张文基
审校 | 徐鼎一 谢东滨 王桂荷 韩珊珊
文章转发自荣宝斋,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