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陕西古代文明:古国肇始——龙山时代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2022年3月02日10时



前 言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115万年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用打击石器和星星之火,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帷幕;5000年前的炎、黄二帝从陕西黄土高原出发,一路高歌猛进将中国带进了文明时代,以渭河流域为中心的陕西文化开始走向中华文明的舞台中心;西周创立的礼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秦统一全国后确立的多种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年来政治文明的基础;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因文明发达而闻名于世;魏晋南北朝的陕西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的人才选拔;唐朝创造了一个让人自豪、让人追忆并永远激励人们昂首奋进的黄金盛世;唐以后的陕西虽不再是首都所在之地,但长期担负着维系西部稳定、守护中原安全的重任,并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多有巨大影响的成就。



陕西独特的历史地位造就了陕西丰富的文化遗存,也成就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美誉。作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多达171万件。这些文物不但全面反映了陕西历史文化的概貌,而且还以其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而荟萃了近3000件馆藏精品的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以时代为序,将陕西古代文明划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阶段。


为更好提供长期文化服务,让公众更方便深入了解学习“陕西古代文明”,我们选择以《陕西古代文明》图书为纲,“陕西古代文明”展览序列为线索,计划未来两个月内逐一连续进行专题推送,期待有更多的公众可以参与其中,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讨论交流。后期我们计划梳理完善专门制作线上“陕西古代文明”展览,以期解决馆舍面积狭小不能满足大量公众参观需求!


这个专题文化序列推送旨在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不断提高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研究,推进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研究阐释,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内涵、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阐释推广,用好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系统展示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准确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积极拓展文化文物对外交流平台,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阐发中华民族精神、构建文明大国形象,全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营造良好国际合作氛围,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来源:陕西渭水流域龙山文化遗址调查

《考古》1992年12期


随着仰韶时代的结束,中原地区文化面貌和文化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以斝、鬲、鬶等为代表的空三足器和黑灰陶普遍盛行,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生产工具也有了新的发展,以“五谷”(粟、黍、稻、大豆、大麻)和“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为核心的集约农业体系渐趋形成,城邑林立的社群竞争不断加剧,社会精英之间的上层交流与奢侈品交换更趋频繁……这一切都昭示史前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大门,一个新的时代——龙山时代已然来临。根据文化面貌的不同,尤其是鬲的有无,考古学家将龙山时代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


1

龙山时代早期




距今5000-4500年,陕西不同区域的文化开始分化演变为不同的龙山时代早期文化,形成关中东部及晋陕豫交界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关中西部的案板三期文化,分别以华州泉护村和武功浒西庄、扶风案板遗址为代表。在陕南汉水上游的李家村和陕北的史家湾、瓦窑渠等遗址也发现有这一阶段遗存,但文化面貌还保留有很多仰韶文化晚期的尖底瓶等特征,很可能在这些边缘区域仰韶时代的结束年代要稍晚一些。



2

龙山时代晚期




在距今4500—4000年的龙山时代晚期,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的长江、黄河流域文化开始衰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半月形地带的文化渐趋兴盛,早期全球化体系下的青铜时代即将来临。陕西不同区域因地缘关系的不同也分别发展出三个独立有别的地域性文化:关中地区的客省庄文化、陕北地区的石峁文化和陕南地区的黑皮陶文化

客省庄文化



龙山时代晚期刻画纹灰陶罐

客省庄文化由龙山时代早期的案板三期文化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以关中西部为中心的渭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台地上,文化势力范围也影响到陕南的丹江上游和洛河上游,代表性的遗址有长安客省庄、武功赵家来、岐山双庵、临潼康家等。


客省庄文化陶斝

客省庄文化的生活器用以陶器为主,“非”字形陶窑的出现使得陶器受火面积更大,陶器轮制技术已经相当普遍,部分空三足陶器的袋足使用模制,陶器制作已经相当专业化。但有的房屋附近发现有小型陶窑,可见家庭作坊式的陶器生产依然存在。所见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部分红陶,不见彩陶,纹饰多见篮纹、绳纹。生活器用中鬲、斝、鬶[guī]、盉等三足器增多,尤以单把鬲最具特色。受齐家文化影响带耳器物增多,出现较多的双耳罐、三耳罐、双耳喇叭口高领折肩罐等。生产工具仍以石器、骨器等为主。


白陶鬶·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陶盉·新石器时代

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



石峁文化


石峁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调查

《考古》1977年03期


自仰韶文化晚期以降,陕北地区在与周边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中逐渐走向兴盛,直至龙山时代呈现跳跃式发展,出现以石峁遗址为代表的大批石城聚落,考古学上一般称之为石峁文化。



