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源:华豫之门
蹀躞是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据2013年扬州出土的隋炀帝墓葬中已有实物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
西域民族多有佩戴蹀躞带,蹀躞上端有环,环上套挂着小带,用来悬挂物件,后为我国中原地区吸收,”十二事”是唐代将日常使用的剪刀、镊子、勺、罐、耳勺、牙签、燧、镌、鱼等实用性小物件用金属链子串起来,既做用具也兼备装饰之用的佩饰。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着蹀躞带的仕女《华妆仕女图》局部唐代(公元618-907年节愍太子李重俊墓出土壁画
一般而言,蹀躞带主要由带扣、带鞓(tīng)、带銙(kuǎ)、蹀躞、(chá)组成。皮革质的带鞓先钉数枚带銙,銙下有环,环上套挂若干小带即为蹀躞。
虽然这些名称今天听起来较为陌生甚至拗口,但从现存实物中我们能看出,这一时期的蹀躞带已与今天所用的腰带有了不少相似之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随身杂物的携带问题。
唐九环白玉蹀躞带是一组出土于唐代何家村窖藏的玉质带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计二十五件套,除带扣外,每个构件上还附有金钉和鞓,可断定为实用品。蹀躞带这种装备最初来自西域游牧民族,后传入中原。环数的多少表示主人的地位尊卑,镶嵌物的质地和多少显示其身份。
这条金銙银蹀躞带是大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中驸马腰部的原物,带鞓和系垂的小带用薄银片建造,银带鞓的前端铆有1件金带扣,套金带箍1件,中部钉11件方形兽面纹金带銙,后部钉5件桃形有孔金带銙,带末尾钉1件圭形金铊尾。
各条小带上钉有金带饰,并套有1件小金带箍,有2条小带,可谓是传统蹀躞带中的经典之作,极为宝贵。宋代以来,带銙的组合样式逐渐以多枚方銙与一枚横装桃形銙的形式固定下来。佩戴时方銙位于身后,材质上以金玉为贵,玉带銙不常见,但等级最高,仅皇帝及三品以上大臣才可佩戴。
到了明代,带銙更见宽大,原本用作束腰的实用配件成了累赘的装饰品。用作括结的带扣被更为方便卡扣的「三台」取代,带銙数量显著增加,尾分别位于革带两侧,用于调节腰带长度。此组蹀躞带共37块,每块用金丝包裹白玉,工艺精湛,缠绕朦胧,并在外面镶嵌红宝,精美繁复,为明代宫廷制品。至清代,松垮的带銙已不见踪迹,革带改系在补褂之内,不再外露。其上虽保留了方圆四枚带板,但已失去了彰显主人身份地位的用途与舞台,渐渐式微也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注:本文转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添加小编微信(guwannadianshi-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更多专业知识请回复99查询
最近精彩回顾请回复ls查询
各类文玩的知识和鉴别方法
(输入数字直接查询)
例如输入“1”,查询“天珠知识”
1,天珠 13,碧玺
2,蜜蜡 14,崖柏
3,琥珀 15,核桃
4,金刚 16,砗磲
5,星月 17,水晶
6,凤眼 18,青金石
7,玛瑙 19,战国红
8,南红 20,金丝楠
9,绿松 21,小叶紫檀
10,沉香 22,木质手串
11,翡翠 23,绳结
12,和田玉 24,证书
小编微信号:guwannadianshi-6 (分享藏品,传播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古玩商城】
淘一淘,逛一逛,大家一起来鉴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