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朐县。
1987年发现,遗址高出弥河河床8米,高出周围地面约2-3米,东,南,西三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迹包括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几个时期的遗物,是一个有大汶口文化遗存,而已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岳石及商周遗迹的遗址,延续性强,面积大,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其中大汶口文化遗物比较典型的有石斧,陶器,鼎足等3件;
龙山文化遗物石器有铲,镰,刀,棒,镞,斧,凿等;岳石文化遗物有半月形石刀,器盖,残豆盘等10件;商代文化遗物较完整的有鬲,豆,簋等4件;西周文化遗物较完整的有罐,鬲豆等11件;东周文化遗物主要有陶鬲,盖等2件.1979年12月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绿松石管状珠: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钺: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钺: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双孔玉钺 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双孔玉钺: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环: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四孔玉刀: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组合玉笄: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组合玉笄:龙山文化
山东临朐西朱封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 神木新华遗址 |
新华遗址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新华村西北约500米处的彭素圪瘩之上。1978年发现,占地约150亩,现为耕地使用,因受强办风沙侵蚀,破坏相当严重,大量的陶片和一些遗迹就裸露在地面上。
1996年、1999年为了配合国家重点工程—“陕京天然气管道”及“神延铁路”的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榆林地区文管会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总计揭露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20余座,灰坑208个,陶窑6座,3个成人墓葬82座及1小孩瓮棺葬,另外还发现1座摆满玉器的祭祀坑。房址平面大多为圆形或圆角方形半地穴式结构,居住面多为自然踩踏面,个别有“白灰面”,房址地面上多留有烧火痕迹,有灶坑者少,门道基本朝南。
灰坑以圆形居多,个别灰坑底部经过处理,或有葬人的现象,成人墓葬大多集中在遗址西部,结构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式,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为仰身直肢单人一次葬。儿童瓮棺葬基本分布在遗址东部,葬具以三足瓮、斝、大口尊、折肩罐、浅腹盆等两两套扣而成。
玉器祭祀平面略呈正方形,坑口长1.4米,宽0.5米,坑残深0.12-0.22米,坑底部有序竖立排列着各种玉器30余件,计有铖刀、圭、玦、铲、斧等。这些玉器除个别有使用痕为实用器外,大部分为礼器,结合附近灰坑中发现有大部卜骨分析,“玉器坑”应是先民当时的祭祀场所。
两次发掘出土了近千余件器物以及大量极具特征的卜骨。新华遗址陶器群的主要器形有三足鬲、瓮、斝、盉、罐、尊、甑、盆、豆、碗、杯等。纹饰以各种绳纹为主,其次是竖篮纹,另有附加堆纹、戳印纹、划纹、方格纹等。生产工具中除磨制的小石斧、石锛、石刀外,还有石球和一定数量的细石器。
从遗址的各类遗迹以及出土器物等综合分析,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新华遗址是陕西地区重要的古遗址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陕西地区考古文化的编年序列,本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时期的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1983年1月3日,神木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成立了群众文保小组,竖立了保护标志,并划定了保护范围。
玉璋: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璋: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玦: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笄形器: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佩饰: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新华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第六章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神木石峁遗址即石峁遗址。石峁(mǎo)遗址是陕北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也是中国已发现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璜: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圭: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圭: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圭: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圭: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圭: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片: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良渚玉琮改制):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牙璋: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璇玑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璇玑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璇玑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璇玑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璇玑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玉璧残体):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璜: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蚕、玉鹰、玉虎头
神木石峁遗址出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鹰:石家河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璇玑: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刀: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刀、玉钺: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戈: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戈: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玉璋: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藏
玉铲:先夏文化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提供了最原始的研究资料。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一二期属石器、陶作坊、村落文化;三四期属青铜和宫殿文化。学术界对二里头遗址有两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认为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嵌绿松石青铜牌饰: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嵌绿松石青铜牌饰: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笄形饰: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戈: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戚: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戚: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牙璋: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牙璋: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三孔玉刀: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刀: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戈: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戈: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月牙形器: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孔雀石管状珠、绿松石管状珠: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铃舌: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钺: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圭: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钺: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柄形器: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三孔玉刀: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非常值得推荐阅读的一本正版西周玉器书籍资料▼
▲欲购买本书籍者长按小程序识别或扫一扫进入店铺下单!
声明:玉器圈以传播古玉文化为宗旨,文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
平台发布的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转发无需授权,玉器圈传播需要您的力量。
加入玉器群
请加微信13247694314在对话框
给我回复:玉器群即可
(玉器群专属古玉协会、古玉文化商会、古玉行家、古玉爱好者)
文章转发自玉器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