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学丨西域丝路艺术研修,3月4月两期可选,行走丝路,阅研西域
牧弘书院本期新疆丝路研学艺术专题研修课程,涵盖新疆古代高昌与龟兹区域大部分丝路文化遗产,以龟兹石窟群、高昌石窟群、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地包含的文化遗迹为主要研修对象,结合丝绸之路西域发展史与艺术史脉络的梳理,深入而全面地为大家揭示西域丝路艺术的魅力。陈爱峰老师,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受邀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蒙古国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疆石窟艺术、隋唐史和吐鲁番出土文书。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袁李星老师,牧弘书院创始人,牧弘教育研学课程负责人,楼兰历史文化研究院文化顾问,西域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顾问,丝路文史与艺术爱好者,丝路主题研学课程带队与授课讲解老师,常年行走在河西走廊、敦煌、高昌与龟兹等丝路要道上。深耕于文化与教育事业,致力于以研学教育的形式推广丝路等传统文化。龟兹石窟群、北庭故城博物馆等地邀请本地专家老师现场讲解。高昌石窟群,以火焰山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为代表,覆盖吐鲁番石窟寺群十余处,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中柏孜克里克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因此其背后的历史与艺术都值得挖掘。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吐鲁番市东火焰山的木头沟内,现已编号洞窟83个,残存壁画面积约1200平方米。唐代称为“宁戎窟”,可能开凿于6世纪的鞠氏王朝时期,唐代时期继续修建。在9世纪后的回鹘王族在此先建摩尼寺,后又改建和拓建佛寺,形成依崖凿窟与土坯垒砌相结合而成的中心殿堂和纵券顶窟。回鹘王族供养的佛教建筑群,是研究高昌回鹘历史、文化及其艺术的宝库。距离柏孜克里克石窟不远的胜金口石窟,由两座独立的石窟寺组成,北边有4窟,其中3号窟为中心柱式,余3座均为长方形券形窟,从壁画风格来看应为高昌国时期作品。南边寺窟壁画保存较差,但从画风分析应该是回鹘高昌时期的作品。胜金口摩尼教壁画 生命树与死亡树交会图 图源陈老师高昌故城,奠基于西汉时期,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在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也是古代西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中心,为研究古代西域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资料。
距离高昌故城不远的吐峪沟石窟,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吐峪沟石窟由东区、西区及霍加麻扎组成。现存石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整体布局形态,洞窟形式丰富多样,壁画遗存反映出多种文化对高昌石窟艺术的影响,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珍贵实例。吐峪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其昌盛与衰微都与高昌政权的存亡关系至密。交河故城,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是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古老的生土建筑城市遗址,也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古代城市的稀有标本,一直是古西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枢纽之地。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西郊,地处盐山雅尔乃孜沟黄土崖上,共有7窟,一字间隔分布,洞窟均呈长方形纵券顶窟形制,窟型高大,气度非凡,始凿于高昌郡时期,回鹘高昌时期有重绘,为佛教石窟群。车师王陵,与交河故城隔沟相望,位于沟北台地上,1994年发掘墓葬55座。墓葬地表有圆形石碓,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偏室,有尸床、木棺等藏具,多位仰身直肢。其中有两处以大墓为中心的墓葬群,地表石碓下垒土坯矮围墙,环绕围墙有10多座附墓葬。围墙外的北和西北均有序排列着10多个殉马或驼坑。随葬品丰富,可能是汉代前后车师贵族的墓葬群。新疆博物馆与吐鲁番博物馆,是新疆区域收藏藏品最丰富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其中新疆博物馆的馆藏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文物实物,是我们了解古代高昌文明的见证;吐鲁番博物馆,则由举世闻名的吐鲁番美丽巨犀化石、吐鲁番出土文书、吐鲁番出土毛纺织品、吐鲁番彩陶、吐鲁番干尸等都是其镇馆之宝。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以大楼兰文化遗产展出为主要特色,更是体现了不同于吐鲁番盆地与北疆逾期的南疆文化。龟兹石窟群,处在葱岭以西的阿富汗巴米羊石窟和新疆以东诸石窟群之间。其中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石窟典型代表,它保存有早期壁画的洞窟和大像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巴米羊,早期洞窟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年左右。
