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古玩网瓷器、玉器、古币、银元、字画、文玩杂项、博物馆馆藏、古董收藏、古玩收藏

上博课程丨“万年长春”系列课上线,听多位专家解读海上千年书画

  • 上海博物馆
  • 2022年2月12日07时



水系与艺脉,风物与人物,在历史的沧海桑田中,浸润着上海这座城市的传统人文底色。


“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2021年6月22日至12月5日)遴选相关书画146件(组),时间跨度从三国至现当代逾千余年,从学术视角对上海历代书画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展现上海传统文化与城市精神脉络。


尽管特展已经结束,但围绕特展开展的一系列公众讲座,与展览所生产的新知识、展览所带来的珍贵回忆,共同构成了“不落幕的展览”。


此番,该系列讲座上线,且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解读,再次赏鉴这些与上海相关的历代书画精品,体味艺术背后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精神内涵。


点击进入“上博课程”页面



课程①:海上千年书画与文人画史

主讲人

凌利中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


一部中国书画史,亦是诸地域美术史的汇合。欲理解、领悟文人画史脉络及其美学意韵,作为太湖流域暨江南文化重镇之一的上海,探讨其千年书画成就、考察其画史地位与影像尤显重要。唐宋时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空前繁荣,中国画各科亦相继形成与成熟,登上了画史古典主义艺术的高峰。宋元以降,文人画渐为主流,其发展从初创、确立至别开生面,其间真正起到引领意义的人物并不多。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响身后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书画成就,则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相关。一方面,海上千年书画之艺脉与成就,几乎伴随着文人画史各个重要阶段;另一方面,就文人画史个案之贡献论,海上亦谓名家林立。





课程②:万年长春——上海地区书法大观

主讲人

单国霖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上海地区处于中国东南沿海,为长江出海口,它东通接东海,西临太湖,远古时曾经是一片海洋,6000年前已经形成陆地。在上海境内最早设立的县治,是秦代的海盐县,县治在今金山区的海滩附近。唐天宝五年(746)在今青浦境内设青龙镇,唐天宝十年(751)划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为华亭县,县治在松江镇。南宋咸淳五年(1267)置上海镇。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镇改为上海县。商周秦汉时期上海远离当时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的进展比较迟缓。直到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占据江南广大疆域,统治52年,吴郡、会稽、建业等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江东大族陆逊之孙陆机、陆云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而陆机成为上海书法史上第一个闪烁着耀目光彩的名书家。此后,宋代米芾、沈辽,元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杨维桢等,或与这座城市有过交集,或寓居于此地,都为后来上海地区的书法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底蕴。元末至明前期,上海地区聚集一批有杰出才能的文学家、书画家,在他们的领挈下,营造成浓厚的艺文氛围。





课程③:

董其昌的1596:《燕吴八景图》与晚明绘画

主讲人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


现藏上海博物馆的《燕吴八景图》是1596年董其昌为杨继礼所绘的一套八开册页。对画作整体结构和具体图像的解读,或许能够揭示出这件作品与明代官员视觉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讨论图册的顺序和组合逻辑,将该图册八开画面视为一个整体,可推知这件作品混融了明代官僚文化圈中盛行的官舍雅集图和送别图两种绘画类型。从实景和仿古的角度,可看出图册所选择的北京胜景和松江胜景的图像意涵,以及图册各开不同的仿古方式和其中所体现的意义。《西山雪霁》一开中红树与青绿山体组合而成的奇特景观,可能受到明代现实世界和图像世界中流行的珊瑚笔格、珊瑚盆景等微缩景观的启发。





课程④:

海派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与其传承

主讲人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城镇空间文化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海派古典园林是上海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土江南文化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也是我国长三角地区传统人居空间的典范。海派古典园林唤起上海人记忆深处的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但是,海派古典园林中的文化基因及其构成特征并非一目了然。本次讲座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豫园、醉白池、曲水园、秋霞圃、古猗园等5个代表性园林,应用眼动追踪、空间句法、智能体模拟等当今前沿的分析技术,理性揭示海派古典园林的文化基因与其特征:叙事性场景、不规则的嵌套结构、螺蛳壳做道场等等。同时,以醉白池为例,从文学、绘画、造园三者的相互映射关系中追根溯源,基于人、物、场、事的循证与叙事方法,诠释海派园林中文化基因的创新传承。本讲座的启示在于:都市人居环境的塑造不仅要关注客观物质空间的视觉魅力,还要考虑深层的文化意义塑造,更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心灵需求。





课程⑤:

吴门眺云间——明中叶苏州名家与上海的翰墨因缘

主讲人

陈正宏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明代中后期的吴门、松江二派,一般被视为前后相继,后者取代前者地位的对立派别。而回到明朝中叶,吴门派如日中天的时刻,会发现两派所依托的中心区域,即今日的苏州与上海,其文士间的人际交往与艺术切磋,远比概念化的艺术史书写要生动、丰富且具有悠长的意蕴。本次讲座将以吴门沈周、文徵明两大家为中心,通过梳理他们与上海籍的书画家及文臣马愈、张弼、何良俊、徐阶、董宜阳等人的交游,从诗文往还、作品鉴赏、艺术影响等不同的侧面,展现艺术史粗线条对立式叙事之外,明中叶苏沪两地现实中存在的艺术互动与人文交流细节。




“上博课程”使用指南


① 关注上海博物馆官方公众号,点击菜单栏“in上博-上博课程”,进入资源页


② 上下滑动找到“万年长春”系列左右滑动寻找您感兴趣的讲座内容,点击封面跳转

今后,上博课程将持续更新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垂注

扫描二维码

可直接跳转“上博课程”页面




编辑丨顾婧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上博课程







版权声明


上海博物馆(微信号: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上海博物馆”版权信息。敬谢!

联系电话:021-63723500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全民古玩网QVIP.NET All rights reserved.全民古玩网加密货币交易所