陕西省神木县的石峁遗址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即被发现,其后多有精美玉器发现,七八十年代虽经过初步调查和简单发掘,但直到近年来才确认发现400多万平方米的史前超大城址,规模远大于良渚城址和陶寺城址,是目前所知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址。石峁遗址地处陕北榆林秃尾河流域梁峁交错、川原相间的黄土高原边缘地带,城址依形就势而建,自内向外由砌石台基及石墙围成的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


石峁遗址平面分布图


皇城台位于内城中央,四边包砌石墙,平面为圆角方形,面积约8万平方米。皇城台顶部发现有大型宫殿高等级夯土建筑基址以及池苑遗迹,并集中出土100多块卜骨,在周围的废弃堆积物中还出土有筒瓦,因此皇城台很可能是上层贵族居住和宗教祭祀场所。


内城以皇城台为中心,沿山势砌筑石墙,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据城内后阳湾、呼家洼、韩家圪旦等地点的发掘来看,内城为零散分布的居葬区域。墓葬等级区分明显,大型墓葬规模较大,多为竖穴土坑墓,也有石棺墓,多见陶器、玉器等随葬品,有女性殉葬现象。普通墓葬规模小,基本不见随葬品,还有婴幼儿瓮棺葬。


外城城墙为石构,整体呈不规则弧形。外城东北部城门经过发掘,平面形制似瓮城。门道宽约9米,两侧各置两间门塾,形成一门四塾。


石峁遗址外城东城门


石峁文化三足瓮


最为特殊的是,石峁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玉器和铜器。玉器数量巨大,种类多样,主要有牙璋、刀、铲、钺、璧、璜、玉人头等,部分玉器还明显受到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影响。这些玉器多数是与祭祀、崇拜有关的礼器,有少数具有配饰功能。玉质以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呈现墨绿、灰绿、白色等色泽。器物表面光滑,钻孔现象普遍,推测制作中采用了研磨、切割、钻孔、抛光等技术,是中国早期玉器的重要研究资料。



石峁遗址玉牙璋



石峁遗址玉人头


综合来看,石峁石城庞大的体量,环套结构的多重石砌城垣,考究的城墙垒砌技术,城内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和祭祀基址,随葬玉器、殉人等高等级大型墓葬,以及众多精美的玉器、铜器、鳄鱼骨板等稀缺物品,无疑都表明石峁是一个拥有强大组织能力和严密社会分工的都邑性聚落。不同层级的聚落结构表明,石峁文化已经是一个以神权为核心、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城址、宫殿式建筑、铜器的发现进一步表明石峁文化已经迈过了初级文明社会的门槛。


鳄鱼骨板·新石器时代

石峁遗址出土


//////////


黑皮陶文化



龙山时代的陕南地区文化发展轨道与关中、陕北地区迥然不同。其陶器以黑皮红胎陶最具特征,因此一般称之为黑皮陶文化。所见陶器以黑皮红胎为主,也有一些红陶和灰陶。典型陶器有折肩罐、折腹盆、深腹罐、钵、豆等。陶器多为素面,也有一些绳纹、锥刺纹及少量附加堆纹。这些特征与关中地区明显不同,且表现出环巴山地区的典型特征并一直持续到青铜时代,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陶盆·新石器时代
汉中市西乡县何家湾出土


文章来源:
王玮林主编;陕西历史博物馆编:《陕西古代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9. 10

编辑&摄影:郑 华
审核:卢 轩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一)——从“头”说起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二)——脂泽粉黛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三)——大唐遗宝

《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四)——粟特风情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五)——云想衣裳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六)——熠熠铜镜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七)——长安娱乐

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八)——玉盘珍馐

彩陶|跟着祖先学制陶,教你称霸陶艺室

彩陶|人面鱼纹盆 子非鱼,却知鱼之乐

玉杂 | 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金银|唐朝银饼饼的自述,请叫我富贵儿~

青铜 |来自西周的关爱提示:勤洗手 少生病

玉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水晶多曲长杯

杂器| 理科钢铁直男的爆款数学课,速来围观

壁画|您的好友唐墓壁画邀请您:像爱护文物一样爱护动物

金银|穿越千年的绝美头饰

玉杂|隋唐玻璃器:愿你通透 纯净 无瑕

金银|从秦公一号大墓金器一组浅谈秦国金器

青铜 | 龙的自述

青铜|函皇父鼎: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青铜器

青铜器|带你走近秦国的“大橙武”——青铜剑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