克孜尔石窟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明显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公元前后佛教文化在龟兹繁荣发展,世界著名的三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出生在库车,曾远行内地传播佛教艺术。自汉代开始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龟兹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形成本地灿烂的民族文化时期,在4-8世纪时期达到辉煌的顶点。唐朝高僧玄奘返回时,在龟兹传经、讲学居住数月,使龟兹文化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克孜尔尕哈石窟是距离龟兹都城伊罗卢城最近的一处石窟群。共编号洞窟66个,分布在五个单元组合内。这些洞窟开凿的年代比较集中,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公元6~7世纪,后期为公元8世纪以后。第13窟和第14窟的供养人画像中出现了地神“坚牢”托举龟兹国王和王后的形象,为龟兹石窟所独有。根据国王和王族供养像及龟兹文题记判断,这里应是龟兹王室寺院。洞窟形制以中心柱窟为多,壁画题材内容主要有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等。本生故事以大幅画面绘在中心柱窟甬道侧壁,为龟兹其他石窟所少见。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第30窟后室顶部的伎乐飞天造型优美,是龟兹石窟中保存完好的艺术品。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着八身美丽的飞天,画面中间用联珠纹饰相隔,将飞天分为两排,每排四身。中央的两身相对而飞,两侧的前后相随。这些飞天有奏琵琶的,有吹排箫的,有弹竖箜篌的,有吹横笛的,有托盘散花的。飞天的体态轻盈,披帛飞扬彩裙飘荡。天花、宝珠、遍满虚空,显得满壁风动。这种大型飞天群是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精品。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移设乌垒之后,是汉代的军事设施。是新疆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夯土建筑的烽燧遗址。森木塞姆石窟是开凿时代较早,延续时间长的一处石窟群。它又是现知古龟兹境内最东边的一处石窟群,在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中,曾起到中介作用。尽管它的洞窟数量没有克孜尔和库木吐喇石窟那样多,但却囊括了龟兹石窟艺术发展的全过程,拥有较多受到印度、希腊等外来影响和当地龟兹、吐蕃、回鹘等各种民族文化元素荟萃的壁画艺术,对了解和研究佛教及其艺术的传入,龟兹佛教的发展,佛教石窟艺术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有着重要的意义。第44窟主室券顶右侧 频毗娑罗王皈依 图源龟兹研究森木塞姆方形窟中最有特点的是所谓的“莲花套斗顶”,不是仿木构方形套叠的“斗四”,也不同于一般圆形的穹窿,而是以花瓣围成的弧边八角形的空间层层相错叠套,中间起一穹窿,形成倒垂莲花式的窟顶,尤以第4、13和第15窟最为明显。在龟兹石窟中,只有在森木塞姆石窟出现了这种窟形,当是穹窿顶的发展或变体。此外,中心柱窟后甬道开明窗也为龟兹其他石窟所罕见。库木吐喇千佛洞现遗存约3000平方米的壁画及部分塑像残迹,是佛教文化在龟兹地区繁荣和发展的见证。不管从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还是附近遗址所出土的文物等方面都较完整地反映了公元5世纪至13世纪间龟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与变迁,也是中原汉传佛教回流对龟兹佛教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最好见证。研修时间:新疆丝路艺术专题研修活动每季度均有安排,近期安排档期为三月班期和四月班期。默认第1天晚上自行抵达乌鲁木齐指定酒店自助入住,第10天下午15点前送至龟兹库车机场散团。课程分级:本期培训课程内容以丝路艺术深度研修为主,原则上年龄10岁以上的参与者均可,默认满6人开班。要求身体健康并有自理能力。研修费用:15600元每位(10天9夜)。费用包含默认指定特窟费用,不含单房差2000元每位,不含额外的加床费用,不含其他未标明的个人消费。1.费用默认包含全程行程内的吃住行、门票、保险、导师服务等基本费用;默认拼房入住四星酒店双人含双早标间,不包含单房差费用,最后一名报名者若不能拼房的须补齐单房差。2.费用不含个人消费;不包含来回大交通费用;门票只包含进景区的门票和部分讲解费用,不包含内部个人娱乐活动等消费。3.活动开始前15天截止报名,或额满提前截止,请尽早报名;满6人或3组成行,未成行全额退款;活动开始15天内取消报名的退款50%,7天内取消的费用不退。活动若因疫情无法开展的,将全额退还学费。4.行程安排因景区临时不开放等具体原因会有所调整,请依据最终的行程清单或者相关合同中列举的行程为准。所有研学活动均由具有出入境资质的大型旅行社承接,并为所有参与者购买出行意外险。5.研学培训活动行程过程中,请参与者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和相关场所的规章制度,非允许拍摄的区域请勿拍摄,否则组织方有权拒绝参与。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文章转发自博物馆丨看展览,版权归其所有。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任何投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